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法治社會•長江(國際)論壇于6月19日上午在湖北省武漢市東湖賓館隆重開幕。中國法學會、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中國行為法學會、中國衛生法學會、湖北省法學會、湖北省公安廳、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湖北省社科聯、國藥控股湖北有限公司等單位有關領導到會指導,中國法學會黨組成員、學術委員會主任張文顯,湖北省人民檢察院原檢察長、二級大檢察官王晉以及國內外專家學者共200多人出席開幕式。本屆論壇的主題為“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法治應對”,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網絡直播的方式進行,共有14位國內外專家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在論壇上致辭和作主題報告,開幕式期間,吸引30.6萬多人次在線觀看。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副校長姚莉教授主持論壇開幕式。她說,本屆論壇誠摯邀請國內外公共衛生管理領域的專家學者共商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法治應對,介推抗疫“武漢經驗”“湖北模式”,旨在提振全球人類抗擊疫情的堅強信心,攜手應對全球公共衛生危機風險,推動公共衛生法治應對體系建設,全力打造人類生命健康共同體。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黨委書記欒永玉致辭。他說,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共產黨率領全體中國人民,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可逆轉的態勢給全球治理文明與治理體系變革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為打造全球人類生命健康共同體提供“中國智慧”,貢獻“中國方案”,彰顯“中國擔當”,分享“中國經驗”。在抗疫大戰大考中,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主動擔當,積極作為,科學謀劃,充分發揮學校學科優勢、人才優勢、科研優勢,積極為應對疫情防控述學立論、建言獻策,為應對突發疫情危機風險、完善公共衛生治理體系、加快經濟穩步復蘇提供了智力支持和實踐導引。
中國衛生法學會常務副會長、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王晨光發表致辭認為,本屆論壇是一場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學術盛宴。這次新冠疫情對每個國家的國家治理體系、治理能力都是嚴峻的考驗。中國全面堅持并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健康服務”要求;尊重科學、按照科學規律防控;擁有完善防控治理體系和機制;基于全社會共識基礎上的社會動員、組織協調協作機制等是我國取得抗疫戰爭決定性戰略成果的重要經驗,而這也是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顯著優勢的重要體現。
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會長、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卞建林代表會議的主辦方致辭。他說,本屆論壇對總結提升我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突發事件新鮮經驗,探尋公共安全危機法治應對的一般規律,構建公共衛生危機應急應對法治體系進行學術交流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論壇主題緊扣如何在后新冠疫情時期為提升公共衛生應急事件應對的科學性、系統化、法治化、專業化水平和構建完善的公共衛生應急法律法規提供智力支持。卞建林希望與會專家學者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公共安全衛生健康治理的系列論述為指導,始終堅持把握正確的發展方向;強化問題意識,深化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法治應對、合作治理的研究思考;強化實效意識,抓好論壇成果的轉化運用;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推動跨境重難點問題的解決。
中國衛生法學會副會長、湖北省法學會衛生法學研究會會長、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黨委書記萬紅慧代表湖北省衛生法學會致辭。他說,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湖北省法學會衛生法研究會和武漢大學人民醫院不畏風險、團結廣大醫學、法學、法律工作者在一線救治和建言獻策兩個戰場持續貢獻力量和智慧,為抗疫作出了重大貢獻。他希望與會代表共商共建新時代公共衛生應急法學學科體系,完善公共衛生治理體系,提升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組織能力和水平,為建設法治中國、健康中國作出更大的貢獻。
