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法學學科課程思政教學模式研討會順利召開
發布日期:2021-07-08  來源:華東師范大學法學院

據華東師范大學法學院消息,為深入交流法學學科課程思政教學方法,進一步探索如何將習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法學教學過程的新路徑,7月5日,由華東師范大學主辦的“法學學科課程思政教學模式研討會”通過騰訊會議舉行。

來自華東政法大學、河南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南京財經大學、安徽大學、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上海商學院、北京理工大學、四川師范大學、四川民族學院等十余所國內高校的四十多位專家學者出席會議,分享交流各高校關于法學學科課程思政的理論探索與實踐經驗。

華東師范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張惠虹首先對長期以來關心支持華東師范大學法學學科發展的各位領導和專家表示衷心的感謝。她表示,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是我們推動法學教育高質量發展、培養德法兼修的高素質法治人才的根本遵循。為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法學專業師生要開展融入式的教學,做到全覆蓋的學習。期待法學院師生能通過研討會這一平臺,促進經驗共享互促,共同探索習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法學學科課堂的有效途徑,做好學理向課堂的轉化,貫穿到法治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成為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積極踐行者。

專家研討階段由河南大學法學院院長蔡軍主持,在此環節有六位專家進行了發言。主持人對各位專家學者的蒞臨表示歡迎,對參與《法學學科課程思政教學范例》編寫的老師表達了衷心的感謝,希望可以在此次會議的討論中,進一步總結提煉課程思政的核心理論內容。

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院副院長馬金芳結合華東政法大學的教學實踐,介紹了 “融貫法政”開展法學學科課程思政的基本思路。馬金芳副院長提到,“融貫法政”包括常規工作和特別工作兩方面。在特別工作的開展中,華東政法大學開發了三級指標的課程思政指南體系,注重融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法學學科專業優勢、公民教育與家國情懷教育、人文基礎與綜合素養教育。在日常工作中,以細致的工作與正確的方向把握為保障,從制度建設、專業課程建設、教師隊伍建設、實踐育人、評價考核五個方面入手,真正做到法學教育與課程思政的“同向同行”。

華東理工大學法學院院長彭德雷以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國際法課程中的融入為切入點,探析了習近平法治思想中“堅持統籌國內法治與涉外法治”的重要意義。彭德雷院長強調,要培養學生的國情意識與國際視野,統籌國內培養與國際培養,加強涉外法治創新人才培養,彌補我國涉外法律從業者不足的局面。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王金強認為:第一,在課堂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元素要深入學習和領會習總書記關于課程思政的講話精神,參照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養計劃2.0的要求,再結合當下的新文科建設和教學改革,著重培養引領未來的應用型、復合型法治人才。第二,法學專業的課程思政建設可以從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來理解。雖然我們很多時候都強調內容,但在課程思政方面,形式的重要性也要得到重視。課程教學的形式要從案例教學、實踐教學、場景式教學和混合式教學(特別是線上教學)中下功夫,在多樣化和個性化的課程教學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第三,法學課程思政的內容范圍很廣。首先,在融入課程思政元素中必須要強調法學具有鮮明的政治屬性,凸顯中國法律制度的特殊性;其次,強調法學課程具有鮮明的社會公正屬性,形成崇德向善的社會氛圍;再次,課程教學要強調職業倫理對個人職業生涯的影響,為學生在從事業務工作中鑄造道德底線;最后,要啟發學生的法律思維,讓學生在學法懂法守法中成長為對社會、對國家有益的可用之才。

華東師范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張穎慧的發言圍繞法學專業課程思政整體設計與課程體系建設進行。第一,課程思政的目標要明確,思政整體設計的目標是把法學課堂打造為思政與專業無縫銜接的一流課程。第二,課程思政整體設計的思路要清晰,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實現所教課程和思政的有機融合;將知識傳授放到全面實現依法治國戰略中來思考,進而幫助學生真正樹立起法律人應有的法律信仰;引導學生從家國情懷的角度去審視和解決問題,進而實現法律知識傳授與法律價值引領的有效對接。第三,課程思政整體設計的方法要多元,在教學內容中體現課程思政整體化設計;推進教學方法、手段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并深挖法學“實踐教學”中的思政元素。

