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吉林大學法學院消息,6月19至20日,“2021年國際法師生論壇:中美關系的國際法維度”研討會在長春舉行。本次研討會由吉林大學法學院、吉林大學法學院國際法研究中心和吉林大學人權研究中心主辦。由來自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的廖詩評教授,復旦大學法學院的蔡從燕教授,吉林大學法學院的魯廣錦教授、何志鵬教授、王彥志教授和姚瑩副教授,武漢大學法學院的黃志雄教授,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的趙駿教授,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國際法研究所的柳華文教授,以及吉林大學法學院、武漢大學法學院、廈門大學法學院和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的博士、碩士研究生們參加本次研討會。各位師生深切關注中國國際法的重大問題、前沿問題,并以習近平主席法治思想為指導,探討了新時代中國國際法學應如何走向世界。
吉林大學法學院何志鵬教授主持了主旨發言環節。柳華文教授從人權法視角分析了中美法律戰,并指出在中國發展的現階段,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符合中國發展需要的。黃志雄教授梳理了中美網絡關系的國際法維度和演進脈絡,并分析了其中的國際法焦點問題。廖詩評教授從共同體與個體、法律與政治、善意與惡意三個視角,闡釋了中美法律戰的形成思路與實踐。蔡從燕教授從自由主義國際法和威權國際法兩個維度,分析了國際實力格局變遷背景下,美國國際法學知識譜系的發展。趙駿教授講述了國際法創新的中國模式定位、思維與路徑,從歷史、現實和發展三個維度對國際法的功能進行了解讀。最后,何志鵬教授講述了中美在國際法觀上的異同,就雙方在國際法體系、國際法運行、國際法發展和國際法作用幾個方面的認知差異進行了解讀,并進一步分析了導致這些差異的成因。
專題一是國際法與國內事務的碰撞,由吉林大學法學院博士研究生魏曉旭主持。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顧天杰、廈門大學法學院劉捷、武漢大學法學院孫蕓蕓和吉林大學法學院周萌四位同學,分別就法律戰中的國內法、跨國行政執法的類型轉化、主權視角下網絡間諜活動的國際法規則、以及投資便利化的國際趨勢與中國因應幾個方面進行了學術發言,并由趙駿教授進行評議。趙駿教授在肯定了各位同學論文內容詳實的基礎上,也提出了文章寫作選題大小要適宜的建議,提醒同學們論文研究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要能為實踐獻策。
專題二是國際法基礎與研究探索,由武漢大學法學院博士研究生應瑤慧主持。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婁琳、武漢大學法學院彭坤、吉林大學法學院王藝曌和吉林大學法學院魏曉旭四名同學,分別就中西國際法研究的通約與差異、聯合國信息安全開放式工作、國際法正義標準和馬克思主義對國際法發展的啟示幾個方面進行了學術匯報。蔡從燕教授和王彥志教授分別對幾位同學的發言進行了評議。兩位教授針對幾位同學的論文,從選題到結構、從學術意義到研究方法,都逐一指出了問題并給予了相應建議。蔡從燕教授建議同學們在論文選題方面要聚焦,要避免文章選題過大帶來的風險。王彥志教授則建議同學們,寫論文時語言表達要精準,觀點提煉要直觀簡潔。
專題三是國際法淵源的發展,由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博士研究生劉國偉主持。吉林大學法學院耿斯文、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孟令浩、吉林大學法學院申天嬌和武漢大學法學院應瑤慧四位同學,分別就國際軟法在國際人道法中的必要性、國際造法中的“一攬子交易”、全球治理中的國際軟法何以被遵行、以及網絡空間國際造法的理論與實踐這幾個方面進行了學術匯報。黃志雄教授作為本專題的評議教授指出,要在學術論文寫作中加入比較的視角,要寫讀者友好型文章,并重點為同學們傳授了論文摘要的寫作方法。
專題四是國際法中的人權因素,由吉林大學法學院博士研究生張昕主持。吉林大學法學院鮑墨爾根、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陳卓爾、武漢大學法學院韋欣妤和吉林大學法學院趙健舟四名同學,分別就緊急狀態背景下的出行權問題、母國域外人權義務、國家情報機構信息行動的國際法規制、以及冷戰視角下的政治化人權敘事幾個方面進行了觀點闡述,柳華文教授對幾位同學的論文匯報進行了評議。柳華文教授在肯定了幾位同學選題的基礎上,提示同學們論文的注釋體例要規范,要在國際法律規則框架下分析問題。
專題五是國際法規則的構建,由吉林大學法學院博士研究生鮑墨爾根主持。武漢大學法學院鄧煒鈺、武漢大學法學院史岱汶、吉林大學法學院王韻涵和吉林大學法學院張昕四名同學,分別就反措施的相稱性原則在網絡攻擊中的適用、數據主權的國際法博弈、自主武器系統對國際人道法的挑戰、以及國際環境立法趨勢幾個方面進行了學術匯報。作為本專題的評議教授,廖詩評教授建議同學們寫作時要選擇第一手資料文獻,盡量避免引用二手文獻,而且要多讀、精讀相關的國際法案例。
專題六是國際法主體間的張力,由廈門大學法學院博士研究生劉捷主持。武漢大學法學院梁蕾庭、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劉國偉、武漢大學法學院劉鈺祺和廈門大學法學院王一斐四名同學,分別就習慣國際法在網絡空間的適用、國際法視野下的伙伴關系、不干涉內政原則在網絡空間的適用、以及國際法院中的反訴管轄權幾個問題進行了觀點闡述,本專題由何志鵬教授進行評議。何志鵬教授從聽、說、讀、寫四個維度,為同學們分享了提升論文寫作的技巧,指出最開始寫作時要按照最簡單的論文結構書寫,不要把論文寫得太復雜,要像一束光,雖然簡單但卻能照亮別人。
經過2天的研討,論壇進入到閉幕式環節。吉林大學法學院魯廣錦教授,對研討會進行了點評。魯廣錦教授認為,大家探討的問題都很有現實意義,善于同國家的發展實踐相結合。這種師生論壇的學術交流形式,為當今中國的學術發展提供了良好幫助。同學們深耕細作、各盡所能,老師們的學術點評也十分到位。每位老師都悉心地為同學們指出了文章中有待改進和提高之處,這種學風、精神和態度都很讓人欣慰。
最后,何志鵬教授對本次會議進行了總結。何志鵬教授指出,首先在這次會上看到了同學們的精氣神和沖勁,并期待大家在下一屆論壇上能有更精彩的表現;其次,感受到了大家在學術上的謙和與積極溝通的心態;最后,感謝魯廣錦教授的精彩指導,感謝各位老師和同學們對本次會議的支持,并指出正是因為有了各位在自己事業上的責任感,中國的國際法事業才能不斷的發展與進步。
作為會議的主辦方,吉林大學法學院對此次國際法師生論壇高度重視,全院上下同心協力,多位老師和學生志愿者連續多日盡職盡責地奮戰在各項會務籌備工作中。大家的辛勤付出得到了與會嘉賓的一致肯定,為本次國際法師生論壇的順利召開貢獻了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