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上海政法學院消息,2021年4月27日,由上海政法學院主辦、國際法學院承辦的“上海政法學院法律碩士(涉外律師)聯合培養單位合作簽約儀式暨涉外律師人才培養研討會”于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國際司法交流合作培訓基地順利舉行。
上海政法學院校長劉曉紅,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長劉言浩,上海市委依法治市辦秘書處處長劉太陽,上海市委依法治市辦秘書處干部孫潔,上海政法學院黨辦、校辦、研究生處、學生工作部、合作發展處、國際交流處、國際法學院等部門領導出席會議。此外,國浩律師(上海)事務所、上海段和段律師事務所、上海市海華永泰律師事務所、北京金誠同達(上海)律師事務所、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上海總部、上海仲裁委員會6家聯合培養單位代表出席會議。會議由國際法學院特聘院長徐國建主持。
簽約儀式開始,上海政法學院研究生處處長趙俊對各位嘉賓的出席表示歡迎和感謝,并就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涉外律師)研究生培養項目作了簡要介紹。趙俊強調,上海政法學院將以選拔、培養政治立場堅定、專業素質過硬、涉外法律事務能力強的高層次、復合型、應用型、國際型法治人才為目標,為國家建設一支法學功底扎實、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善于處理涉外法律事務的涉外律師人才隊伍。趙俊結合上海政法學院辦學特色,介紹了法律碩士(涉外律師)培養項目的三個招生方向。
國浩律師(上海)事務所管理合伙人黃寧寧,上海仲裁委員會副秘書長陸春瑋作為聯合培養單位代表分別致辭。黃寧寧肯定了法律碩士(涉外律師)培養的必要性,表示未來將對該項目予以幫助和指導,并提供相應的資源支持。陸春瑋高度贊揚了法律碩士(涉外律師)這一新型培養模式,他認為通過這一創新模式,能夠培養出適應現階段國際商事仲裁、海事仲裁等領域發展需求的涉外法治人才。
隨后,徐國建代表上海政法學院與6家聯合培養單位代表簽署了聯合培養合作協議。
在人才培養方案研討環節,國際法學院副院長石儉平首先介紹了涉外律師的人才培養方案。石儉平圍繞辦學特色與管理機制、培養目標和培養要求、培養年限和培養方式、招生方向與課程設置、涉外專業實習等方面對法律碩士(涉外律師)培養方案進行了全面介紹,并提出了如何切實提升學生的外語水平、現有實務課程的設置是否科學、境外和境內的實習如何有效銜接這三個問題。
之后,與會代表就人才培養方案以及涉外律師人才培養的主題進行了交流和研討。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上海總部副秘書長徐飛結合過往經歷,重點就如何提升中國律師在世界舞臺上的話語權和影響力表達了自己的見解。北京金誠同達(上海)律師事務所管理合伙人張云燕圍繞如何發揮上海政法學院在法律碩士(涉外律師)培養上的自身特長和優勢,以及如何對學生開展高質量的實習等方面提出建議。上海市海華永泰律師事務所管理合伙人羅廣建主張分三個階段進行涉外律師的人才培養工作,推行每學期分階段式實習,以提高實習的效益。上海段和段律師事務所副主任、合伙人居曉林結合上海政法學院特色,就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涉外律師)研究生培養項目開設三個招生方向表示了認可和肯定,并指出三個招生方向都應進行科學的課程和實習安排。國浩律師(上海)事務所管理合伙人黃寧寧結合自身學習英語的經歷,就如何提升學生的外語水平、文書寫作水平以及課程的設置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和建議。上海仲裁委員會副秘書長陸春瑋在總結上述發言的基礎上,對于三個招生方向如何進行高質量、高效益的課程和實習安排提出了建設“五個一”的人才培養目標。
劉言浩表示,在現階段的法治建設中,在上海卓越全球城市的建設需求下,高水平、高素質的法治人才尤為緊缺,法律碩士(涉外律師)專業的設置對于涉外法治人才的培養尤為重要。他衷心希望法律碩士(涉外律師)項目能夠發揮預期的作用、產生強大的影響力,同時就法律碩士(涉外律師)課程設置提出建議。
劉曉紅作總結講話,強調了法律碩士(涉外律師)培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衷心感謝各位嘉賓和代表對于法律碩士(涉外律師)培養提出的寶貴建議。她表示,近年來,學校的法學人才培養成效顯著、體育仲裁與調解學科特色鮮明,國際爭端多元糾紛解決機制研究具有國際影響力,與國際商會、海牙國際司法協會等知名國際組織建立了深度合作機制。上海政法學院作為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國際司法交流合作培養基地、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法律服務委員會首批委員會交流合作基地,應當承擔涉外律師人才培養的重大使命,結合本校的自身優勢與辦學特色,為中國參與全球治理貢獻“上政力量”。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參與國際競爭和全球治理。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是涉外法治建設的重要基礎和保障,對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全球治理和涉外法治建設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法律碩士(涉外律師)培養項目對于上海政法學院的人才培養既是考驗和激勵,也是一次參與高素質人才培養的良好契機。上海政法學院將凝聚各方力量,系統化培養德法兼修、能夠服務于我國涉外法治體系構建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的高素質涉外法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