華東師范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李帥,結合自身在財稅法課程的講授經驗,提出在講解法條知識點的同時,要注重向學生闡釋其背后的邏輯原理,在此過程中將習近平法治思想等思政內容進行融合。例如在財稅法中,財政不僅僅是中性的“錢袋子”,更是減少貧富差距、實現人民共同富裕的社會調整工具;注重講解財稅法治的運行中,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財政民主原則等。通過上述形式,將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財稅法的學習過程中,以實現課程教學與思政育人同向同行。

華東師范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任海濤在發言中首先介紹了《法學學科課程思政教學范例》一書的編寫體例。隨后他提出,課程思政的“育人”活動應該超越“課堂教學”范圍,應該貫穿于整個教育過程,教師的一言一行、時時刻刻都對學生發揮著“育人”作用。他從多個方面舉例說明了課程思政的具體實施方法。比如,通過上課使用帶有本校LOGO的PPT模板培養學生對學校的感情;教師通過在課堂上注重著裝和言談舉止,來影響學生的個人行為習慣;教師通過表達自己對本專業和職業的熱愛激發學生的專業興趣;教師通過認真批改作業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教師通過設計學生課堂展示活動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創新精神等。最后,他以自己對學生作業的批改過程、學生的課后反饋等實際材料為例,介紹了自己在具體課程中實施課程思政的實際經驗。

研討會第二個階段,由參與《法學學科課程思政教學范例》編寫的四位作者發言,此環節由華東師范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孟凡壯主持。

河南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陳勝強從學科特點、哲學社會科學育人使命、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三個方面切入,闡釋了憲法學課程思政建設的價值,進而指出了憲法學課程思政建設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即課程思政目標不明確、課程教學內容的科學化合理化水平有待提升、課程教學的實施方法單一、課程評價流于表面等。最后,陳勝強副教授從“1+3+1”思路出發,提出了憲法學課程思政建設的構想,并就憲法學課程中的若干核心問題談了個人看法。

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孫本雄認為,課程思政不是新開設一門課程,而是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育人育才的各個環節。課程與思政的關系主要包括課程承載思政和思政寓于課程兩個方面的內容。課程承載思政應充分認識到課程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主要作用,注意法學各課程之間的分工和融合,并重視承載內容的層次性和育人目標的一致性。思政寓于課程要求法學各課程均重視育德育人,將人才培養、立德樹人貫徹始終,與此同時,更應該注重對課程承載思政內容效果、程度的考評。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葉強老師指出,課程思政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應將其時空范圍拓展到課堂、課前、課后。要充分認識到法學學科的特點,將法學規范性的要求貫穿于課堂教學和課程考核;以研究生培養為例,他認為在指導學生論文寫作的過程中,從選題、開題、論文邏輯、論文格式、參考文獻乃至標點符號,都要嚴格貫徹法學的規范性和形式要求。他認為應當特別注意將法學規范性和形式化的特點貫穿于法學學生培養的各個環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科規范意識與行為習慣,以達成法學課程思政的育人效果。

南京財經大學法學院劉旭東老師認為,學科課程思政的開展需要多方保障機制。第一,組織保障方面,要強化黨委的集中統一領導,充分釋放出各行政系統及各位老師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第二,教研機制保障方面,利用其他專業的智識與資源,挖掘法學學科中可以開展思政教育的內容;第三,團隊建設保障方面,以信息技術作為武裝,實現團隊建設的信息化發展;第四,教育培訓保障方面,廣泛地從其他領域中汲取智識資源,獲取學術支持,實現資源共享;第五,內容保障方面,力求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中與之相關的內容借助專業知識予以講授,從而令大學生對某一方面的具體問題有著更為深入的認知。

在總結發言環節,河南大學法學院院長蔡軍從三個方面對整體會議的核心內容進行了概括。一是課程思政的重要性問題,他認為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高校教學任務的標準,牢固樹立德育導向的育人思想,將課程思政作為實現育人目標的重要形式。二是在做好課程思政的問題上,要深入挖掘各課程的特點、特色,統籌理論課與實踐課兩大戰線,豐富第二課堂與課外形式的課程思政,在教材編寫與教學實踐環節深入挖掘課程思政的元素。第三是課程思政的效果保證。他從學院管理工作的角度出發,強調要建立全過程的效果評價標準,將其貫穿教育教學的各個方面,以具體制度作為課程思政開展的落實保障。

通過本次研討,與會專家的思想進行了碰撞、共識進一步擴大,研討成果將會在各個法學院轉化為教學實踐活動。對于我國法學學科課程思政建設,必將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責任編輯:趙子琦
本站系非盈利性學術網站,所有文章均為學術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權利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