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華東政法大學消息,2021年5月8日,由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政策法規處、長三角教育發展政策與法治研究中心、華東政法大學聯合舉辦的“長三角教育一體化法治保障論壇2021年會”以主會場加分會場形式在滬舉行。教育部政策法規司法制辦處長翟剛學、上海市教委總督學平輝、校黨委書記郭為祿,以及來自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山東、江西、河南等省市教育廳相關處室負責人與本校教育管理、教育法治專家共同出席活動。
郭為祿在致辭中指出,長三角教育發展政策與法治研究中心成立于2019年底,是在教育部政策法規司直接指導下,由長三角三省一市教育廳(教委)政策法規部門和華東政法大學聯合設立的高端智庫。中心致力于“三個圈層”教育協作發展政策法治問題研究,“三個區域”為主教育協作發展政策法治問題研究和“三種類型”教育政策法治問題研究,為區域教育協同發展提供智力支撐。本年度中心聚焦長三角地區教育培訓機構協同治理、長三角教育權責清單、青少年法治教育等三大關系民心民生的問題,期待通過在區域教育協作法治化機制方面的共同努力,為地方教育法治化提供經驗和范本,為推進國家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建言獻策、貢獻微薄力量。
平輝在致辭中指出,論壇設定的三個主題“《民法典》進校園”“長三角校外培訓機構協同治理”和“長三角地區教育權責清單研究”,既有國家領導人親自關心的大事,也有全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和關系教育領域法治政府建設的核心問題,希望與會專家暢所欲言,為教育改革和長三角教育協同的法治保障提供有益建議。
翟剛學在主旨報告中指出,近年來教育改革工作受到輿論廣泛關注,社會各界對教育法治的訴求和呼聲越來越高。當前教育法治領域的重點任務包括《教育法》《學前教育法》《職業教育法》《教師法》《學位條例》等法律法規的制定、修改工作,此過程也充分展現了教育立法長期面臨的立法資源稀缺、立法程序繁雜等困難。他同時指出,教育立法實踐中遇到的基礎問題之一就是教育法律概念的不明確,未來的教育法學研究應把教育法律概念的梳理和分析作為工作重心之一,只有把教育法律概念及其法律關系梳理清楚,才能把教育法律制度建構好,真正為教育事業的改革發展提供堅實有力的法律保障。
專題研討環節,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院特聘副研究員王蒙就“長三角中小學聯合開展‘民法典進校園’倡議”和活動方案進行說明。長三角教育發展政策與法治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鄒榮分享了長三角地區校外培訓機構治理方案和長三角地區協同開展《校外教育培訓機構管理條例》立法的設想,并比較了長三角三省一市教育行政部門權責清單的制定和發布情況,提出了長三角地區“采用相同的權力清單體系、統一在政府網站進行公開”的構想。分會場還圍繞《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法治副校長制度建設等問題展開了專題調研。
上海市教委政策法規處處長郁能文,上海市教委發展規劃處副處長何斌、浙江省教育廳政策法規處處長湯書明、江蘇省教育廳政策法規處三級調研員錢良、江蘇省教育廳語繼處二級主任科員朱俊、安徽省教育廳政策法規處處長鄭德新、山東省教育廳政策法規處處長趙立輝、江西省教育廳政策法規處副處長劉科榮、河南省教育廳政策法規處處長徐軍保、華東政法大學科研處副處長練育強等與會領導專家對《民法典》進校園、長三角地區校外培訓機構協同治理、長三角三省一市教育行政部門權責清單等方案和設想予以了高度肯定,并就《民法典》進校園的手段和形式、校外培訓機構治理中的職能配置與分工、權責清單的制定步驟和方法等分享了經驗,提出了諸多有益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