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一帶一路”與國內法治:中資企業如何對待東道國的生態環境法
發布日期:2021-07-16  來源: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第五單元會議簡報

主題:“一帶一路”與國內法治

主持人:杜煥芳(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

與談人:趙駿(浙江大學法學院副院長)

龔紅柳(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副院長)

地點: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行政樓226號會議室

時間:2021年7月3日13:30-16:00

首屆惠園“一帶一路”法治論壇第五單元的討論,由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杜煥芳教授主持,主題為“‘一帶一路’與國內法治”。首先,天津大學法學院院長孫佑海教授、大連海事大學法學院院長初北平教授、復旦大學法學院馬忠法教授、重慶大學法學院曾文革教授、廣西大學法學院院長聶資魯教授、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一帶一路”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陳衛東教授、湘潭大學中非經貿法律研究院院長洪永紅教授、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憲法與行政法系主任鄭雅方教授、英國格拉斯哥大學法學院張弛老師、南開大學金融學院張美慧老師,以及莫斯科國立大學法學院范婧昭老師依次發表主題演講。之后,浙江大學法學院副院長趙駿教授和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龔紅柳副教授進行與談。

一、發言人:孫佑海(天津大學法學院院長)

主題:中資企業如何對待東道國的生態環境法

孫佑海教授首先向我們介紹了一些企業在對外投資過程中使生態環境受損的例子。他指出,造成上述情況的原因主要有五個:其一,不了解東道國的生態環境法,盲目投資;其二,不了解東道國環境法的發展,不能適應新的要求;其三,不了解國際上對人權以及減碳等方面的要求;其四,國內有關部門缺乏對對外投資生態保護的有效監管;其五,缺乏有力的索賠機制和反索賠機制。為解決這一問題,孫教授提出了三方面規制建議。首先是綠色“一帶一路”前提性規制,要求堅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滿足“碳中和”和氣候變化對生態環境保護提出的新要求。其次是預防性規制,要求對外投資不得違背中國自身環境法原則,政府要加強對外投資的生態環境監管,企業加強合規審查。再次是救濟性機制,要求依法擴大中國的司法管轄權,依法適當擴大中國的仲裁管轄權,依法適當地縮小東道主的司法管轄權,提高仲裁裁決的執行效率,減少國際間平行訴訟,推廣國際商事調解機制。

二、發言人:初北平(大連海事大學法學院院長)

主題:“一帶一路”倡議下《海商法》修改中的國際海上貨物運輸法律熱點問題

初北平教授首先談到,《海商法》修改同“一帶一路”倡議具有內在聯系。第一,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倡議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它對制定一部具有引領示范效應的《海商法》提出了要求。第二,此次修改《海商法》希望能為“一帶一路”國家提供中國方案,對我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提供法律支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亦要求《海商法》修改方案具有國際性、先進性和可復制推廣性。初教授隨后逐一介紹了海上貨物運輸制度的七大熱點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是否參考美國方案,對進出中國港口的貨物運輸強制適用《海商法》。目前修改稿采用了美國方案。第二個問題是《海商法》第四章適用的“常強制性”范圍如何限定。研究認為,該范圍不能過分擴張,應參考《鹿特丹規則》在原有《海商法》架構上稍作調整。第三個問題是如何保護FOB賣方利益。應考慮借鑒《鹿特丹規則》中較好的制度并結合國情設計一種權宜之計。第四個是新科技給《海商法》帶來的問題!逗I谭ā穼﹄娮犹釂魏碗娮舆\輸記錄有所體現。第五個問題是是否將“國內水路貨物運輸合同”納入《海商法》。為了我國內河水路運輸高質量發展,有必要納入這一內容。第六個問題是港口經營人的定位。在制定規則時應兼顧多方面利益,折中處理。第七個問題是承運人責任限額的重新審視問題。考慮到目前合作伙伴國大多沒有提高限額,中國最終也沒提高。最后,初教授表示,只有創設出科學的《海商法》修改方案,才能在“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中產生號召力。

