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朱蘇力教授訪談:聆聽大師的思想
發布日期:2010-01-15  來源:本站原創  作者:佚名

朱蘇力教授訪談:聆聽大師的思想

他其貌不揚,但卻頗具魅力;他輕言細語,卻是語出驚人;他極具爭議,卻也的確不凡。他,就是當過炮兵、做過工人、曾二度考研富有傳奇色彩的現北大法學院院長朱蘇力教授。

法律沒有自己的歷史

馬克思曾說過:“ 法律是沒有自己的歷史的!碧K力教授在談到大學法學學術理論與實際實踐相脫節時也引用了這句話。他認為這是一個長期以來一直存在的問題。就像自古以來,兒女到了一定年齡反抗父母的現象一直存在,這不是某一代人的特殊。人類都是有生物性的,人類正是通過這種方式來挑戰先前的經驗,實現新的突破,F在同學們的特殊之處在于,社會信息的傳播增多了。而各種信息暴露出來,就不能說明問題很多,很棘手,這個社會很不好。每個社會都曾有過類似的問題,例如亂倫問題,俄狄浦斯時代就有;反抗父母,梁山伯與祝英臺就是。

他提醒同學們要記住以下幾點:第一,永遠不要希望一個社會沒有糾紛,也不要以為法律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就像歧視永遠都會存在,例如一個1.70的小伙子喜歡林志玲,但林志玲卻要求對方必須1.80以上。這難道不是歧視嗎?除非每個人都是林志玲、梁朝偉。但如果那樣的話,這個世界就沒有了幸福。徹底消除歧視、實現平等,那是神學家的觀念,而我們中國就是存在太多有這樣思想的法學家。同學們需要了解的就是真實的世界,而不是讓一代代的人失望,近代以來中國人有太多的失望了。第二,許多問題自古就有,例如國與國之間的交往,結交、斷交、禁止外交等等,“就是像小時候你和我玩,不和我玩一樣。因此,我們的任務是如何發展法律,應用法律。”蘇力教授這樣解釋到。他囑咐同學們一定要牢記,現在的學習,不要以為老師教給大家的知識就足以應付未來。未來要自己創造,而不是接過老師為大家創造的未來。同學們要自己創造法學知識,再把它傳承下去。社會是向前走的,讀古書固然很重要,但同學們更多的是要看他們思考問題的方法和角度。很多先進的東西,當時的人沒有看出來,后來的人才看出來。每個人行走在社會中,都能感受到某種現象或問題,但是很少有人能深思,這關鍵是懂得怎樣去把感受到的問題表述成學術。

可以說,世界給了中國很好的發展機會,中國從南到北有最發達到最落后的落差。中國是一個空前的大實驗室,世界各種理論都可以在中國研究。我們研究它們是否能成功、為什么能成功、哪里不成功、為什么不成功,又如何改善?對于各種現象和問題,我們不能只從政治的角度去批判,我們要深刻的研究其內在因素。

一國不可有二君

在談到為什么司法部門、行政部門、立法部門在實際管理這個國家的作用中,行政部門總是處于上風時,朱蘇力教授認為,這就好比一國不可以有二君,若有了,結果只會是爭來斗去,相互打仗。就像美國總出問題,相比之下,英國、德國等由立法上占主導且多數黨支持的議會來決定國家大事,反倒太平得多。司法是對個案的審判,是消極被動的,而行政則是主動的,積極的,它是用做事來證明其正確性。這樣方式上和性質上的不同,就讓行政地管理這個國家上明顯占優勢。

法治社會需要寬容

面對中國法制建設30年的風風雨雨,我們應該創設一個什么樣的法律制度,以更好的推動法律事業的發展,實現法制建設的創舉呢?蘇力教授談了他的幾點看法。

他認為,法治社會要有更多的寬容,社會具有多樣性沒有什么不好,只要這種現象不要嚴重的違背了社會正義和公正,我們就應該去接納它。所有制度都是解決具體的生活問題,如城里會有繼承,在農村這種可能性就很小,但不能說這樣就是不平等的。因為在農村,女兒嫁出去的時候會有很多嫁妝,而且嫁出去之后她們也不需要像兒子一樣承擔那么多的家庭風險和贍養義務。所以我們要包容,不能籠統地判斷現在的制度不好。

