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政法大學校長 賈宇
今天,同學們即將離開西法大,離開這些曾經(jīng)與你們朝夕相處的人們。在你們遠行之際,學校的師長們?nèi)缒赣H送兒女,有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我在這里送你們兩句話作為臨別的贈言。
第一句話,請同學們銘記這幾年里耳濡目染、耳熟能詳?shù)男S柀ぉぁ皣乐敗⑶髮崱⑽拿鳌⒐薄K怯晌倚VY深教授趙馥潔老師在上世紀80年代總結凝練,后經(jīng)學校研究確定的。校訓體現(xiàn)著大學文化的核心內(nèi)容,既是學校辦學理念、治校精神的高度概括,也是教風、學風、校風的集中表現(xiàn);既是學校內(nèi)在靈魂的高度凝練,也是學校傳統(tǒng)的歷史積淀;既是學校風貌的精神標志,也是師生共同遵守的基本準則與道德規(guī)范。
我們西法大校訓的具體含義是,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求實的工作作風,文明的道德情操,公正的法律價值。它體現(xiàn)了嚴謹?shù)目茖W精神、求實的傳統(tǒng)精神、文明的時代精神和公正的法律精神的結合,大學精神的普遍性和政法大學特殊性的結合,歷史性和時代性的結合,理論性和實踐性的結合。具體來講,“嚴謹”體現(xiàn)了治學、辦學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求實”體現(xiàn)了對老延大和延安“實事求是”精神的繼承和發(fā)揚;“文明”體現(xiàn)了時代精神和道德風貌;“公正”體現(xiàn)了法律價值和法律工作者的基本道德準則。這是一代代西法大前輩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是值得我們每個西法大人用畢生時間去思索和踐行的人生指南。
在即將遠行的時候,讓我們銘記校訓,成為這樣的一批人:“這些人是胸懷坦白的、忠誠的、積極的與正直的。這些人不謀私利,唯一的為著民族與社會的解放。這些人不怕困難,在困難面前總是堅定的、勇敢向前的。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風頭主義者,而是腳踏實地富于實際精神的人們。”這是1937年毛澤東同志對我校的前身陜北公學師生的期望,也是母校對全體西法大人永遠的期望。
第二句,請同學們銘記學校的育人理念──“法治信仰、中國立場、國際視野、平民情懷”。這四句話十六個字,是我在2010年華東政法大學舉辦的首屆全國政法大學立格聯(lián)盟高峰論壇上提出的。經(jīng)過我校師生的共同研究,基本達成共識,作為具有西法大特色的育人理念。今天我想再給同學們講講這幾句話,希望對同學們走向社會后的成功、成才有所幫助。
先說“法治信仰”。這種信仰來自于對人性的深刻理解、對歷史的理性觀察和對法律的透徹了悟。法治信仰就是要信仰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國策。在社會資源有限和人類需求無限的矛盾世界里,法律從人類是自身利益最佳判斷者的角度設立規(guī)則,著眼民本,維護民主,定分止爭,懲惡揚善。這種信仰與官本位意識、奴性精神、順民觀念等落后思想格格不入。盡管我國的法治建設已經(jīng)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對權力的屈從與崇拜,對人性的壓抑與忍耐等幾千年的專制文化糟粕仍需要法治信仰的大浪去淘洗。信仰法治,就是信仰人性將得到弘揚,信仰權力將回歸人民本位,而不再被濫用。我們的社會,只有堅持法治信仰,才不會迷失正義的方向。正如美國著名法學家伯爾曼所說,“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它將形同虛設”,法治信仰必須付之于行動才能實現(xiàn)它的價值。而在現(xiàn)實的中國社會,要做到這一點還有很遠的距離。我們西法大人,應該是改變這種現(xiàn)狀的積極踐行者。將來你們作為政府官員,要堅持執(zhí)政為民、依法行政;作為法官、檢察官、律師和公安干警,要恪盡職守、依法辦案;作為企業(yè)家,要回饋社會、守法經(jīng)營;作為普通公民,要依法行事、依法表達訴求。能做到這樣,我們就是國家法治進程的推動者,我們的言行,就是對母校法治信仰精神的最好詮釋。無論何時何地,請大家記住,用我們的法治信仰感染身邊的每一個人,讓整個社會都信仰法治。因為我們懂得,在當今的中國,要維護國家的長治久安,要維護社會的穩(wěn)定和諧,要維護人民的幸福安康,只能走法治國家之路,除此之外,別無他途。