三、發言人:馬忠法(復旦大學法學院教授)

主題:“一帶一路”倡議中的生物安全問題

馬忠法教授提出,中國在進行“一帶一路”建設中應注重本國生物安全。馬教授首先介紹了“生物安全”的定義和其重要性,并特別強調了“security”和“safety”的區別。隨后,他梳理了“一帶一路”倡議下涉及生物安全的國際法律制度,包括貿易、環境生態、禁止生物武器和衛生四個方面。國際社會對生物安全尚未形成統一認識,相關制度碎片化特征十分明顯。緊接著,他又向我們展示了有關國家的立法情況,有的國家采取專門立法模式,有的國家則采取分散立法模式。馬教授提出了兩點宏觀建議:第一,高度重視生物安全,以新冠為切入點,討論全球范圍內、廣義上生物安全的治理;第二,從容易達成的條約入手。具體到中國的應對舉措,馬教授分為了國內和國際兩個方面。就國內措施而言,應進一步加強頂層規劃設計,制定和提升我國有關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標準,提升公眾生物安全的防范意識。就國際措施而言,應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指導,推進生物安全全球共治規則的形成與完善,當下可以通過多邊或雙邊合作協議加強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共同提高相關標準和管理、防控水平等,將風險防范前移,特別是關注進口商品貨物的源頭控制;如與產地國進行“先行一步”的合作,對它們的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就進行控制,或協助它們在防疫、養殖、種植等階段給予援助或指導,從源頭保障生物安全。長遠地看,比較理想的做法是制定和完善“一帶一路”倡議參與國生物安全通行規則。

四、發言人:曾文革(重慶大學法學院教授)

主題:全球交通命運共同體視域下西部陸海新通道多式聯運規則建構

曾文革教授表示,近兩年提出的陸海新通道和“交通命運共同體”概念盡管不被大家所熟知,卻很有意義。其意義體現在如下四個方面:一是有利于形成中國交通運輸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格局;二是符合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國家的利益訴求;三是能促進“一帶一路”倡議下國際鐵路和海上貨物運輸規則由割裂分離走向對接統一;四是為構建全球統一的多式聯運規則奠定基礎。隨后,曾教授指出,西部陸海新通道多式聯運規則的構成存在一些障礙。首先,西部陸海新通道至今未能形成統一且專門的多式聯運規則,規則碎片化和沖突化并存。其次,中國主導性較弱,沿線國參與度有限。再次,多式聯運便利化措施的軟硬法識別存在分歧,國際硬法“軟化”。最后,爭端解決方式單一且缺乏預防機制;诖耍淌谔岢隽宋鞑筷懞P峦ǖ蓝嗍铰撨\規則的構建路徑。第一,以RCEP為契機凝聚全球交通命運共同體的共識。第二,構建中國交通運輸雙循環的國際國內法律互動機制。第三,加強中國對多式聯運規則的主導權,提升沿線國的參與度。第四,推動制定區域性西部陸海新通道多式聯運公約。第五,統一多式聯運規則軟硬法識別標準并適時推動軟法“硬化”。第六,構建西部陸海新通道多元化的爭端解決和預防機制。

五、發言人:聶資魯(廣西大學法學院院長)