我們不能說要設置一個什么樣的制度。中國是一個大國,但世界上許多法治國家都是很小的國家,美國雖然也是大國,但它不同的州采用的法律不同,例如淫穢罪、侵權問題、人工流產等問題,各個州采用的都是地方性的標準。而中國是人口大國、多民族國家,文化具有多樣性,地方特色明顯,所以在中國,西方的法律理念很難直接套用。但我們辯證的看問題,這種獨特性恰好又表明中國更多創新的可能性。比如時效空間問題,別的國家很少討論,假如中國討論成功了,這就是一種創新。

前人的智慧不要以為它具有奴隸性或封建性就徹底的否定它,也永遠不要去想著要追求一個真理。真理是一個終結性的東西,在某種程度上講,堅持真理就是害怕犯錯。而每個人是都可能犯錯的,“我們不能徹底否定什么,只要對方能說服我,我就可以接納對方合理的地方!彼@樣說到。而這又要講到中國傳統的家庭教育,小時候父母只是不停地告訴孩子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孩子從小就不會去質疑,這也就是中國為什么缺乏創新的原因。

兩害相權取其輕

當被問及如何實現司法獨立的問題時,他說這不是司法獨立不獨立的問題,而是要注意腐敗的問題。如果社會關系太雜太強,寧愿其不獨立。在一個腐敗的制度中,司法民主化實際上就是法官喪失了職業,司法民主化是徹底放棄法律尊嚴,法律要受政治的限制。獨立不獨立不是絕對的,要比較才能做出較為正確的決定。如果行政控制了其獨立性可以避免大問題的出現,那么這就是切實可行的,所謂的“兩害相權取其輕”。

站在危險的地方去思考

“要找自己喜歡的書,不是法律書也可以。”這是蘇力教授給同學們的建議。他覺得《明朝那些事兒》讓他很好的理解了中國法制史,《生死朗讀》讓他明白了知識產權司法制度的虛無。從這些書中他看到了法律阻止不了希特勒上臺,卻又造成了漢娜的悲劇,他思索著法治的長治久安能有多久。

蘇力教授也非常喜歡自然科學。他談到了他關于基因問題的一些想法。據研究表明,貧困程度與智商有關,而智商與基因有關,所以說僅僅靠扶貧政策是不能徹底解決貧困的,那么如何解決呢?移民,打破固有的婚姻。讀書,但至少要敢想,敢去思考它對法律建設、對政治的影響?傊,這樣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等多種學科知識融會貫通并與法學聯系在一起,就可以創造出超老師的知識。

“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思考的立足點,”蘇力教授語重心長地說,“一個人必須站在危險的地方去思考,多走一步就走錯了,少走一步又不夠。爭論是好的,同學之間的爭論會使真正的你被磨礪出來。大學里的學習是同學之間的學習,慢慢觀察會發現,人才都是一出出一窩。你們一定要把握好大學四年的機會,互相學習,一起進步。”

了解問題,解決問題

面對法學本科就業率偏低的嚴峻形勢,法科學生在校期間注意什么是同學們普遍關注的一個問題。蘇力教授給出了他的建議,他認為首行要了解問題,然后去解決問題。不要過早地把自己定下來。現在法科學生的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幾乎所有的學校的法科學生最后能真正從事法律工作的不超過30%,大學生應當對各個方面有所了解,像新聞、經濟管理、教育等方面進行了解,沒必要過早地給自己定了就業的方向,蘇力教授還拿自己作比,他是到了35歲才決定走法學之路的。

通識教育≠培養“小資”

朱蘇力教授指出,不能將中國的通識教育定義為博雅教育,僅僅是學點詩詞或是一點書畫,而不是去幫助人們去理解生活。它不能是僅僅培養小資,多愁善感,像林黛玉一樣,會讀什么 “昨夜西風凋碧樹”,F在有學者把人文教育理解為就是要培養這些東西,實際上是把中國傳統文化作為一種生活的裝飾品。這就是“小資教育”。

過于純潔、單一、博雅或“小資”的教育,一方面讓人太敏感、太細膩,一方面又會讓人太脆弱,這樣的小資教育可以拓展了你某些方面的想象和思辨能力,卻也可能因此弱化了你應對和創造生活的能力。

真正的通識教育應該像《天下無賊》中的那樣,要了解生活的真相。現在需要注意的是,運用人類的知識傳統來觀察問題和理解問題的能力,要培養對當代問題的關心和洞察力。哪怕我們學習的是西方的或古典的,我們關心的則必須是中國的當下以及未來的。(楊麗娜 范慶榮)

本站系非盈利性學術網站,所有文章均為學術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權利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