國藥控股湖北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怡勇致辭。他說,國藥控股湖北有限公司是國藥集團在鄂的核心企業之一,是湖北省綜合實力最強的醫藥經營企業以及湖北省應急物資儲備定點單位。面對新中國成立以來遭遇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公司根據中央指導組的部署,在省疫情防控指揮部及國藥集團的指揮支持下,承擔了全省70%以上中央及省內調撥的醫療防疫物資以及90%以上中央企業捐贈醫療防疫物資的采購配送任務,是全省醫用防疫物資配送的“調度中心”。李怡勇希望借助論壇的學術成果推介與經驗交流分享,推進湖北省公共衛生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的建設,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湖北省法學會副會長,武漢大學法學院院長馮果致辭。他說,依法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我國不斷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一項具體實踐。湖北省法學會所屬的湖北法治發展戰略研究院徐漢明教授帶領的科研團隊主動擔當,積極作為,在全民抗“疫”中及時提出許多對策建議,較好地發揮了高端法治智庫的獨特作用。他認為,新冠疫情是對全球公共衛生系統的重大考驗,也是對整個國際社會的考驗,需要進一步凝聚全球共識,緊貼疫情發展態勢,加強理論研究,多出快出抗疫“智識”成果,為提升我國的衛生法治建設水平,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中國行為法學會總監事、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原副校長李文燕致辭。他說,在疫情防控阻擊戰勝利一周年之際、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的背景下,第七屆“法治社會·長江(國際)論壇”既是對我國疫情防控的法治理論與實踐成果之梳理,也是在全球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的情況下,依法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國模式”的介推。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應對公共衛生事件的重要途徑。李文燕希望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社會治理法治思想”,加強理論研究,深化規律認識,總結實踐經驗,為全面提升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發展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貢獻更多才智。
中國法學會黨組成員、學術委員會主任張文顯在線上致辭。他說,法治社會·長江(國際)論壇自2015年創辦以來,緊跟時代潮流和熱點,匯聚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圍繞法治中國建設中的重大理論與實踐課題深入研究、建言獻策,推出了一大批有創新意義的、有前瞻性的研究成果,推出了一大批高質量、針對性強的對策建議,發現了一大批有潛力、可堪造就的青年才俊,為提升我國的法治建設水平和國家治理綜合能力貢獻力量。“法治社會·長江(國際)論壇”已經成為匯聚和聯系法學優秀人才、鼓勵創新、互相爭鳴的重要陣地,在全國法學界法律界中的影響越來越大。他相信,本次論壇的近百篇論文及國內外諸多學者和著名法學家的報告、評議,將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構建強大公共衛生應急體系、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產生積極的影響。他希望與會代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疫情防控及應對措施的重要論述,要弘揚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推動法治理論不斷深化、拓展和創新,積極投身全面依法治國偉大實踐,為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提供優質法治服務。與此同時,穩妥開展對外法學交流,打造中國式法治話語體系來提高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張新寶,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治發展與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暨湖北法治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教授徐漢明,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法醫學系教授、湖北省司法鑒定協會會長劉良,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教授、主任醫師袁響林,聯合國預防犯罪和刑事司法高級專家斯拉沃米爾·雷多,國際刑法學會中國分會主席、G20 反腐敗追逃追贓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教授王秀梅分別作主題報告。
張新寶教授作題為《隱私與個人信息在突發重大公共事件中的保護與限制》的線上報告。他以抗疫涉及的人臉信息、行蹤信息、核酸及疫苗信息、居住情況信息、人員接觸信息、社交言論信息等隱私、私密信息和敏感信息為例,展開關于隱私權與個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敏感信息的論述;闡釋了傳統隱私法對隱私權的保護與限制;以北京健康寶為例分析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處理個人信息的合法性;介紹了基于公共利益處理個人信息的特別要求。他說,抗疫斗爭中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與限制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在黨的領導下的行政實施;二是具有公眾性與社會參與性;三是保護與限制進行精準衡量;四是以法治方式實現對隱私權和個人信息的保護;五是具有先進的社會治理網絡體系和先進的互聯網網絡通信體系。他還對小區、單位人臉識別,商業設施的人臉信息收集等“搭便車”的個人信息處理行為作了闡釋。
