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學、各位老師、各位校友:
時間真快,一晃又過去了一年。在2015年即將到來之際,我代表學校,向廣大師生和校友,向關心、支持學校的領導和朋友,致以誠摯的問候和衷心的祝福!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這對我們法律人是一個巨大的鼓舞,學界歡呼法治的第二個春天又來臨了;同時也給我們法律人帶來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法治建設任重道遠。所以,今年的新年獻詞,我想發表“法律人宣言”,表明我們法律人推進依法治國的決心和信心。
中國是一個具有兩千多年專制集權統治歷史的國家,我們沒有法治的傳統,只有人治的習慣。自從大秦帝國實施惡法之治、漢王朝采用外儒內法的治國方針后,在中國就形成了“刑(法)為盛世所不能廢,而亦盛世所不尚”這么一種法律工具主義、法律虛無主義的傳統。在這樣的一片土地上從事法治建設,法律人處境之艱難可想而知。
問題是,不僅在中國,就是在有著兩千多年法治傳統浸染下的西方,法治的真正實現也是一項艱苦的事業。英國是世界上最早進入法治的國家,800年前就頒布了著名的《自由大憲章》,過了40年又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個議會,但直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在討論懲罰納粹戰犯時,丘吉爾首相和西蒙大法官還堅持抓住德國戰犯無須審判、馬上處決的違反法治的主張。美國是1776年《獨立宣言》和世界上第一部憲法的誕生地,但直到今天仍然未能處理好對構建法治社會極為重要的種族平等問題。德國于19世紀末在歷史上第一個提出了“法治國家”的概念,但不到50年,卻出現了全面破壞法治、實施慘絕人寰之暴行的納粹法西斯政權。
這一切表明,法治建設任務極為艱巨。這不僅僅在于法治是一個“知易行難”的問題;也不僅僅在于權力對法治具有天然的排斥性;還在于法治的本質強調的是規范、是程序、是社會公平與正義,而要實現這三項目標,需要巨大的社會成本,需要執政黨的良好法律自覺,需要精密、周全的制度設計,也需要全民的真誠信仰。因此,從整個人類法律文明史角度來看,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法治建設的方略,只是萬里長征邁出了第一步,建設法治中國需要數代人乃至數十年代人的持續奮斗。
對此,我們法律人應當有清醒的認識。我們要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去踐行法治的理想,推進法治的實踐。
第一,我們要做法治政府、法治國家、法治社會的引領者。
第二,我們要做良法的制定者,為“善治”提供利器。
第三,我們要做法律實施的推進者,使每一項法律充滿“生命力”。
第四,我們要做法治政府的建設者,讓我們的政府廉潔高效、守法誠信。
第五,我們要做司法公正的守護者,“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第六,我們要做法治人才的培育者,讓公平正義浸入每一個法律人的靈魂。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法治中國的建設,是我們整個中華民族的偉大事業,但我們法律人無疑起著中流砥柱的作用。只要我們持之以恒,前赴后繼,“咬住青山不放松”,法治中國的宏偉目標一定能夠實現。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