主題:“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東盟經貿領域反腐敗合作規則建構研究

聶資魯教授首先向我們介紹了中國-東盟經貿領域反腐敗合作規則建構的背景。中國同東盟國家在反腐敗領域交流合作與規則構建活動由來已久,雖然成績有目共睹,但在實踐中也存在不少問題,比如在履約和推動規則制定方面仍需提升,國家間法律沖突和執行差異亟待解決。隨后,聶教授系統地介紹了其研究成果,包括兩個方面:立法基礎與可行性,以及規則內涵與具體設計。在立法基礎與可行性方面,他表示,一系列國際反腐敗法律規則制度為構建反腐敗統一規則提供了重要內容,國際貿易規則中的反腐敗內容則提供了法律淵源,東盟國家構建反腐敗統一規則的立法條件已經成熟。在規則內涵與具體設計方面,聶教授提出了規則建構目標,即反腐敗統一規則須為締約國普遍認可和接受,具有普遍約束力,應作為其他具體規則的基礎,具有穩定性,且遵循國家主權原則和國際合作原則。接著,他指出,反腐敗統一規則包含實體規則與程序規則兩部分。就實體規則而言,第一,需要制定一個總則,包括基本原則、適用范圍和價值目標。第二,需要包括一些具體措施,比如經貿領域公職人員廉潔從業守則、經貿領域公職人員薪酬制度、經貿領域相關職能部門政務公開制度、企業“合規抗辯”制度,以及公眾參與制度。第三,需要規定經貿領域腐敗的法律責任。就程序規則而言,應成立中國-東盟反腐敗專門機構,規范東盟國家貿易流通的程序標準,采用“單一窗口”制度規范對外貿易流通的程序,建立貿易反腐敗爭端解決透明度規則,加強對國際貿易中反腐敗執行的國內法規制,完善對反腐敗專門機構的監督機制。最后,聶教授總結道,對這些規則的研究將有利于探索中國-東盟區域反腐敗合作機制的途徑和方法,也將促進相關學科的發展。

六、發言人:陳衛東(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一帶一路”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

主題:“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中國在非洲投資面臨的第三國規制風險:以歐盟新近反補貼做法為重點

陳衛東教授提出,近年來歐盟反補貼調查的案件,即輪胎反補貼案、玻璃纖維織物反補貼案和熱軋不銹鋼板卷反補貼案等出現了對“跨國補貼”(transnational subsidies)反補貼的做法,非常值得關注。歐盟最新反補貼實踐帶來了兩方面影響:從產業角度看,增加了“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風險,“一帶一路”參與國對外資的吸引和利用受阻,歐盟的消費者和下游產業的利益亦受到影響;從國際規則角度看,對WTO補貼規則帶來挑戰,也有可能在未來成為補貼相關多邊或諸邊談判的新議題。他指出,歐盟的做法可能被其他WTO成員國仿效,最終形成一個系統性風險。針對玻璃纖維織物案,歐盟做法可能存在的幾點法律上的錯誤:其一,錯誤地適用了《國家責任條款》將相關補貼行為歸因于埃及政府;其二,把中國銀行機構的境外投資貸款的利益計算基準也適用替代基準;其三,在地區專向性的認定上也“跨境適用”于兩個國家。最后,陳教授強調,規范扭曲貿易的補貼行為同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需求之間應保持平衡,而歐盟的做法將打破這種平衡,我國相關部門和企業亟需重視歐盟對跨國投資補貼進行規制的法律風險并積極應對。

七、發言人:洪永紅(湘潭大學中非經貿法律研究院院長)

主題:“一帶一路”下投資非洲的民商事法律風險及防范

洪永紅教授介紹了“一帶一路”下投資非洲的八類法律風險及防范措施。第一類是設立公司的法律風險。非洲各國限制外國投資的領域和投資比例均有不同規定,中國企業應合理規劃,并選擇合適的設立方式。第二類是稅收征收的法律風險。應充分利用稅收優惠政策,竭力避免雙重征稅。第三類是外匯管制的法律風險。各國限制條件有所不同,企業在投資時應考慮到這點。第四類是雇傭勞工的法律風險。中非勞動法律制度存在較大差異,應在研究其類型和成因基礎上,構建以企業和政府為主體,以勞動法律風險化解為導向的體系。第五類是風俗習慣的法律風險。中國企業應了解非洲習慣法,處理好與非洲地方政權的關系。第六類是環境保護的法律風險。非洲國家環境意識較強,其環境法基本形成了以憲法性規定為基石、以基本法為基礎、以區域性條約為紐帶的法律環境。企業應當遵守相應規則。第七類是知識產權的法律風險。知識產權糾紛很早就存在,如上世紀七十年代發生了尼日利亞蝴蝶牌縫紉機商標搶注案。企業應重視知識產權保護。第八類是爭端解決的法律風險。中國企業應適時起訴、積極應訴。

