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以“現代社會與犯罪治理:網絡犯罪專題研討”為主題,由中國犯罪學學會主辦,上海市人民檢察院和華東政法大學聯合承辦的“中國犯罪學學會2020年年會暨第29屆學術研討會”在上海舉行。與會專家學者圍繞網絡犯罪演化新特征、網絡犯罪發展新趨勢、網絡犯罪治理新理念、網絡犯罪學科新發展等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入研討。
網絡犯罪演化新特征
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四檢察廳副廳長劉太宗指出,近年來檢察機關辦理的網絡犯罪案件年均增長數約為25%、被告人人數增長達到40%左右。網絡犯罪具有犯罪手段智能化、犯罪模式生態化、犯罪主體泛眾化、犯罪行為跨域化、犯罪結果升級化等新特征。從檢察機關的辦案實踐中發現,網絡犯罪主體日趨多元,上下游之間分工更加精細,跨境跨地域流動和協作更加普遍,網絡犯罪工具和傳統犯罪手段的融合更加緊密,網絡犯罪風險的發酵擴散過程更加迅速,已經嚴重危害到國家政治安全、經濟安全和社會秩序。
上海市普陀區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顧曉軍介紹,以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上海檢察機關網絡犯罪案件辦理數據為樣本,詐騙罪、盜竊罪、開設賭場罪、傳播淫穢物品(牟利)罪等四大罪名的占比超過55%,網絡詐騙占比最高并且增速明顯,近3年來年均增速均超過20%;網絡賭博類犯罪中通過網絡游戲等方式打“擦邊球”現象日益增多;淫穢信息類犯罪基本上逐漸由線下轉為線上;只有網絡盜竊犯罪數量下降趨勢較為明顯。
網絡犯罪發展新趨勢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時延安認為,新的犯罪類型還會不斷出現,比如網絡欺凌、網絡跟蹤、人格欺詐、信用欺詐等可能成為新的法定犯罪。網絡服務提供者的法律負擔會越來越重,公共部門、網民和網絡服務提供者之間的法律沖突和矛盾將會加劇。同時,網絡犯罪的全球化時代已經到來,未來網絡治理領域的國際關系調整將可能成為新的熱點。
華東政法大學刑事法學院黨委書記王永全教授分析,過去二十余年的網絡犯罪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初始階段(1994年至2000年),主要表現為計算機犯罪;第二階段是爆發階段(2001年至2012年),網絡色情、網絡詐騙、網絡攻擊較為猖獗,犯罪數量和規模增長較快,受害群體較為廣泛;第三階段是融合階段(2012年以來),隨著Web3.0移動應用的廣泛使用,“互聯網+”的犯罪形式日益增多。當前已經完成計算機犯罪到網絡犯罪的過渡,在未來趨勢上可能將由網絡犯罪向信息犯罪、數據犯罪、人工智能犯罪等新興領域演化。
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三檢察廳王廣聰指出,犯罪是生活的一面鏡子,網絡社會條件下犯罪必然發生新的變化。以未成年人網絡犯罪案件為例,隨著犯罪行為的網絡技能化,自然犯罪體力依賴程度顯著下降,增強了未成年人的犯罪能力;同時虛擬社會的非直接感受性導致未成年人犯罪的恥辱感下降,道德教化抑制犯罪生成的作用相對淡化,未成年人網絡犯罪出現早熟化、多元化趨勢,基于自然犯罪形態的未成年人刑事政策需要及時調整。
網絡犯罪治理新理念
中國犯罪學學會會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副部級專職委員萬春指出,應對網絡犯罪,要在更宏大的視野下探索一體化治理模式,從源頭上遏制網絡犯罪的產生、異化,踐行犯罪學“上醫治未病”的管控風險理念。犯罪學研究一方面需對各類犯罪風險進一步加以類型化和甄別,以更好地實現對傳統風險的有效控制;另一方面需及時捕捉網絡時代犯罪新動向、總結犯罪新特征,歸納犯罪新動因,合理有效地組織起對新型信息網絡犯罪問題的積極應對,防止物理世界的犯罪風險向虛擬空間外溢,并回流到線下產生損害。
上海市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張本才指出,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依法治網是法治建設的必然延伸,也是法治建設的嶄新領域,更是檢察機關責無旁貸的職責使命。特別是在當前司法實務中網絡犯罪在行為、工具、場域等方面的特殊性,對刑法傳統基礎理論研究和具體罪名司法適用帶來的新問題、新挑戰不斷顯現,更加迫切需要發揮犯罪學在刑法之前研究刑法的指引性功能,為推動刑事政治的科學化、有效化提供強大智力支持。
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魏昌東建議,網絡犯罪動因在客觀上是極難消除的,因此預防網絡犯罪的重心應放在減少犯罪機會上,使“不能犯”成為預防網絡犯罪策略設計的一個立足點,樹立全鏈條式的一體化治理理念,強力推進互聯網平臺刑事合規的深化,提升網絡服務提供者進入門檻,嚴密網絡犯罪防控機制。
華東政法大學互聯網企業反腐敗與合規研究院院長李翔認為,所謂技術中立的提法是一個偽命題,不具有法律意義。技術不可能中立,技術創新是客觀的,但是技術的應用不可能是客觀的。建議將修復性和恢復性司法理念貫穿其中,必要時可以先行探索地方立法。
網絡犯罪學科新發展
中國犯罪學學會組織編寫的《中國犯罪治理藍皮書(2019)》在網絡犯罪學學科建設作出了一定探索。該書除對2019年度中國犯罪治理狀況、犯罪態勢分析、典型案例研究報告、學科發展動態進行了持續梳理與剖析之外,今年特別策劃編制了《中國互聯網發展25年與網絡犯罪治理(1994-2019)》專題報告,據該書執行主編、中國犯罪學學會副會長、華東政法大學黨委副書記應培禮教授介紹,“該報告對于25年來網絡犯罪治理的立法改革、司法創新以及社會治理,同時進行了研究、分析和評估,從而對于未來網絡犯罪治理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支撐和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