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韓大元院長訪談錄
發布日期:2012-05-25  來源:《法學家茶座》總第34輯  作者:未知

韓大元,吉林人,1960年生,朝鮮族。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法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憲法學研究會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憲法學》首席專家、中國法學教育研究會副會長、最高人民檢察院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教育部法學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等職。

韓大元教授不僅是著名的憲法學家,學術成果豐碩,而且擔任國內最著名的法學院之一——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的院長。他任職院長后,進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知識產權學院、律師學院二個二級學院先后揭牌成立,對學術委員會、學位委員會進行改革,成立教授委員會、學科委員會等。韓大元教授提倡學術工作的非行政化,突出學者作用,充分尊重和保障學者們的主體地位。他寬容、低調、有遠見的人格魅力和以人的尊嚴、自由為根本的理念不僅在人大法學院深入人心,也受到法學界的高度評價。

人大法學院是中國法科學生心目中的法學圣殿,《法學家茶座》在法科學生中也深有影響,因此,作為人大法學院的院長,《茶座》非常有必要對韓大元教授進行一次訪談,以便廣大法科學生通過了解韓大元教授及他的學術思想、治院理念,更好地了解人大法學院。為此,筆者于2011年12月18日對韓大元教授進行了采訪,限于篇幅,本文選取具有代表性的三個方面以饗讀者。

一件逸事

問:在法學界,您的研究領域主要是憲法學。據說您從大學二年級時就受1982年憲法頒布的影響和同班級幾個同學組織了一次公民憲法意識調查。當時是怎樣一個背景?

答:1980年9月,我考入吉林大學法律系。入學時,第五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了修改1978年憲法的決議,并成立了憲法修改委員會,憲法修改問題在國家社會中開始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1982年12月4日,新憲法頒布,全國掀起學習、貫徹憲法的熱潮。當時我還是大學二年級學生,雖然學過一個學期的憲法課,但對憲法問題缺乏系統化的專業和理性的認識。不過,生活中的憲法與民眾對憲法的信仰開始影響我的大學生活和學術興趣。新憲法頒布實施后不久,記得是1983年6月,我組織班級同學進行了一次公民憲法意識調查,發放了800多份問卷。

問:您當時組織公民憲法意識調查的想法是什么?調查結果發表了嗎?

答:當時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想了解民眾是如何看待憲法的,是如何關心憲法實施的。這次調查結果雖然沒有公開發表,但深深地影響了我的學習和之后的人生歷程。

問:通過調查,您有什么發現和收獲?對您以后的學術研究有什么影響?

答:通過調查,我發現轟轟烈烈的憲法宣傳與實際生活中的民眾憲法意識之間還有距離,現實的憲法世界并不像書本中的憲法世界那樣“美好”,這促使我關注實踐中的憲法問題。此后,我選擇“違憲”概念作為本科學年論文題目,1984年大學畢業時以“美國司法審查制度探討”為題撰寫了畢業論文,由此開始了憲法學的學習與研究之路。后來,我又在日本、美國等國家做訪問研究,進一步拓展了我的研究視野。

問:法學研究是一件非常嚴謹的學術活動,憲法學恐怕是法學研究中最嚴肅的學科了。那么,在法學研究、教學教程中有沒有一件讓您影響比較深的一件事情?

答:你說的對,憲法學是非常嚴謹同時充滿專業精神的學科。我給學生講課時都會講到憲法學的兩個特點:一是“入門容易,深造難”,二是“越學越覺得自己的無知”。要理解憲法,我們首先認真對待憲法文本。我在課堂上經常拿著不同國家的憲法文本,以文本說明價值與事實,但學生還是不習慣看文本。有一次上課,我要求學生工整地抄寫中國憲法文本。

問:抄寫中國憲法文本?那學生理解您讓他們抄寫的意圖嗎?

答:剛開始有的同學不清楚老師的意圖,但是寫完后,他們說,抄寫憲法文字時似乎感受到一種自豪與責任。我現在還保留著同學們抄寫的憲法文本。有一次見到一位已經畢業的同學,他跟我說,抄寫憲法文本的經歷一直影響著他,讓他懂得為什么要認真對待共和國的憲法。

一項成果

問:自從您從事憲法學研究和教育工作以來,在各個方面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1999年您當選第二屆全國十大杰出青年法學家,2007年10月當選中國憲法學研究會會長。一路走來,作為著名憲法學家,您的學術研究碩果累累;作為一位法學教育工作者,您傳道、授業、解惑,桃李滿天下;作為國內最著名的法學院院長之一,您領導下的法學院社會影響越來越大。請問您取得的最讓您滿意的一項成果是什么?

答:我從事憲法學教學和研究工作已經有20多年了,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很難說哪項是最滿意的,如果現在已經完全滿意了,那可能就意味著沒有學術發展的空間了。無論是做學問、教書育人,還是做法學院院長,我的一個基本看法是,做學問要有責任與信念,要有對歷史事實的虔誠態度,不能有半點功利的因素。我個人覺得,在學術上相對滿意的成果,是對包括1954憲法在內的中國憲法發展和學說史的梳理。

問:為什么這一項成果相對來說讓您滿意?它對您來說意味著什么?

