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陳光中:刑訴法的根本目的應側重于保障人權
發布日期:2013-04-12  來源:鳳凰網自由談  作者:陳光中

  1、中央政法委參加《刑事訴訟法》修改的討論,但很少發言。

  2、立法部門也希望改革力度能大一些,法律修改了,沒進步不行。

  3、法院、檢察院更認同程序,而公安破案壓力較大,對程序重視不夠。

  4、所有部門都不同意規定沉默權,偵查部門擔心口供,法院害怕影響庭審。

  

刑訴法的根本目的應側重于保障人權

  陳光中(資料圖)

  2011年8月30日,《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簡稱《草案》)全文公布,并公開征集意見,引發社會熱議。就此,鳳凰網對話《草案》制定全程參與人、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陳光中。

  陳光中指出,《刑事訴訟法》根本目的在于懲治犯罪和保障人權,側重于保障人權,尤其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及被判刑人的權利,因為“他們是弱者,無力對抗公權力,所以應該重點保護”。

  從保障人權角度而言,陳光中認為此次刑訴法修改有所進步。但《草案》把公安機關視為司法機關,陳光中表示質疑,“《憲法》第八十九條規定,公安機關是行政機關而不是司法機關。不符合中國特色的政治體制,在一定程度可以說是違反了憲法規定”。

  陳光中,著名法學家,原中國政法大學校長,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中國法學會刑事訴訟法學會名譽會長,新中國訴訟法學奠基人之一,全程參與《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的修訂。

  對話主持:周東旭

  《刑事訴訟法》更側重于保障人權

  鳳凰網資訊:制定《刑事訴訟法》的目的是什么?

  陳光中:《刑事訴訟法》是一部規定國家專門機關如何辦理刑事案件的法律,規定當事人在案件之中有什么樣的權利和義務。該法律的制定目的就是為了更加準確地懲治犯罪,更加有效地保障人權,把懲治犯罪和保障人權更好結合起來。

  鳳凰網資訊:懲治犯罪與保障人權有沒有可能沖突,如何平衡?

  陳光中: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不完全一致。我認為不能簡單說只是為了懲治犯罪,或者保障人權,應該把兩者最大限度統一起來。不打擊犯罪不行,但打擊犯罪有基本要求,不能濫用職權,侵犯人權。就這個意義來說,制定刑事訴訟法更側重于保障人權。

  《刑事訴訟法》第一條應該把人權保障這一宗旨寫進去,體現懲治犯罪與保障人權并重。目前只是規定“懲罰犯罪,保護人民”,實際上無法涵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及被判刑的犯罪分子的權利,

  《刑事訴訟法》要保障的主要就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被判刑的犯罪分子,他們是弱者,無力對抗公權力,所以應該重點保護。可此次的修正案草案沒有體現出這一點。

  程序正義貫徹刑事訴訟的全過程

  鳳凰網資訊:《刑事訴訟法》主要規范相關部門的哪些行為?

  陳光中:《刑事訴訟法》屬于程序法,程序正義貫徹刑事訴訟的全過程。其中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在什么情況下才能決定追究一個人的刑事責任;其次是證據達到什么程度才能夠逮捕、起訴;最后,需要有辯護人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利。

  鳳凰網資訊:1949年以來《刑事訴訟法》經歷了怎樣一個發展過程?

  陳光中:大體經歷三個階段,文化大革命以前基本上是無法可依,雖然也頒布了一些條例,但是總的來說還是一種內部政策。

  1979年文化大革命結束,制定新中國第一部《刑事訴訟法》,1980年1月1號開始實施,進入有法可依的階段。

  經過若干年實施,隨著國家形勢發展變化,立法部門開始著手進行修改,也就是1996年的《刑事訴訟法》修改。1996年的修改力度比較大,條文從164條增加到225條,在民主化、科學化方面有較大進步,譬如辯護律師可以在偵查階段介入案件。當時的司法實際上是超職權主義,1996年的法律修改采取了英美法系當事人主義的某些做法,形成職權主義框架。

  第四個階段應該就是現在的這一次。時隔15年,感覺非常有必要進行修改,此次修改規模上不亞于1996年。

  《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是如何出臺的

  鳳凰網資訊:此次《刑事訴訟法》修改早在2003年就提上日程,為何直到現在才公布修正案草案?

  陳光中:2003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就征求各個方面的意見準備修改。但是,學者同實務部門之間,甚至實務部門與實務部門之間,立法部門同實務部門之間,分歧比較多。立法部門提出的一些方案,同實務部門有明顯差距,認識不統一,修改難度很大。加之后來十七大將要召開,修改也便擱置了。

  《刑事訴訟法》修改的重新啟動得益于一個契機。2008年中央政法委自上而下布置司法改革,并成立司法改革領導小組,每個部門有不同的改革專題。據我所知,當時設置60個子課題,相當一部分同刑事司法制度有關系。中央政法委的介入,就為各個部門之間的分歧協調提供了條件,分歧逐漸地減少,為《刑事訴訟法》的修改提供了契機。

  鳳凰網資訊:學者與實務部門有哪些分歧?

