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長期研究中國法律和關注中國死刑改革研究的外國學者,柯恩教授領銜主編的《當代美國死刑法律之困境與探索:問題與案例》一書,既是我們進一步全面了解美國死刑適用全貌的力作,也是我們進一步思考、研究死刑適用及其改革問題不可多得的佳作,該書對于中國死刑問題研究和死刑制度改革的深入,必將產生積極的影響——趙秉志
與中國結緣的美國法學家
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美國著名法學家暨中國法律問題研究專家、紐約大學法學院亞美法研究所主任柯恩教授將在我國出版其領銜主編的《當代美國死刑法律之困境與探索:問題與案例》一書的中文本。作為與柯恩教授有著忘年之交的后輩學者,我對此感到由衷的高興。
中國改革開放近三十余年來,柯恩教授把與中國法學界、法律界的交往作為其工作的一個重心,常年穿梭于中美之間講學、研究、參加學術會議,并培養了多位中國留學生和訪問學者。可以說,柯恩教授迄今八十余年的人生生涯,與法律結緣,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法律人;也與中國有緣,是中國人民尤其是中國法學界、法律界的摯友和諍友。
柯恩教授所建立的亞美法研究所與我所帶領的刑法學術團隊有著長期的學術友誼。我們雙方先后共同開展了多個課題研究,尤其是中美死刑課題的研究,合作出版了《死刑司法控制論及其替代措施》、《中美死刑制度現狀與改革比較研究》等多部死刑學術著作。與很多國外學者的中國研究不同,柯恩教授對中國問題的研究并不是建立在簡單的批判之上,而是客觀肯定中國法治的進步,充分考慮中國現實的國情民意。
近年來,中美死刑改革問題成為柯恩教授關注的一個重要領域,他以七八十歲的高齡經常往返于中美之間,積極參加各種死刑問題的學術活動,不斷推動著中美兩國死刑制度的改革及相關的研究。基于柯恩教授對中國國情民意的了解、對中國改革進步的關心支持和他對中美兩國法律、文化和死刑問題的深入研究,我相信,他領銜主編的《當代美國死刑法律之困境與探索:問題與案例》一書,一定會對中國的死刑問題研究和死刑制度改革產生積極的影響。
死刑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
隨著中國社會的發展和法治的進步,近年來,我國死刑制度改革取得了許多積極進展。繼1997年我國立法機關對死刑的適用對象和范圍進行限制之后,2006年12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關于統一行使死刑案件核準權有關問題的決定》,宣布自2007年1月1日起依法將死刑復核權全面收歸最高人民法院行使;2010年6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和司法部聯合發布《關于辦理死刑案件審查判斷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和《關于辦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嚴格了死刑適用的證據標準。在此基礎上,2011年2月25日通過的《刑法修正案(八)》,更進一步廢止了13種經濟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并原則上取消了75周歲以上老年人犯罪的死刑,標志著中國現階段的死刑制度改革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中國死刑制度的既有改革,是在中央決策領導層的肯定和法律界、法學界乃至社會各方面的支持下取得的,雖然還有一定的阻力和不同的見解,但死刑制度朝著嚴格限制和逐步廢止方向的改革無疑是堅定不移的主旋律,因而未來中國必將繼續依照依法治國的方針,不斷加強人權保障,有步驟、有策略地推動死刑制度改革的深入,以不斷適應中國社會的發展和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需要。不過,由于改革的時間較短、經驗有限,中國在死刑制度改革的具體路徑上,尚處在不斷嘗試、摸索階段。
