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復旦大學法學院消息,2021年6月15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第27期司法案例大講壇“紅色司法案例專題研討”會議順利舉行。本次會議由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最高人民法院新聞局、最高人民法院國際合作局以及復旦大學法學院四家單位聯合主辦,以“線上線下+主分會場”方式舉行。會議設有國家法官學院主會場和復旦大學法學院、井岡山、瑞金、延安、平山以及各高級人民法院、國家法官學院分院共38個分會場。復旦大學法學院院長王志強教授、中國法律史專家韓濤副教授、復旦大學教育立法研究基地執行主任史大曉副教授前往主會場參加。法學院分會場有學院分黨委書記徐瑾、副院長陳力教授等教師與學生代表共25人,以觀看現場直播的方式進行參與。此次會議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副部級專職委員、二級大法官劉貴祥主持。
會議以“傳承紅色司法傳統,堅定中華文化自信”為主題,圍繞“謝步升貪污案”、“朱多伸反革命案”、“黃克功逼婚殺人案”等10個紅色司法案例進行學習,主要就紅色根據地的司法審判實踐與經驗、黨的領導是紅色司法之魂、法理情統一在人民司法優良傳統中的體現等問題進行了研討。
會上,復旦大學法學院院長王志強教授進行了致辭。王志強院長從研究的角度圍繞革命根據地和司法案例兩個關鍵詞談了兩點個人想法。王志強院長首先強調了研究革命根據地司法對深入理解中國當代法治的歷史傳統和思想淵源的重要意義。關于為什么要研究司法案例,王志強院長分享到,根據地革命法制實踐明顯先行于理論,直到半個多世紀以后的今天我們都還未能提供系統、深刻的學理總結,這是我們今天要繼續完成的任務。同時,當下司法實踐中同樣蘊含著豐富的智慧,同樣具有對現存理論的先行性和先進性,這也是復旦大學法學院期待并努力不斷和實務部門加強合作的初心所在,期待復旦大學法學院深入與法律實務部門的交流,共同推進中國的法治事業。
會議分為上下兩個半場,總共有17位領導與專家學者發言。其中,法學院中國法制史專家韓濤副教授結合自身中國近代法律史的研究方向,指出此次紅色案例研討會對深入理解今日中國司法領域中的問題,尋求其歷史根源具有重要意義。韓濤副教授從革命根據地司法重視司法人員懂情理、裁判過程重情理、裁判文書彰顯情理三個方面分析了革命根據地司法重視法情理相統一的重要特征,并強調這值得當下的裁判者在司法過程中做出合法合情合理判決結果時借鑒和參考。
在自由討論階段,復旦大學教育立法研究基地執行主任史大曉副教授指出,我們可以將馬錫五審判方式置于現代司法框架下進行理解,從證據采集的角度來審視馬錫五審判方式,在當時技術不足的社會背景下,馬錫五通過親身經歷以及依靠群眾解決了證據調查的技術難題。紅色案例強調根據證據區分重罪輕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也體現了其現代性。
會議最后,劉貴祥專委做了總結發言。劉貴祥專委首先感謝了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復旦大學法學院等聯合主辦方的精心組織,也表揚了所有分會場的大力支持和有序配合。最后劉貴祥專委總結道,我們要全面總結和大力傳承紅色司法優良傳統,系統總結中國共產黨百年司法史,深入提煉司法理念,弘揚傳承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同時,要牢記初心,不忘使命,人民至上,為民司法,因案施法,因案普法,因案明理,以案增信,統籌推進國內法治與涉外法治,構建司法案例大外宣的格局,永遠保持趕考的清醒頭腦和奮斗精神,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