八、發言人:鄭雅方(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憲法與行政法系主任)

主題:“一帶一路”與我國行政法學的發展與創新

鄭雅方教授從三個方面討論了“一帶一路”倡議下我國行政法學的發展、創新和改革問題。首先是“一帶一路”與我國行政法學理念創新和發展問題!耙粠б宦贰贝龠M了行政法方法論的更新和科技整合。其次是“一帶一路”與我國行政法學邏輯起點的重塑問題。我國應以國家治理為邏輯起點,建立最廣義的大行政法概念,回應國家行政的需求。此外,“一帶一路”拓展了現有行政法的邊界,全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一部分,二者相互融合。最后是“一帶一路”與我國政治制度化構建的進路問題。行政法作為國家治理層面的政治制度化,應當具有三重價值:一是政治正義的外部化;二是國家政治制度的供給;三是國家治理結構融合全球治理秩序的體現,F有的規制型行政法轉向了合作型行政法與建構型行政法。以政治制度化為背景構建,符合制度本身的規制性要素、規范性要素和文化-認知性要素,打破了傳統行政法的制度構建與實踐脫節的困局,在政治層面有利于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統籌國內國際雙循環,在行政層面有利于為政府評價行政效能和績效提供有力參考。

九、發言人:張弛、張美慧(英國格拉斯哥大學法學院講師、南開大學金融學院講師)

主題:綠色金融作為促進可持續“一帶一路”的工具

張弛老師和張美慧老師共同向我們介紹了我國綠色金融作為促進可持續“一帶一路”的工具的具體情況。首先,張弛老師分析了ESG原則與“一帶一路”的關系。一方面,中國企業在國際投資中常因環境污染、氣候變化、文化沖突和勞工保護等問題受到西方國家指責。另一方面,中國在很多國際場合做出了減排和踐行ESG原則的承諾,“一帶一路”或將成為一個重要機遇,使我國在綠色金融領域成為制度出口國或者進行一定程度的制度建構。接著,張美慧老師對我國綠色債券相關制度演進做了具體介紹。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與倫敦金融城牽頭起草了《“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提出七項綠色投資原則。實現綠色投資原則的挑戰主要包括兩個。對于如何判斷綠色的標準,今年剛生效的《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提供了一個可行的方案。而對于如何防止“洗綠”,則要求加強信息披露和外部審核。張弛老師隨后列舉了在“一帶一路”投資中所體現的綠色金融成果,比如非洲埃塞俄比亞風力發電站等一些項目被國際社會認為是標桿性的綠色投資項目,中國工商銀行發布的“‘一帶一路’綠色金融(投資)指數”也獲得了國際社會積極評價。最后,他簡單探討了疫情和“一帶一路”投資的關系。疫情的不確定性給傳統基建和能源投資帶來巨大風險,但同時對于效率更高的綠色投資則可能是契機。

十、發言人:范婧昭(莫斯科國立大學法學院講師)

主題:外商投資與本國公司法的沖突與協調:以俄羅斯和其他主要獨聯體國家為例

范婧昭老師介紹了獨聯體國家外商投資與本國公司法沖突與協調問題。獨聯體組織由9個成員國組成,以俄羅斯為中心,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上具有高度的一體性,在法律體系上具有高度相似性。從外資立法模式上看,8個獨聯體國家采用了簡易模式,制定一部專門的外商投資法;而烏茲別克斯坦較為特殊,試圖制定一部統一的投資法典,其中包括外商企業設立、合并及清算等一系列規范,以及稅收、海關規則等。外商投資法和公司法之間的沖突首先體現在立法目的的沖突上,外商投資法的目的與吸引和利用外資有關,公司法則與規范公司行為、保護公司相關者利益有關。其次,二者沖突還體現在法律位階上。外商投資法和公司法是同一位階的法律,所以當二者內容存在矛盾時,投資者適用法律將產生困擾。此外,獨聯體國家還存在不同類型的經濟特區,聯邦法律和地方法律沖突明顯。解決這些沖突,需要國家政策協調,統籌規劃,實現內外資一致。她提出,在一種理想的狀態下,可以創造出一種完美的外商投資法律體系,用盧曼的系統論理論作為框架,結合制度學知識,實現外商投資法律系統外部性和內部性的協調,并且能夠激活該系統的自創生能力和彈性適應能力。最后,范老師表示,中國“一帶一路”區際法律一體化發展亦可以借鑒獨聯體國家經驗。

