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張文顯教授訪談:法官易被輿論質疑與公信力不高有關
發布日期:2009-09-07  來源:本站原創  作者:佚名

吉林高院院長:法官易被輿論質疑與公信力不高有關

張文顯,男,漢族,1951年生,河南南陽人。1970年參加工作,197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

1974年至1977年在吉林大學法律系政法專業學習,1977年后任吉林大學法律系助教、講師,1982年獲吉林大學法學碩士學位。1985年后任吉林大學法律系副主任、副教授,法學院副院長、教授,法學院院長、教授,吉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2000年獲吉林大學哲學博士學位。2002年任吉林大學黨委書記。200712月任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黨組書記,2008年任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黨組書記

對話背景

法官銬律師、鴛鴦判決書、先發裁判文書后開庭……今年以來,涉及法院工作問題的報道多次成為輿論熱點,媒體評論、網絡跟帖認為法院和法官工作不力的不在少數。

司法公信力不高導致負面報道增多,負面報道增多又會損傷司法公信力。怎樣才能破除這種惡性循環呢?近日,記者與已履新一年零八個月的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張文顯的對話由此展開。

本質轉換

從旁聽到觀察庭審

記者:在每年召開的人民代表大會上,當人大代表就法院工作報告按表決器的那一刻,法院院長往往會手心里捏出一把汗。不知道您怎么看這種現象?

張文顯:法院工作報告在人民代表大會上獲得的贊成率偏低,一方面,說明法院自身存在著人大代表不滿意的諸多問題,而另一方面,也與人大代表和人民群眾對法院工作了解不夠有著莫大的關聯。

當前,法院公信力不高是困擾法院工作的難題,也是院長、法官心里最沉重的一塊包袱。司法權威不夠則是導致法院公信力不高的一個突出原因。

司法權威和司法公信力是一體的,司法權威并不等于司法強制力。司法權威來源于公正司法、高效司法、文明司法和廉潔司法,也就是說,法院的社會聲望是通過人民群眾對法院公正、高效、文明和廉潔的印象和評價所表現出來的。

記者:在今年吉林省人代會上,吉林高院的工作報告贏得了全場的熱烈掌聲,人大代表表決贊成率高達91.7%。吉林高院是如何抓住提高法院公信力這個“牛鼻子”的呢?

張文顯:提高法院公信力,必須克服神秘主義審判,加強審判公開和透明,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

針對人民群眾對法院工作了解不夠等問題,吉林高院設立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工作辦公室,建立了人大代表觀察庭審和聽證、列席審委會制度。

記者:過去法院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對庭審、聽證活動的參與稱之為“旁聽”,與普通群眾的旁聽一樣。我注意到,吉林高院一改這種稱謂和觀念,您所說的觀察庭審與以往的旁聽有什么本質上的不同嗎?

張文顯:從“旁聽”到“觀察”庭審,一個詞的改變卻實現了本質意義上的轉換,人大代表觀察庭審活動本身既是深入了解審判工作又是對審判工作的直接監督。

對于重大、疑難復雜、社會影響大的案件,吉林高院邀請人大代表,特別是省人大常委會委員、內司委委員、法制委委員等列席審委會,請他們在了解案件事實和相關法律的基礎上,對案件的審理發表意見和評論。

記者:通過這些直接監督,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對法院的認識有了什么樣的變化?

張文顯:有的案子事實確實很簡單,但涉及的問題往往很多,可能會與當事人所在單位、社區、行業等有關聯。通過讓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了解法院工作,增添了他們對法院工作的體驗和理解。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曾經深有感觸地對我說,法官判案要實現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實現案結事了、當事人息訴服判,真的很不容易。

規范司法

瞄準“三長”“三會”和執行

記者:2009年是吉林高院的審判管理年,您這樣做的基本構想是怎樣的?

張文顯:我一貫主張,審判工作是人民法院的中心工作,所以,以審判工作和審判活動為內容的審判管理是法院管理體系的核心,并構成司法政務管理、司法人事管理和法院其他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礎。通過審判管理,全面提高審判工作的質量、效率和效果,嚴格規范司法行為。并且我認為,院長是審判管理的第一責任人。

我們之所以將2009年確定為審判管理年,基本構想是,立足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緊緊圍繞全面提高審判工作的質量、效率和效果,緊緊圍繞規范司法行為,構建科學合理的審判管理規范體系、審判管理責任體系、審判管理保障體系。目前,這三個體系已經正式實施。

記者:您提出,規范司法行為重點是要規范審判長、審判庭庭長、院長(包括副院長)的司法行為,規范審判長聯席會議、庭務會議、審判委員會的審判行為,規范執行法官、執行處長和執行局長的執行行為,您能詳細解釋一下嗎?

張文顯:規范司法行為是審判管理的重中之重。把立案到執行的每一個環節、每一種司法行為都納入管理范疇,明確基本行為理念、行為規范以及監督制約考評機制,特別是針對可能影響審判工作質量、效率和效果并容易滋生腐敗的薄弱環節加強規范和制約,這是切實解決司法不公、效率低下、司法不廉、野蠻執法等突出問題的有效途徑。

之所以提出規范這些人員、機構的行為,是因為這些機構和人員掌握著審判權、執行權,他們的行為是否規范,直接決定著審判權、執行權是正確行使還是錯誤行使,決定著審判工作是否公正、高效、權威與和諧。

記者:從已經發生的一些案例中可以看出,當前很多司法不公、不廉乃至腐敗問題,多與法官任意認定案件事實和性質,任意采信證據,隨意解釋法律等密不可分。對于法官的自由裁量權,是不是應該約束一下?

張文顯:規范司法行為,關鍵要約束法官的自由裁量權。加強對自由裁量權的約束和管理,最重要的是實行公開審判和審判結果公開,不斷提高裁判文書的說理標準,逐步實行裁判文書網上公開,接受當事人和社會各界的監督。(袁定波)

本站系非盈利性學術網站,所有文章均為學術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權利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