  陳光中:實際上是理念和指導思想上的分歧。實務部門特別是偵查部門,比較注重破案,注重證據。律師、學者的著重點在于程序正義,保障人權。立法部門適當折中一些,但是他們也希望改革力度能大一些,法律修改了,沒進步不行。

  鳳凰網資訊:《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的出臺過程是怎么樣的?

  陳光中:在司法改革的框架基礎上,立法部門首先形成一個初步計劃。根據前一段司法改革的成果,以及司法工作中所存在的新問題,確定哪些方面要修改,如何修改。其中會聽取、吸收專家的一些研究成果。

  然后,按照立法部門的設想,分若干次征求意見。每次討論三、四個問題,有的問題會有方案一、方案二。實務部門與專家學者一起參加,實務部門有法院、檢察院、公安部門、安全部門、司法行政部門。學者和不同部門表達各自意見,大家都有機會發言,立法部門根據發言逐一匯總意見分歧。

  最后還有一攬子的討論,不是針對條文,而是把意見都列出來,準備改哪些,進行一攬子討論,總共有四次,春節前一次,春節以后三次,最后一次討論5月24號在保定召開。

  鳳凰網資訊:學者與實務部門之間的爭論激烈嗎?

  陳光中:各自發表觀點,沒有什么辯論交鋒,沒有這個機會,但分歧是明顯的。

  實務部門各有自己的主張,學者的學術觀點也不一致,但相比來看,學者的意見更為統一。比如說律師在偵查階段究竟是辯護人還是提供法律幫助的人,在這個問題上學者意見很一致,極力主張是辯護人,這屬于國際通例。

  實務部門尤其是偵查機關,就有所顧慮,最終立法部門還是下定決心,將偵查階段律師可以作為辯護人介入寫進修正案草案。

  鳳凰網資訊:中央政法委會參加《刑事訴訟法》修改的討論嗎?他們處于怎樣的地位?

  陳光中:政法委主要是協調不同部門,有時會表達一些意見,大多是宏觀層面。每次開會,政法委會派人參加,但是他們很少發言,一般是只聽不講,要講也很原則性,對具體的問題不表態。

  鳳凰網資訊:如果公民不想出庭作證,卻被強制執行,這會不會侵犯了他們的權利?

  陳光中:對具體證人來說,權利確實受到侵犯,但全世界都有這樣的觀念,對權利的維護不能損害其他權利,這就需要平衡,權利并非絕對不能碰。如果證人不舉證,不出庭,就影響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權利,同時影響了司法公正的終極性價值追求,所以需要在兩者之間權衡。

  鳳凰網資訊:在強制證人出庭的同時,為何又排除配偶、父母、子女強制出庭的義務?

  陳光中:近親屬可以拒絕作證已經是世界通例。在這次修改過程中,曾考慮規定配偶、父母、子女在整個司法過程中都有權拒絕作證,后來,大概是考慮到會影響實務部門查明事實真相,需要逐步推進,于是就改變為現在的規定,只賦予近親屬可以免于強制出庭作證的權利。

  其實這只是一個初步的規定,起到一種宣誓作用,就本身來說,對刑事案件的偵查認定事實沒有影響,因為偵查起訴階段同樣可以詢問,需要如實陳述,只是法庭出庭的時候不能強迫,而且筆錄可以在法庭上宣讀,事實上,這一規定對案件沒什么影響。

  把公安作為司法機關違反了憲法規定

  鳳凰網資訊:有學者評價此次的修改偵查權、檢察權擴大,法院的權力沒有太大變化,對人權的保護不夠,被形容為“國進民退”,您同意這種說法嗎?

  陳光中:我不贊同這樣的說法,還是要實事求是分析。偵查權在某些方面是擴大了,但是,對偵查權的制約比以前更多,比如律師的會見權不用經過批準,辯護權也有所擴大,這就是對偵查權的限制。

  另外,此次修改加入秘密偵查與技術偵查的規定,實際上偵查機關一直在做,現在通過法律把它們公開化,反而有利于制約,也有利于證據在法庭上使用,實際上并不是說擴權,而是原來就有這些權力,現在納入法律的規范范圍。

  但是,有一個問題是要注意的,《中國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出現司法機關這個詞,包含法院、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把公安機關作為司法機關,這一點我是不贊成的。

  《憲法》第八十九條規定,國務院領導民政工作、公安工作、監察工作等,公安機關是行政機關,而不是司法機關。現在《中國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將其規定為司法機關,我認為不符合中國特色的政治體制,在一定程度可以說是違反了憲法的規定。這不是一個等閑視之的小問題。

  鳳凰網資訊:這樣一種規定可能造成什么樣的后果?

  陳光中:客觀上貶低了真正的司法機關,也等于是抬高了公安機關,某種意義上也違背了法制的精神,這個問題很重要。

本站系非盈利性學術網站,所有文章均為學術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權利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