與談人:趙駿(浙江大學法學院副院長)

在與談環節,趙駿教授評價各位專家的發言具有多元化特點:既有宏觀的觀察,又有微觀的剖析;既有面向過去的分析,也有面向未來的研究;既有側重于守正的方面,也有側重于創新的方面;既有反思性的研究,也有建構性的分析。研究“一帶一路”要立足于時代背景和世界格局。當今時代,我們需要共同推進世界經濟增長,摒棄意識形態的偏見,和平共處,互利共贏,進一步彌補鴻溝,攜手應對挑戰!耙粠б宦贰背h本身就是對世界的重大貢獻,其內涵正在不斷豐富,并且在這個過程中法治不斷地完善。趙教授指出我們需要進一步思考,如何更好地運用戰略思維、創新思維、辯證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和系統思維來推進“一帶一路”倡議。他從歷史維度、現實維度和發展維度這三個維度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從歷史的維度看,“他山之石”和“前車之鑒”可以為未來制度完善與構建提供思路。從現實的維度看,需要考慮進一步促進國際和國內的良性互動。從發展的維度看,需要探索法律的守正和創新之間的關系。

與談人:龔紅柳(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副院長)

第二位與談人龔紅柳老師首先談到了一個重要問題——如何讓西方真正理解我們的“一帶一路”。她指出,向國際社會解釋“一帶一路”要堅持兩點:一是輕描淡寫,二是理直氣壯。她回顧了之前在美國耶魯、哈佛、斯坦福等法學院以及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舉辦專題講座的經歷,認為所謂“輕描淡寫”就是向國際社會客觀指出“一帶一路”作為中國的重要發展規劃這一屬性,將其與其他國家、地區自身也擁有的“同類項”相提并論,以便西方感同身受、充分理解。然后在此基礎上理直氣壯地回應西方的質疑,爭取實現“政策溝通”,也即與西方社會求同(尋找共贏點)存異(尊重各自差異)。隨后,龔老師對于各位專家的發言做了三點評價。首先,她指出今天的議題覆蓋了“一帶一路”倡議中“五通”中的“四通”——即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和資金融通問題,各位專家選取前述不同方面展開了細致深入的分析,并多有案例研究和實證研究的成果,最具含金量。其次,她特別點出,以美歐為首的西方對“一帶一路”的主要疑慮,在于中國能否遵循國際規則和通例,能否確保海外基建、跨境經貿投資等活動的透明度,而正是出于對這些疑慮的回應,中國的“一帶一路”建設無不對標對表國際規則和要求,而各位專家的研究即使以國內法為主,也無一不是與國際規則緊密聯系,結合后者展開。這充分體現了當前“統籌國內法治和國際法治”的主基調。最后,她專門提到部分專家的發言涉及對“一帶一路”參與國家地區的國內法的研究,實質上都是圍繞一個共同的主題,即: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促進我國對外投資和對外貿易的發展。

最后,主持人杜煥芳教授肯定了本場討論的積極成果,期待與會學者在該領域繼續研究和探討。全場討論在與會學者的熱情互動中圓滿結束。

原標題:首屆惠園“一帶一路”法治論壇第五單元會議簡報

責任編輯:趙子琦
本站系非盈利性學術網站,所有文章均為學術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權利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