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李林:全民守法是弘揚法治精神的基礎工程
發布日期:2013-11-09  來源:社科院法學所  作者:李 林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建設法治中國,要堅持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民守法是建設法治中國的重要環節,是弘揚法治精神的基礎工程。在全社會弘揚法治精神,實現全民守法,各級領導干部和國家公職人員以身作則是關鍵,立法執法司法等法律工作者嚴格依法辦事是重點,全體公民自覺學法遵法守法用法是基礎。其中,領導干部、國家公職人員、法律工作者等,他們既具有特別職業和法律身份,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普通公民的一員。公民身份是他們擔任各種公職的前提條件,他們不僅是依法執政、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的主體,同時也是全民守法的重要主體。因此,全民守法,首先是各級領導干部、國家公職人員和法律工作者要守法。我國是法治國家,不允許存在任何法治特區或治外法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權范圍內,全民守法不僅要求全體中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地學法遵法守法用法,而且要求一切在華工作、學習、生活、旅游的外國人、外國公司企業以及其他無中國國籍者等,都必須遵守中國的憲法和法律,任何個人和社會組織都不得擁有法外特權,不得凌駕于憲法和法律之上、超脫于執法司法之外。

  改革開放以來,經過30多年的法治國家建設和20多年的全民法治宣傳教育,廣大群眾的法律意識普遍增強、法治觀念不斷提高,全民自覺守法的形勢越來越好。同時,也應當看到公民守法狀況的一些新變化:不知法而犯法者明顯減少,知法懂法而犯法者明顯增加,知法懂法而規避法律者日益增多。當前,我國公民中仍不同程度存在一些有違法治精神的非法治文化現象和問題,主要表現有:一是信權不信法、信鬧不信法(小鬧小解決,大鬧大解決,不鬧不解決)、信關系不信法、信錢不信法、信領導不信法、信謠言不信法;二是以規避法律、鉆法律空子甚至違反法律獲利致富為榮,以遵法守法為蠢,例如某些地方流行的笑貧不笑娼,不違法難致富,老實人吃虧等觀念;三是在某些群體中偷稅漏稅、坑蒙拐騙、制假販假、偷工減料以及暴力抗法、賄賂拉攏等所謂“成功經驗”,頗有市場,不脛而走,流傳甚廣;四是非法治的觀念諺語通過某些影視文學作品、網絡媒體、民間段子、街談巷議等渠道和方式不斷復制傳播,合法與非法不分、正義與犯罪不辨,例如法不責眾(法不罰眾),偷書不算偷,有錢能使鬼推磨,“不拿白不拿、不打白不打”,見錢不撿是傻瓜,不知者不為罪,打官司就是打關系,“砍頭不過碗口大個疤,20年后又一條好漢”,“坦白從寬,牢底坐穿,抗拒從嚴,回家過年”等;五是對法治采取消極甚至負面態度,遇見違法犯罪行為,輕者麻木不仁、視而不見、姑息放任、躲之唯恐不及等等,重者包庇隱瞞、助紂為虐、起哄參與、趁火打劫等等。

  針對我國公民存在的非法治文化的現象和問題,要通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深化法制體制改革、強化憲法和法律實施、持續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等法治系統工程的綜合性措施來解決。從公民守法的思想觀念和心理基礎來看,在全體公民中弘揚法治精神,要努力提升公民守法的層次和境界。目前,我國公民守法主要有四種境界:第一,自覺守法的“悟法”境界,它體現的是公民對法治的信仰,對法律價值和法律精神的追求,是對守法的高度自覺和理性認同。自覺守法是全民守法的最高層次,也是最難達到的境界。第二,不愿違法的“敬法”境界,它體現的是公民對法律的尊敬,對司法權威的崇拜,對國家公權力機器的敬仰,是對守法的內心自愿和高度感性認同。第三,不能違法的“信法”境界,它體現的是公民對法律制度的信任,對司法公正的認可,對法律責任和法律后果的確信,是對守法的自律和一般感性認同。第四,不敢違法的“懼法”境界,它體現的是公民對法治權威性的畏懼,對法律強制性懲罰的害怕,對刑事制裁的恐懼,是對守法的底線要求和被動性接受。不敢違法是全民守法的初級形態,也是當下社會上存在較多的一種守法心態。

