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消息,6月10日,上海交通大學“新興權利研究”學術研討會在徐匯校區凱原法學院203會議室舉行。上海市法學會黨組副書記、專職副會長施偉東,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院長、講席教授孔祥俊,文科資深教授、中國法與社會研究院院長季衛東,來自《學習與探索》、《法學論壇》、《求是學刊》、《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北京行政學院學報》、《江漢論壇》、《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暨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中國刑事法雜志》、《東方法學》等“新興權利學術共同體合作期刊”、《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政治與法律》等優秀學術期刊,以及中國人民大學、山東大學、重慶大學、上海政法學院、浙江工商大學、廈門大學和海南大學等高校的專家學者和交大法學院師生代表等50多人出席會議。會議由上海市法學會專職副會長、《東方法學》主編施偉東主持。
會議伊始,凱原法學院院長孔祥俊、市法學會研究部主任、《東方法學》副主編吳以揚分別致辭。孔祥俊對各位嘉賓的到來表示了熱烈歡迎。他表示,在現代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新的科學技術、新的生產方式、新的社會關系的出現,對權利主體運用權利的方式產生了深刻影響。因此,作為法學研究者,有必要對于新興權利的內在邏輯給予足夠的關注。
中國法與社會研究院院長季衛東在會上發表了題為“數字時代新興權利”的主旨發言。他從框架和宏觀層面,對數據權利領域值得關注和研究的問題進行了介紹,包括數據權利的界定與確權、數據權利救濟、數據權利與司法程序、數據權利領域的國際合作等。《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副主編劉鵬、《求是學刊》常務副主編李宏弢對季衛東教授的主旨演講進行了點評。隨后,凱原法學院教授彭誠信、程金華、朱芒、楊力、李學堯和人工智能研究院教授金耀輝分別做了專題發言。
彭誠信教授發言主題為“民法典與新興權利”的。 彭誠信教授介紹了《民法典》中新出現的權利與權益,并討論了個人信息數據的性質與保護等問題。《新華文摘》法學編審王青林、《法學論壇》副主編吳巖就彭誠信教授的發言進行了點評。
程金華教授的發言主題為“邁向智能人工法律體系”。他對“人工智能”和“智能人工”的概念進行了區分,基于其對中國司法實踐的觀察,對人與科技在法律體系中的關系問題進行了討論。他認為,截止到目前,司法對數據的運用還是以人力資本為主,屬于智能人工階段,未來可能向人工智能司法邁進。《江漢論壇》法學編輯李濤、《中國刑事法雜志》責任編輯邵俊針對程金華教授的發言進行了點評。
朱芒教授發言主題為“困境中數字化現代行政法學”。朱芒教授認為,在行政法的現代化過程中,行政行為透明化程度不斷提高,便于對程序的正當性進行監督。但是,電子化政府導致了行政行為的再次黑箱化,使監督行政裁量行為的難度陡增,產生了數字化現代行政法學困境。《東北師大學報》常務主編秦衛波、《暨南大學學報》副主編李晶晶分別就朱芒教授的發言進行了點評。
交大人工智能研究院的金耀輝教授發言主題為“人工智能與數據開源開放”。他從技術的角度介紹了白玉蘭開放數據許可協議的建設情況,包括白玉蘭開放數據許可協議的建設目標、規劃以及在建設中遇到的問題與挑戰,并介紹了項目團隊與參與人員。《學習與探索》法學編輯朱磊、《政治與法律》主編姚建龍就這一專題進行了點評。
楊力教授的發言主題為“智慧法院與數字法治”。他針對數字法治問題,以數據交易立法為切入點,就數據交易模式、數據確權、數據安全等問題進行了介紹,以其參與的部分課題為實例,對數據交易立法提出建議。《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常務副主編沈麗飛、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楊東教授就這一專題進行了點評。
李學堯教授的發言主題為“法律如何促進創新”。他介紹了所在研究團隊如何利用交叉學科進行法學研究,包括法律經濟學、法學與認知科學以及利用大數據進行法學研究的的相關情況。《北京行政學院學報》法學編輯魏新、《河南大學學報》法學編輯任瑞興就這一專題進行了點評。
研討會的最后,浙江工商大學雜志社社長、執行主編鄭英龍教授、廈門大學法學院郭春鎮教授、海南大學法學院石冠彬教授進行了交流發言。三位專家分別就新技術在公法領域的運用、法學交叉研究的機遇與挑戰、數據權利與數據治理介紹了自己研究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