在此背景下,國際的視野和世界的眼光對中國死刑制度改革自然顯得尤為重要。比較地看,中美兩國盡管在文化傳統、社會制度、經濟發展水平等方面均存在較大差異,但在廢止或嚴格限制死刑的世界性潮流面前,兩國對死刑采取了相似的政策——現階段雖保留死刑但鮮明地嚴格限制其適用。不過,與中國死刑制度改革的短暫歷程相比,美國死刑制度改革的歷程更長、問題更集中、經驗更豐富。從這個角度看,采取比較的視角對中美兩國的死刑制度進行分析研究,對于中國死刑制度的進一步改革無疑具有十分積極的借鑒意義。基于此,柯恩教授領銜主編的《當代美國死刑法律之困境與探索:問題與案例》一書以美國的死刑案例法為主要研究對象,詳細闡述了美國限制死刑適用的法律規則和實踐經驗,我相信,這將為中國死刑改革問題的研究提供一種新的視角。
寫作內容與方法的鮮明特色
綜覽《當代美國死刑法律之困境與探索:問題與案例》一書可以發現,該書大體分為八個部分,全書主要以案例分析的方法,詳細描述和分析了美國死刑適用存在的問題和爭論,在寫作內容和寫作方法上鮮明地呈現出以下兩個顯著特點:
一是探討的問題頗為突出并極具價值。死刑制度改革關乎一國的政治、法律、道德和人性。隨著死刑制度改革的深入,這些問題不可避免地會在一國的死刑實踐中產生糾葛乃至碰撞。對此,柯恩教授和本書其他作者根據其對美國死刑制度問題的深入研究,選擇了美國死刑適用中的八個重點問題(包括限制過于任意性、分歧審判、毒品犯罪、受害人角色、老年人犯罪、精神病犯罪、證據標準和共同犯罪)進行了深入闡述。在這些問題中,有些問題已經為中國死刑制度改革所重視但尚未徹底解決(如老年人犯罪、精神病犯罪和證據標準問題),相關的立法或司法措施對死刑的限制適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仍留有余地(如中國并沒有規定對老年人犯罪、精神病犯罪絕對不能適用死刑,死刑證據標準的實踐尺度仍存在很大差別),輿論上也存在較大的爭議;有些問題是長期困擾中國死刑制度改革且尚未得到有效解決的難題,如受害人的角色、毒品犯罪的死刑適用問題,進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國死刑適用的困境;還有些問題在中國尚未引起足夠重視但無疑具有重大價值,如限制過于任意性、分歧審判等問題,值得中國死刑制度改革加以參考、借鑒。該書對這些問題的深入闡述,既可以為中國死刑制度的現實改革提供參考和資料,從而有利于促進當前中國正在推進的死刑制度立法和司法改革;也可以為中國死刑制度的長遠改革提供借鑒和思路啟迪,進而有助于推動中國死刑制度改革最終目標的實現。
二是研究的方法新穎且足可借鑒。當前,中國對死刑問題的研究主要采取的是價值分析的思辨方法,注重邏輯推演,間或有少量的實證分析,但通常是鳳毛麟角。與中國慣常的研究方法不同,柯恩教授領銜主編的《當代美國死刑法律之困境與探索:問題與案例》一書采取案例分析法,以個案為切入點探討美國死刑制度適用的問題、分歧焦點及處理對策。這種研究方法的選擇,部分原因是因為美國是一個以判例法為主的國家,其主要的法律規則大都存在于紛繁復雜的具體個案當中。其有關死刑的法律規則亦不例外。因此,要了解美國死刑的法律規則,自然要了解、分析其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死刑個案。
此外,這種研究方法也具有直觀、形象和具體的特點,有利于人們更直接地了解其問題的緣起和焦點,乃至情與法的撞擊。因此,對中國讀者而言,柯恩教授等采取案例研究的方式探討美國死刑案例法,不僅有助于我們更加全面而具體地了解美國死刑法律規則的內容、分歧焦點和存在的問題,而且有助于中國學者拓展死刑問題的研究方法,借鑒并完善案例分析法在中國死刑問題研究中的運用,進而推動中國死刑問題研究的深入。
可以說,作為一位長期研究中國法律和關注中國死刑改革研究的外國學者,柯恩教授領銜主編的《當代美國死刑法律之困境與探索:問題與案例》一書,既是我們進一步全面了解美國死刑適用全貌的力作,也是我們進一步思考、研究死刑適用及其改革問題不可多得的佳作,該書對于中國死刑問題研究和死刑制度改革的深入,必將產生積極的影響。我們熱忱期待該書能夠成為中國學界同仁了解美國死刑制度進而拓展中國死刑問題研究視野和推進相關改革的積極參考,也衷心希望中國死刑制度改革的研究和實踐能夠以現實的國情民意為基礎,并參考借鑒國際社會死刑改革立法和死刑限制適用的先進經驗,朝著更加文明、人道和科學的方向奮力前行,在可以預期的未來邁入徹底廢止死刑的國家行列。
(本文為《當代美國死刑法律之困境與探索:問題與案例》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