  國外研究表明,公民守法的動因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是基于理性文化觀念,有的是基于道德倫理,有的是基于宗教信仰,有的是基于習俗和行為習慣,有的是基于趨利避害的功利選擇,有的是基于心理恐懼,還有的是基于綜合動因……建設法治中國,弘揚法治精神,要內外兼修、標本兼治,努力培育自覺守法的公民文化,推崇不愿違法的價值理念,編制不能違法的恢恢法網,形成不敢違法的社會氛圍,構建全民守法的社會法治文化和道德信仰心理基礎,盡快消除群眾中流傳的“嚴格立法、選擇執法、普遍違法”的現象。

  弘揚法治精神,實現全民守法、自覺守法,要在全體公民中樹立正確的法治觀念和權利意識,努力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一是處理好學法與守法的關系,做到知行統一,學以致用。這里的關鍵是要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具體行為習慣做起。凡是法律禁止的,都不去做;凡是法律提倡的,積極對待,量力而行;凡是法律保護的,依法去做。二是處理好權利與義務的關系,實現維權與守法的統一。馬克思說過:沒有無權利的義務,也沒有無義務的權利。在法治國家,尊重保障人權是國家的責任,為權利而斗爭是公民的權利,但在任何情況下,公民爭取權利的“維權”努力必須合法、合情、合理地進行,決不允許以違法犯罪的方式、破壞法治和秩序的方式、侵害他人權益等方式進行所謂的“維權”。三是處理好法律與道德的關系,做到守法與有德的統一。西方法諺說,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道德是最高標準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是社會行為規范,而最高境界的守法是恪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最低限度的守法是做到法律的底線不能逾越、道德的紅線不能觸碰,法律的義務不能棄、道德的責任不能丟。四是處理好信法與信訪的關系,堅持依靠法律解決矛盾糾紛。法律作為表現為國家意志的社會行為規范,是調整社會關系、分配社會利益、判斷行為是非、區分法律責任的基本準據,是解決矛盾糾紛的根本圭臬。通過執法和司法機關的職權行為,依照程序法和實體法來維護權利、提出訴求、提起訴訟、解決矛盾、處理糾紛,是法治精神和法治社會對公民的必然要求。人治社會中,信訪取代法治;法治社會中,信法否定人治,信訪輔助法治。信訪是實現信法的輔助手段和過渡措施,必須從屬并服務于信法。決不能用信訪沖擊甚至否定公民對法治的信任和信仰,否則就不可能建成法治國家。

  從公民積極守法的角度來看,弘揚法治精神,要求公民不僅要獨善其身,以不作為的方式消極守法,而且要兼善天下,以積極作為的國家主人態度,做到“信任立法,配合執法,倚賴司法,自覺守法、努力護法”。信任立法,就是要切實堅持民主立法,使廣大公民通過直接或間接參與立法,保證我國立法是公平正義和人民意志與利益的集中體現,進而確信尊重法律、遵守法治、維護司法權威,就是尊重自己的意志、維護自己的利益、保障自己的幸福。配合執法,就是要在信任法律和法治的基礎上,積極支持國家行政機關依法行政,配合行政執法機關認真履行職責,依法從事公共安全、社會秩序、工商管理、交通安全、稅收執法、食品安全、生產安全、金融秩序、環境資源保護等的執法活動。在執法與被執法的關系中,行政執法機關與公民之間,絕不是貓鼠關系、警匪關系、敵我關系,也不是主仆關系、官民關系、爺孫關系,而是魚水關系、服務與被服務關系、管理與被管理關系。只要行政執法機關及其執法人員擺正關系,定位好角色,嚴格公正執法,而不是釣魚式執法、粗暴野蠻執法、尋租性執法、限制性執法、選擇性執法、運動式執法、疲軟式執法、滯后性執法等,廣大公民一定會支持并配合行政機關的執法公正。倚賴司法,就是要求全社會要信仰法治、廣大公民要信任法律,遇到矛盾糾紛等問題時,依靠法律、特別是倚賴司法制度和司法機制來解決。在法治社會,司法是化解矛盾、處理糾紛、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是公民維護權利、討要“說法”、解決糾紛、尋求救濟最權威、最有效的制度安排。我們要徹底改變靠上訪、信訪、群體性事件、制造謠言以及靠找門路、托關系、鬧領導、搞爆炸等非法方式來解決矛盾糾紛的非法治觀念和錯誤做法。努力護法,就是要求公民不僅自覺學法遵法守法,而且要勇于拿起法律武器,同違法活動和犯罪分子做斗爭,同損害國家利益、社會秩序和他人權利的違法行為做斗爭,同國家機關及其公職人員瀆職濫權、貪污腐敗等行為做斗爭。

本站系非盈利性學術網站,所有文章均為學術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權利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