答:一部憲法往往是一個國家憲政發展的起點,研究憲法制度必須回到歷史的原點。我在研究中發現,憲政制度比較發達的國家往往非常重視本國制憲史,不僅整理了本國制憲、修憲的檔案資料,而且積累了大量的制憲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去國外訪問的時候,我也有意識的參觀他們的憲法紀念館。他們對憲法發展史文獻的整理和重視,讓我非常羨慕。

自1999年起,我開始尋找1954年憲法的史料,通過不同渠道收集了各種檔案資料、回憶錄、文章與著作等,還采訪了若干參與1954年憲法制定的當事人或他們的家屬。 這項研究的成果是2004年出版的《1954年憲法與新中國憲政》一書,并于2008年出版了第二版。

問:最近您對憲法學的關注重點是什么?

答:憲法學說史的研究是我近幾年關注的一個重點。如果從1908年晚清政府頒布《欽定憲法大綱》宣布預備立憲、仿行憲政起算,中國的憲法已經有了一百多年的滄桑歷史,其間各種憲法觀點或思想如星辰閃耀,璀璨多輝。

問:那您覺得研究憲法學說史的困難是什么?

答:是不是所有的憲法觀點、主張都可以稱為學說?究竟什么樣的學術觀點、主張才可能稱為憲法學說?如何認識并重新發現這些學說的當代價值?學說史研究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它不僅需要跨學科的知識,同時需要對學術與歷史的虔誠與客觀的態度。因為沒有現成的范本可供參照,一切工作都是篳路藍縷,從頭做起,其史料收集之困苦,學術梳理之辛勞,學說提升之艱難,的確是冷暖自知,難與外人言說。

問:您的最新研究成果是以專著的形式出版嗎?什么時候出版?

答:這項研究的成果是我主編的近百萬字的《中國憲法學說史研究》一書,入選了“國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庫”,即將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

一種理念

問:我們知道,您從1987年于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碩士畢業后就開始在人大法學院任教,并于2003年被評為教育部高校優秀教師,2006年獲得國家級教學名師獎,這些成就足以讓您成為法學學者和教師的表率。從2009年5月起,您開始擔任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職務。請問法學院院長與法學研究、教學工作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答:做人大法學院的“掌門人”需要承受各種壓力與責任。法學思維的根本特征就是懷疑與批判,在學術世界中享受獨立與自由的價值,而做具有60多年歷史和傳統的人大法學院院長,我既有壓力,又感到責任和使命感,需要付出很多。

就我個人而言,有時會感到學者與院長這兩種角色之間的矛盾。學者的角色要求我獨立思考,保證學術研究的理性和中立性,而院長則主要是服務者,要用很大一部分時間和精力去履行職責。做學者能有更多時間做研究、指導學生,但是做了院長之后,白天的絕大多數時間我要投入到院長這個角色,學術研究只能在晚上回家或者節假日進行,與自己的學生交流的次數也大大減少。學者們懷天下大事,著道德文章,而院長則要為學者們做好服務工作,個人難免有所犧牲。當然,最主要的不同是思考問題的方式和落腳點,院長必須從學院長遠發展的角度著想,繼續保持人大法學院的活力和競爭力。

問:現在,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的規模和影響越來越大,已經是國內最著名的法學院之一,并開始躋身于世界一流法學院行列。請問您在治理這樣一個被譽為中國法學教育的“工作母機”和“法學家、法律家的搖籃”的法學院時秉持的最根本理念是什么?

答:在2011年的60周年院慶大會上,我們提出,人大法學院的發展目標是建設成一所令人尊敬的法學院,建設成一所值得所有校友為之驕傲的法學院,并躋身于世界一流法學院之列。我希望人大法學院的師生能夠捍衛正義、維護法律的尊嚴和神圣性,彰顯人的理性、主體性以及人在社會中崇高的價值目標。就我所秉持的理念來說,最根本的就是使每一個人的尊嚴與自由都受到尊重。我始終相信,只要我們認真對待法學院的每一項工作,尊重法學院的每一位老師,愛護法學院的每一名學生,人大法學院就一定會擁有更加美好的未來。

問:您怎樣運用您的治理理念來掌舵法學院這一艘母艦,繼續向世界一流法學院的前列航行?

答:立國之本是憲法,立人之本是誠信,立院之本是學術,學院治理靠制度。人大法學院的教學以學生為本,教學管理以教師為本,為教學科研提供良好的環境。近年來,我們在治理方式上進行了一些必要的改革,突出學術的主體地位,提出學術與行政適當分離的理念,淡化管理工作的行政色彩,鼓勵、支持教授直接參與法學院的管理工作。

問:您能簡單介紹下改革的內容都有哪些嗎?

答:比如學術委員會、學位委員會聘請資深教授擔任主任或主席,成立教授委員會、法碩工作委員會、學科發展委員會、財務監督委員會以及博士生工作委員會、校友工作委員會、本科生工作委員會、外事工作委員會、科研工作小組等機構,提倡學術工作的非行政化,突出學者作用,充分尊重和保障學者們的主體地位。

問:您覺得“一流法學院”應該具備哪些條件?

答:在我看來,要成為“一流法學院”,就必須要有值得人們尊重的文化傳統,要有一批追求學術的學者,要有承擔社會責任的倫理,要有一批優秀的法律人才。換句話說,“一流法學院”的基本要素是:一流的教師隊伍、一流的學生群體、一流的科研成果以及一流的圖書館。我們要繼承人大法學的優秀傳統,繼續保持她在國內法學教育的領先地位,使人大法學院成為令人尊敬的法學院。當然,把 “一流”的指標一項項落實下來是非常不容易的。我認為,“一流”實際上體現在日常的每項工作中,應該把“一流”的目標作為一個過程來理解,按照自己的理念一步一步地實現。

本站系非盈利性學術網站,所有文章均為學術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權利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