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的“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戰略任務的第五個年頭,也是實施“十二五”規劃關于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階段性任務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今年還將召開黨的十八大,迎來現行憲法頒布實施30周年……在這樣的時代背景和現實政治條件下,我國的法治建設和依法治國事業總體上將呈現出平穩發展的特點。基于以“穩”為特點的整體要求和工作大局,今年我國在法治建設和依法治國事業方面不可能出臺大的法制改革政策和措施,但在以下方面仍然可以而且應當有所作為。
一是加強對推進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和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戰略研究和頂層設計。以調研起草黨的十八大政治報告為契機,切實從體制、程序和機制上保證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在民主機制和法治軌道上積極穩妥地加強以實現依法執政、民主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有效監督、保障人權、和諧有序、公平正義為主要內容的政治建設,根據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設成為中等發達國家的戰略目標和階段性任務,科學制定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和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二是廣泛深入宣傳憲法和社會主義憲政理念。以隆重紀念1982年憲法頒行30周年為契機,將每年“12·4”法制宣傳日改為“國家憲法日”。要進一步加強黨對遵守實施憲法和維護憲法權威的領導,全面推進依憲治國和依憲執政,以依憲治國帶動依法治國,以依憲執政帶動依法執政,努力健全并不斷完善憲法實施監督的體制和合憲性審查的機制,在現行憲法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框架下盡快研究設立憲法委員會。根據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新發展,改革發展建設的新情勢,民主法治建設的新經驗,按照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新要求,適時啟動對現行憲法進行必要修改的理論研究和相關準備。
三是從立、改、廢等多方面不斷完善我國法律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如期形成,今年的立法重點是通過與時俱進地修改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切實體現堅持法治、保障人權、規范權力、維護司法公正的原則,有效解決刑訊逼供、自證其罪、冤假錯案、訴訟難、執行難等司法領域的“老大難”問題,通過民主科學立法程序修改后的“三大訴訟法”,把社會主義法治的公平正義之光更加細致有效地普照到每一個公民。
四是以全面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為契機,繼續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在此方面,切實轉變政府職能,進一步明確政府的角色定位,把社會的歸還社會、市場的歸還市場、公民的歸還公民、地方的歸還地方、權力機關的歸還權力機關、司法機關的歸還司法機關,使社會主義法治與一個廉潔、高效、為民、有限、有為的政府體制和行政權力緊密結合,用法律和制度鞏固行政體制改革的成果,確認和保障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行政權力的正當性,通過“良法善治”防杜行政體制改革倒退以及濫用行政權力的舉措合法化。
五是切實加強和保障法律實施,充分發揮法治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中的基礎作用。我很贊成有的學者提出的觀點:“如果社會制度建設不好,社會很容易激進化。僅靠維穩、社會管理的強力機構等,遠遠不能解決這些社會激進化的問題。維穩的做法是防守型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我們經常用錢買穩定,結果維穩成本越來越高。因此,還是要走到民主法制的道路上來。”法治才是實現社會和諧穩定的根本歸依。我們應當始終不渝地把分配社會利益、調整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維系社會秩序、解決社會矛盾、調處社會糾紛等活動,全面充分地納入法治范疇,以法律規范作為是非曲直、公平正義的主要圭臬,以法治作為管理社會、實現穩定有序的基本方式,改革信訪制度,從制度、法律和政策上根本預防和解決“不鬧不解決,小鬧小解決,大鬧大解決”以及“信權不信法,信鬧不信法,信關系不信法”等問題,從體制機制和法律制度上切實保障社會的長期和諧穩定。
六是深入探索民主法治建設和依法治國在地方和區域層面的具體實踐形式。把握我國民主法治建設自下而上推進的特點,充分發揮各個地方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和工作思路,繼續深入探索民主法治建設和依法治國在地方和區域層面的具體實踐形式。以貫徹落實十五大確立的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為主要載體的“廣東模式”和“河南模式”,將在經驗總結和實踐比較中得以完善;各有千秋的“法治廣東”、“法治湖南”、“法治江蘇”、“法治浙江”、“法治山東”等地方和區域法治建設,以及各種大同小異的“法治指數”的改革探索,將極大地豐富和發展我國地方法治建設的實現形式和具體內容,從而為國家層面的法治全面發展和扎實推進依法治國,奠定社會基礎,積累重要經驗。
七是深入研究反腐倡廉的理念、體制和機制問題。要從執政黨和社會主義制度生死存亡的高度,立足政治體制改革和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角度,認真反思和深入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反腐倡廉的理念、體制和機制問題,重構以權力制約權力、以權利制約權力、以民主法治制約權力的“閉環監督系統”,從法律制度上切實解決對“一把手”和“監督者”的有效監督問題,以標本兼治的反腐倡廉實效取信于民。
八是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以貫徹落實十七屆六中全會為契機,努力推進法學研究,發展文化法制事業,深化法制宣傳教育,弘揚現代法治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培育社會主義法治意識,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所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