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南大學法學院消息,2021年6月2日至6月4日,在中國法學會黨組成員、學術委員會主任,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理事長、聯席主席張文顯教授的策劃下,“2011計劃”國家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博士生研學之旅在中南大學法學院順利舉行。研學團由浙江大學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組織,吉林大學、中國政法大學、武漢大學、浙江大學的42名博士生組成,由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副院長霍海紅教授、李俞可心老師帶隊,中南大學法學院負責研學團的長沙站活動。
許中緣院長首先對司法文明博士生研學團的到訪表示熱烈歡迎,對張文顯教授領銜的“2011計劃”國家協同創新中心對中南大學法學院的信任表示由衷感謝。“2011計劃”國家協同創新中心博士研學團是標準的國家隊,該種既讀萬卷書,又行千里路,既游且學的方式是對我國司法文明實踐最真實的體驗。許中緣院長對中南大學法學院的基本情況、近年學科建設成效以及司法文明研究成績進行介紹,希望研學團與中南大學法學院博士們相互砥礪、深入研討,共同提升學術品格,提高學術能力;也希望以此次學術交流為契機,加強中南大學法學院與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及司法文明協同中心其他幾所高校在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學研究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副院長霍海紅教授表示,此次交流活動由張文顯老師親自部署,由浙江大學司法文明協同創新負責組織,這次年度學術之旅選擇了中部具有代表性的武漢大學法學院與中南大學法學院,這是對兩所法學院發展的肯定。感謝中南大學法學院對司法文明博士生在長沙的研學之旅精心安排,同時也轉達胡銘院長加強兩院交流合作的意愿。
法學院學科辦主任張新平副教授介紹了此次學術交流的相關安排,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李俞可心老師,交流團部分博士生作了發言,中南大學法學院全體在校院領導,法學院部分博士生參加了見面會。
根據既定日程,3日上午的“博士生學術研討會”在法學院123報告廳舉行。開幕式環節由學科辦主任張新平副教授主持,院長許中緣教授致開幕辭。研討會由參加此次學術交流的吉林大學、中國政法大學、武漢大學、浙江大學博士生,以及中南大學法學院的博士生參加。圍繞“司法文明基本理論問題”“司法文明與數字法治”“司法文明與國家治理”以及“自由交流與提問”四個單元展開。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李俞可心對會議進行了學術總結。
3日下午,中南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彭中禮教授以《論法律學說的司法運用》為題,就“法律學說”的產生與發展、基本范疇、研究方法、具體功能、特殊思維及與司法實踐的聯系進行了深入的講解,通過聯系法律學說的法理意蘊闡釋了法律學說與司法文明主題的關聯關系。
司法文明學術交流活動第三站在長沙市雨花區人民檢察院舉行,由雨花區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周新主持。長沙市雨花區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馬賢興和中南大學法學院彭中禮副院長分別致辭后,雨花區檢察院唐迅、肖小晶、羅大鈞、劉樂等業務部門負責人,分別就司法改革、四大檢察以及各自負責的工作進行了介紹,參會的博士生與各位檢察官們進行了深度的互動交流。最后,馬賢興檢察長就捕訴一體改革、逮捕價值觀重構、企業刑事合規改革、虛假訴訟、虛假仲裁防治等,與青年博士們進行了學術交流。
據悉,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是教育部、財政部首批確定的14個“2011計劃”協同創新中心之一,是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第一家新型協同創新體,由中國政法大學、吉林大學、武漢大學共同組建,2015年1月10日,浙江大學加入成為國內第四所協同高校。除此之外,中心還包括華東、西南等基地。為了充分貫徹國家“2011計劃”所要求的人才、學科、科研“三位一體”的建設宗旨,提升高層次創新人才聚集和培養能力,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在國家“2011計劃”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理事長兼聯席主任張文顯教授的倡議下,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博士生學術之旅活動已舉辦多年。本次學術交流由由浙江大學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組織,吉林大學、中國政法大學、武漢大學、浙江大學的博士生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