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武漢大學法學院消息,2021年6月29日,由中國人權研究會主辦,武漢大學人權研究院、國家高端智庫武漢大學國際法治研究院、武漢大學法學院、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會權益保障專業委員會、武漢東湖公益服務中心等機構聯合承辦的“法律發展與殘障權利”國際視頻研討會在武漢大學法學院成功舉辦。本次活動屬于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47屆會議云上邊會之一,線下會場設在在武漢大學法學院學術報告廳。來自聯合國亞太經濟社會委員會、挪威奧斯陸城市大學、澳門科技大學、中國殘聯研究室、北京曉更助殘基金會的殘障研究者和實務工作者,國內多所人權研究機構、法學院校的教授、研究生,以及多個殘障社會組織的實務工作者,共計100多位通過線上或線下方式參與了本次會議。
武漢大學人權研究院執行院長張萬洪主持了本次會議。武漢大學法學院院長馮果出席開幕式并致辭。他指出:值此建黨100周年盛大慶典之際,召開本次人權研究領域的邊會活動意義重大。在黨領導的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和人權事業中,我國殘疾人權利保障水平不斷提升,法治體系逐步完善。由此促成了8000多萬殘疾人擺脫貧困、共享小康,也經受住了新冠疫情等社會危機的重大考驗,成為中國人民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殘疾人社會融合而提出的卓有成效的人權發展模式。
會上,挪威奧斯陸城市大學教授魯尼·哈佛森介紹了歐盟無障礙相關立法的發展及其在實施中面臨的問題。聯合國亞太經濟社會委員會性別平等和社會融合處處長蔡縩評述了亞太地區各國參照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完善國內法律制度,實現殘障人平等權利的做法。澳門科技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陳博通過具體裁判文書和典型案例分析,呈現了中國的司法制度如何逐步完善,從而促進對殘障人的平等保護。中國殘聯研究室調研員胡仲明介紹了中國殘疾人保障法實施30年來的成就,包括殘疾人權益保障法治化、殘疾人事業國家發展規劃和殘疾人服務標準化等方面。北京曉更助殘基金會項目委員張嫚回顧了近年來《殘疾人教育條例》修訂和相關法律發展促進殘障兒童享有融合教育權利的進程。
從歐盟到亞太,從司法到立法,從無障礙到融合教育,在法律發展與殘障權利議題下,參會者積極分享交流,收獲良多。本次會議在多個線上平臺開放了參與渠道;提供中英文在線同傳,中國手語翻譯,以及即時聽打字幕,確保無障礙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