其次是“中國立場”。拿破侖說過,“愛國是文明人的首要美德”,而堅持中國立場就是我們愛國最基本的表現(xiàn)形式。在高度信息化的當今社會,我們可以輕易接收到來自全球任何角落的各種各樣的信息,既可以學習到西方先進的法制和文化,也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對我們國家不懷善意的觀點和言論。同學們要相信,全人類存在著美好的普世價值,我們向往世界大同;但同學們也要明白,當今的世界,仍然是一個弱肉強食的叢林世界,不要輕易為那些聽起來很美好、實際上很自私的說辭所迷惑。維護國家利益、堅守國家立場,仍然是保護本民族人民利益的基本保障。作為一個中國人,特別是中國的法律人,我們一定要有堅定的中國立場。你可以借鑒學習西方的先進經(jīng)驗,以促進我國法治建設進程;你可以針砭時弊,提出積極的建議意見,但我們必須始終站在國家的建設者和主人翁的立場之上。有了中國立場,你就不會是不負責任的旁觀者,而是肩負使命的主人翁,這樣你才可能發(fā)表出真正有價值、能夠有利于祖國和人民的真知灼見,你才會在神州大地上找到自己的發(fā)展平臺,你才能做出一番自己的事業(yè)。
第三是“國際視野”。作為生活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新人類”、“新新人類”,同學們當然也很清楚,盡管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利益,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發(fā)展道路,但在機制力量和科技力量的雙重推動下,人類社會發(fā)展模式已經(jīng)由歷史上的分散的區(qū)域性發(fā)展轉變?yōu)榫哂姓w關聯(lián)性的世界發(fā)展,“地球村”的居民已經(jīng)成為命運共同體。在這個背景下,各國之間正在形成一種互相依存、互相制約的關系。這就要求我們在堅持中國立場的前提下,拓寬視野,放眼世界,深入了解國際發(fā)展情況和世界各國的制度文化特點。只有這樣,才能不做井底之蛙,才能適應國際聯(lián)系日益緊密的趨勢。“國際視野”既有助于我們吸納人類文明的一切先進成果,并將它們轉化為推動我國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強大動力;又有助于我們在“地球村”中廣交朋友,多結伙伴,在擴大國家利益的前提下謀求人類共同的福祉。有了“國際視野”,你的眼界才能更加開闊,思維才能更加活躍,人生才能更加精彩。
最后,再談談“平民情懷”。堅持平民情懷,就是要堅決拋棄虛榮、虛幻的“精英意識”,不論身處何位、身在何處,始終保持做一個普通百姓的自我認同;堅持平民情懷,就是要真誠關注普通百姓的生存狀態(tài),自覺尊重維護普通百姓的各種權力,“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以提升普通百姓的生存質(zhì)量為己任。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乃至整個人類社會,都是由一個個普通的民眾組成的。自古以來,人類社會取得的每一個偉大成就,都是無數(shù)普通民眾智慧勤勞的結晶。平民,是國家真正的主體,是推動社會發(fā)展的真正動力。現(xiàn)階段的中國,“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帶來了國家的強盛和人民的富足,也帶來了腐朽的“金錢至上”和享樂主義。不少年輕人過于癡迷物質(zhì)享受,推崇“高富帥”,羨慕“白富美”,追捧所謂的精英而忽視廣大普通民眾。這種觀念的錯誤就在于沒有真正理解民眾的價值和力量。最近大家關注 “最美司機”吳斌、“最美女教師”張麗莉等平民中的偉大人物,讓我們反思這個社會的冷漠的和不信任的時候,更加真切地認識到,應該將重建良善社會的希望寄托在中國底層,把更多的精力、熱情投放在基層。這也就是我們倡導“平民情懷”的出發(fā)點。要體驗平民的人生,深入到基層,了解最普通的老百姓在做什么,在想什么,需要什么,站在他們的立場去思考和行動,這樣你的思想才能深刻,你的行動才能有力。我們要敬畏平民的價值,敬畏老百姓創(chuàng)造無數(shù)偉大成果的聰明智慧,敬畏老百姓讓人動容的純真善良,敬畏老百姓震撼心靈的深情大愛。敬畏平民就是敬畏歷史,思考平民的命運就是思考民族的命運;我們還要以畢生智慧和心血,致力于為最廣大的人民群眾服務,在服務群眾中成就事業(yè),升華人格,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全國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取得改革開放的偉大勝利,依靠的是最廣大的平民百姓,走的是群眾路線。我們西法大育人理念中倡導的“平民情懷”,正是這條成功路線的貫徹和執(zhí)行。希望同學們記住老師的這些話,實踐老師的這些話,受益于老師的這些話。
親愛的同學們,歐陽修感嘆“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縱然萬般留戀,也終須離別。去揚帆遠航吧,去開創(chuàng)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請記住,母校是你們永遠的后盾,永遠為你們支持鼓勁。親愛的同學們,多回家看看!(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