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由中國行為法學會與中南大學聯合編撮的全國第一部《中國法律實施報告》面世后,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反響,引起了法律界的普遍關注。今年3月2日,旨在有力推進法律有效實施,加快法治中國建設的《2014年度中國法治實施報告》再度閃亮登場。為了讓讀者更加深入了解和理解《2014年度中國法治實施報告》的具體內容,本報記者獨家專訪了中南大學法學院院長陳云良。
更高起點的實施報告
記者:請問第二次發布實施報告與2013年的報告有哪些主要的不同點?
陳云良:我們在開展國家社科基金重大課題研究的過程中,發現中國法治建設的最大問題在于法律得不到有效的實施。為了有力推進法律實施,加快法治中國建設,江必新教授提出編寫《中國法律實施報告》,每年對中國法律實施進行一次“體檢”。
2013年6月,中國行為法學會和中南大學聯合發布了全國第一部《中國法律實施報告》,引起了法律界的普遍關注。不少學者和司法部門的學者紛紛向我們索要書稿,并提出了許多非常寶貴的建議。
總結2013年的經驗,吸取各方建議,2014年我們大幅度調整了編寫方案。去年基本是由中南大學法學院的學者完成報告的寫作,今年我們吸納了主辦方中南大學和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等16所國內著名高校,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中共中央辦公廳等7家實務部門,以及《人民日報》、《改革內參》、中國法學會研究部3家媒體,共計58位專家實質性參與了報告寫作。去年我們只寫各部門法的實施情況及總體報告。今年,我們除了用總報告宏觀梳理年度法治實施的總體情況,用7個分報告對法律體系各部門實施進展分章詳述,還用五部法治實施專題報告聚焦年度法治實施重要主題。還用專門推出三部國際法治運行報告,研究影響中國法治的國際法運行,展示全球視野。去年我們沒有分析重大典型事例,今年我們首先選出了法律實施十大典型事件,并邀請國內頂尖專家解讀最受關注的年度實施事件。為了保障年度報告的質量,我們每一份報告都邀請了權威專家進行審讀,提出修改意見。
報告日臻完善科學權威
記者:請問為什么要把“法律實施報告”改名為“法治實施報告”?
陳云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我們今年的報告因此改名為“法治實施報告”。但這不僅僅是字面上的言詞微變,正如主編江必新教授所言:“其本身蘊含并反映中國法治建設新階段的新理念與新任務。”法治實施更強調良法善治,法治實施是國家治理對法律實施的現代化要求。
記者:2014年的實施報告有什么顯著特點?
陳云良:第一,更具權威性。2014的報告不再是由我們一家唱戲,而是由全國主要法學院系及國家司法部門優秀學者與專家共同來完成。有王利民、吳漢東、姜明安這樣的法學大師參與點評,有周漢華、姚莉這樣的頂尖專家審讀把關。有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專門機構合作提供數據與樣本。
第二,更有可讀性。2014年的報告不再是單一的部門法實施情況的統計分析,還有對社會重點、熱點領域法律實施的專門檢查。不再是單一的敘述與分析,還有典型實施事例的發布,并配有法學大師精彩點評與精湛分析。不同讀者根據自己的工作要求和興趣愛好都可以從報告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第三,更增全面性。2014年依法治國各項建設全面展開,用部門法體例無法全面真實反映法治實施情況,特別是無法全面反映反腐敗、司法改革的情況,而這是2014年法治建設與法律實施的重心與最大亮點。我們特別增加了專門報告和典型實施事例發布。
2014年是中國法治新紀元
記者:請問2014年憲法及相關法和各部門法的實施情況如何概括?
陳云良:2014年以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通過為標志,中國憲法實施進入了一個歷史新階段。本年度中共中央積極推進黨內法規建設,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了設立憲法日等相關重要決議,國務院繼續推進放松管制的行政改革,各省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積極推進地方法治建設,尤其在計生政策調整、加強環境保護等方面有所作為。總體上,憲法實施取得重大進展。
民商法實施方面:司法更加注重對私權的保護,人民法院積極受理和審理新型案件,民事案件受理數量大幅上升,增長7%以上,呈現出司法的廣泛性和主動性;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指導性案例大幅增加,對民事審判和民事糾紛的司法解決具有明確的指引性;行政部門積極作為,出臺《不動產登記條例》等行政法規,為民事權益保護提高直接支持。
行政法實施方面:行政審批權力清單和政府權力清單陸續制定,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得到進一步落實,政府履行職能狀況大有改善,但政府權力邊界有待進一步厘清;部分地方重大行政決策的規范化程度有所提高,但重大行政決策權行使仍待規范;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持續推進,但也存在改革合法性與創新性相互沖突問題。
經濟法實施方面:2014年,反壟斷法實施獲得巨大進展,被徹底激活;消費者保護法實施力度和范圍均大大加強;規范財政支出行為、促進產業結構調整以及維護納稅人權益在財稅法實施中受到更多重視。
社會法實施方面:2014年,政府破除GDP崇拜,使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實施得以從護航經濟增速轉向保障和改善民生,開啟社會法實施的新常態。2014年前三季度全國共處罰環境違法案件三萬余件,移送數量超過以往十年總和衛生法實施在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和嚴懲危害藥品安全犯罪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
刑法實施方面:2014年,面對嚴峻的犯罪形勢,司法機關重拳出擊,嚴厲打擊了恐怖主義犯罪、黃賭毒違法犯罪、貪污賄賂犯罪等違法犯罪活動。面對死刑廢除的國際潮流,我國嚴格控制死刑,逐步推進刑罰輕緩化,順應法律人權保障的主旨,司法機關糾正一大批冤假錯案。
訴訟法實施方面:2014年刑事訴訟法的實施在約束權力與保障權利的博弈中繼續尋找平衡點。
2014年民訴法實施呈現以下特點:民事審案件數繼續同比下降,凸顯司法公正;司法構建誠信、懲戒失信開始打出“組合拳”;小額訴訟、確認調解協議、實現擔保物權等新設便民高效司法制度取得明顯社會效益;檢察監督更加全面、多元、有效。
2014年行政訴訟法迎來了24年來的首次修改。
總體來講,2014年是中國法治新紀元,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地全面而高效地開展法治建設。
記者:請問2014年中國法治實施總體上有什么特點?
陳云良:我們將2014年的法治實施總結為八大特點。
一,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開啟法治新紀元。
二,各項制度、各項法律得到有效的實施。習近平總書記在各種關于法治建設的講話中都特別強調實施,強調嚴格執法、嚴格司法、嚴格治黨。
三,大規模的司法改革得以展開,優化了法治實施的司法環節。
四,2014年人民法院堅決依法糾正呼格吉勒圖案等12件重大冤假錯案,并進一步建立冤假錯案有效防范及時糾正機制。
五,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制度框架逐漸趨于穩定,制度建設進入了以修改完善為主的階段,系統性法治實施成為新亮點。
六,設立了憲法紀念日,憲法權威與實施問題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
七,典型案例發布成為實施主體推動法治實施的重要抓手。典型案例的發布,有助于加強司法統一準確適用,有助于向社會大眾傳遞更具體的更容易理解的司法信息。
八,2014年法治實施的最大特點是充分體現了人民群眾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