徐漢明教授作題為《“習近平公共衛生與健康治理理論”的核心要義及時代價值》的報告。他說,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對我國公共衛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次大考,中國優秀的抗疫表現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贊譽。在有效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快實現新時代“一個時段、兩個階段”根本目標和任務的大背景下,要實現疫后經濟迅速重振,社會運行秩序全面恢復,盡快補齊市域尤其是超大城市公共衛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存在的若干短板,必須以“習近平公共衛生與健康治理理論”為引領。他從“習近平公共衛生與健康治理理論”產生發展的時代背景、核心要義、時代價值三個方面展開具體論述。徐漢明認為,實現由“健康中國”向“健康強國”跨越式發展,關鍵在于用發展著的“習近平公共衛生與健康治理理論”為指南,用以引領權力機關、衛生行政管理部門、醫療服務機構、衛生與健康專業隊伍、基層單位、社會組織以及全國人民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公共衛生與健康事業發展道路。
劉良教授在主題報告中分享了他及其團隊依照國家政策,在全國率先開展新冠肺炎死亡遺體的系統解剖,公布世界首例新冠肺炎逝者遺體解剖報告的故事。他以疫情期間開展新冠肺炎尸檢工作為例,強調依法進行遺體解剖對于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價值和意義,而新冠肺炎尸檢在我國面臨法律法規制約和客觀條件制約即國內無BLS-3及以上級別尸體解剖室的困局,傳染病尸檢相關法律存在法律條款落后,相關條款缺乏操作性等問題。他認為,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病理學等基礎醫學研究,更好指導臨床實踐”的會議精神,他建議要加強傳染病病人尸體查驗相關法律法規條款的修訂和體制機制銜接。
袁響林教授在主題報告中說,疫情期間,因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帶來的醫療資源擠兌的情況下,腫瘤患者的生命健康權應得到重視和保障。他和同濟醫院的同事發布《同濟醫院新冠肺炎疫情下放射治療實施細則》,根據目標調整診療行為模式;他在分析了癌癥患者感染新冠肺炎的概率、死亡率、治療情況以及心理健康問題后總結認為,黨的領導和公共衛生領域健全的法治體系是抗疫能夠獲勝的重要原因,而人民群眾則是這場防疫戰爭真正的銅墻鐵壁。他呼吁與會者思考公共突發衛生事件下腫瘤及各種危急重癥的救治工作如何得到法律層面的保證。
斯拉沃米爾·雷多教授從聯合國的視野出發,就疫后預防犯罪技術合作實現雙贏的角度,回顧了在當前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期間及其后所涉預防犯罪和刑事司法方面國際技術援助的問題和進展情況。他著重說明了在合理預防犯罪方面對捐助國和受援國的“雙贏”戰略分條縷述、付諸實踐以及合理評估的必要性。他認為,國際技術援助應能為捐助國和受援國雙方帶來合理的回報并得到雙方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切實(而非名義上的)肯定,在令人期待的疫情結束之日到來時,中國將已進入率領其它國家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對預防犯罪和刑事司法工作的破壞性影響的先鋒之列。
王秀梅教授作《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的法治完善》主題報告。她介紹了世界衛生組織、歐盟、美國、我國港澳臺地區應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法律規范與措施,從刑事法律方面分析了我國“兩高兩部”發布《關于依法懲治妨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違法犯罪的意見》。王秀梅說,該“意見”綜合當時戰“疫”期間暴露出的種種抗拒疫情防控措施的行為,列舉了十大涉疫情違法犯罪治理機制,涵蓋 35 種行為、33 個罪名。其中將“故意傳播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病原體”的行為,以及“拒絕執行衛生防疫機構依照《傳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防控措施,引起新型冠狀病毒傳播或者有傳播嚴重危險”的行為分別適用《刑法》第 114 條、第 115 條第 1 款和第 330 條。她認為該“意見”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第七屆法治社會·長江(國際)論壇共收到論文102篇,其中,有42篇論文分別在“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國之治’理論與實踐”“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法治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合作治理”三個分論壇通過線上和線下的方式進行研討交流。
本屆論壇由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主辦,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治發展與司法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科技部司法鑒定技術應用與社會治理學科創新引智基地、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中國行為法學會、中國法學會法治研究基地、國藥控股湖北有限公司、湖北法治發展戰略研究院暨中南檢察研究院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