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講中,蘇力教授以現實生活中的經常遇到事情為例,說明任何規則的適用具有相對性和地域性,法治是一種規則治理的事業,但規則不具有普遍性,因此,法治也不是萬能的,法治并不能解決現實生活中的所有問題,尤其在中國,由于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城鄉差距、地方地理位置的交叉縱橫,經濟發展不平衡,法律職業者分布不均衡等原因,都會影響法治實施的效果。西方法治發達國家之所以能夠比較容易建立成法治國家,就是因為這些國家國土面積小,人口少,經濟發展比較均衡,規則的統一實施比較容易。但在中國則不一樣,中國有著自己特殊的國情,因此,在中國,要建立法治國家,沒有前人的經驗可供借鑒,也不能全盤移植西方的法律,而是必須立足于本土,發揮我們這一代人的聰明才智,才能創造出令世界矚目的法治研究成果。
在演講中,朱蘇力教授延續了以往所一貫采取的法社會學分析的方法,對我國立法、司法以及法學研究提出了許多獨到的見解,其精彩、風趣、幽默的“蘇力風格”的演講贏得了在場四百多位聽眾陣陣的熱烈掌聲!
在演講的最后一個環節,由現場聽眾積極向蘇力教授提問,蘇力教授對聽眾的這些積極提問做了風趣、幽默的回應。
本次講座由華僑大學法學院院長張紹彥教授主持,法學院的林偉明副教授、張照東副教授以及劉超博士分別從自己的角度,對蘇力教授的演講做了精彩點評,整場講座在大家熱烈的掌聲中落下帷幕。
蘇力教授的精彩演講為全院師生帶來了一場豐盛的精神盛宴,也引起了現場聽眾對中國未來法治有更進一步深入的反思和展望。
在演講的最后,由蘇力教授親自將由北京大學出版社贈送的、有蘇力教授親筆簽名的三本《走不出的風景》贈送給前三位提問的聽眾。
(法學院 吳情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