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高銘暄先生專訪:我覺得法律職業是一個正義的職業
發布日期:2009-07-31  來源:河南省教育網 www.haedu.cn  作者:佚名

高銘暄先生專訪:我覺得法律職業是一個正義的職業

河南省教育網 www.haedu.cn

2008122

高銘暄,1928年出生于浙江,1947年進入浙江大學法學院讀書,1949年轉至北京大學法律系。1951年畢業后,進入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攻讀刑法學研究生,1953年留校任教。1984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成為我國刑法學專業第一位博士研究生導師。1984年至2001年擔任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會長,1986年至2003年擔任中國法學會副會長,1985年至2003年擔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暨法學組召集人。

我在溫州讀書的時候,經常從法院和律師事務所門口經過,覺得那是主持正義的地方,耳濡目染,我就想學習法律,以后用法律主持正義。

高銘暄先生是我國當代著名的法學家和法學教育家,是新中國刑法學的主要奠基者和開拓者,也是中國刑事立法的重要參與者。作為法學家,他潛心研究,碩果累累,其刑法思想在中國刑法學界光耀奪目。他著作等身,《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孕育和誕生》《刑法學》《新中國刑法學研究綜述》《新中國刑法科學簡史》《刑法學原理》都是研究新中國刑法學的重要文獻和典范。作為法學教育家,他是新中國刑法學專業第一位博士研究生導師,為新中國培養了趙秉志、陳興良、姜偉等一大批法律界精英。高銘暄先生還為我國的刑事立法工作貢獻良多,他自始至終參加了新中國第一部刑法的起草及1997年刑法典的修訂工作。

經高銘暄先生的博士生楊建軍幫助,高先生答應接受記者的采訪。3月2日下午3時,在中國人民大學明德樓一間明亮的辦公室里,記者如約見到了中國法學界的泰斗——高銘暄先生。記者面前的高銘暄先生滿頭銀發,精神矍鑠。我們的談話在輕松的氛圍中開始。聆聽著高銘暄先生的人生講述,記者仿佛走進了一部內容深邃、厚重質樸的人生卷帙。

我和法律結緣是有原因的

《河南教育》(高校版):據說您少年時代就讀了許多法律書籍;高中畢業后,您便考入浙江大學法學院法律系。您這么早就和法律結緣,有什么原因嗎,還是自然而然的?

高銘暄: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我父親從杭州法政學校畢業后,奔赴上海,在上海特區法院擔任推事(民國時期的法官)。上海被日軍攻陷后,我父親又到杭州地方法院任職。因為我父親是搞法律工作的,家里的法律書籍就很多。父親讓我多讀書,我就拿來讀了。

我和法律結緣是有原因的,我覺得法律職業是一個正義的職業。我父親從事的是法律工作,受家庭的影響,我覺得自己大學學習法律專業會與父親更接近一些。我在溫州讀書的時候,經常從法院和律師事務所門口經過,覺得那是主持正義的地方,耳濡目染,我就想到要學習法律。我經常看報紙,從中看到一些案件報道和不公平事情的報道,一種正義感油然而生,就想以后用法律主持正義。現在想來,恐怕我讀高中的時候就已經立下了從事法律工作的志愿。

《河南教育》(高校版):您在浙江大學學習時,身為國際法專家、浙江大學法學院院長的李浩培親自為學生講授刑法課。據說,這也是他一生中僅有的一次授課。您走上研究刑法學的道路是否與此有關系?

高銘暄:李浩培先生早年留學英國,是著名的國際法專家。說來也巧,我入學后的刑法總則課是李先生講授的。如果不是我提起,他自己都忘了這段往事。他后來告訴我,是因為刑法專業的老師沒請到,只好自己上講臺講課,一輩子他就講這么一次。李先生講的刑法學對象明確、體系完整、內容生動、邏輯嚴密,并且所見所聞與實際生活距離非常近,聽起來毫無枯燥之感。這對我產生了強烈的震撼,也引起我極大的興趣。所以,聽了李先生的課后,我就暗地下了決心:好好學習刑法這門課。

我和李浩培先生的師生情誼很深,他不但指引我走上了研究刑法學的道路,而且還推薦我到北京大學繼續學習法律,在我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他對我也多有指導。李浩培先生也很看重我,曾多次自豪地說:高銘暄的刑法課是我教的!

當時,我低頭看了看表,時間是16時零5分

《河南教育》(高校版):您自始至終參與了中國第一部刑法典的起草工作,能否回憶一下起草的過程?

高銘暄:刑法的起草工作,最早可以追溯到1950年,但由于條件不成熟,一直沒有取得實質進展。1954年9月,憲法和5個組織法的通過,對刑法的起草工作是一個極大的推動。不久,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法律室受命組建班子,負責起草《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我就被中國人民大學派到全國人大常委會刑法起草班子工作。

從1954年冬天到1957年6月,我們這個起草班子已經拿出了刑法草案的22稿,這個稿子經中共中央法律委員會、中央書記處審查修改,又經過一屆全國人大法案委員會審議,并在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發給全體代表征求意見。這次會議曾作出決議,授權全國人大常委會根據人大代表和其他方面所提的意見,將刑法草案22稿修改后,公布試行。但不久,反右斗爭開始,刑法起草工作就中斷了。

1962年3月22日,毛澤東同志在一次會議上指出:不僅需要刑法,民法也需要,現在是無法無天。沒有法律不行,刑法、民法一定要搞。這一指示對刑法起草工作是一個很大的鼓舞。1962年5月,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法律室在有關部門的協同下,再次召集我們對刑法草案22稿進行全面修訂。1963年10月9日,我們完成了刑法草案33稿。遺憾的是,就在中央考慮是否公布這一稿的時候,四清運動和文化大革命就接踵而至,刑法草案33稿被束之高閣。

1978年10月下旬,刑法草案修訂班子再次成立,對刑法草案33稿又進行了2次修改。1979年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委員會成立,開始抓緊立法工作。不久,以33稿為基礎的刑法草案終于形成,在1979年5月29日獲得中央政治局原則通過,并進一步修改后被提交五屆人大二次會議進行審議。1979年7月1日下午,《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獲得會議一致通過,當時,我低頭看了看表,時間是16時零5分。

我是一個“積極分子”

《河南教育》(高校版):您是中國法學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名譽會長,國際刑法學協會中國分會主席,能否對中國刑法學研究在世界刑法學研究中的地位作一評價?

高銘暄:對于我國刑法學研究在國際上的地位,我覺得很難準確地評價。

首先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提高,我們的法學研究包括刑法學研究自然也就受到了國際重視。在這樣的情況下,西方國家同我們的交流就多了起來。

其次,西方國家的法律有他們的體系,但中國法律有中國的特點。中國畢竟是有著幾千年文明的國家,在歷史上,我們的法律典籍非常豐富,刑法思想更是其中的瑰寶,在國際上也拿得出手,我們切不可妄自菲薄。

當然,我們也必須承認,我國研究法律的起點比西方低了一點,但我們依托古代燦爛的文明,奮起直追,就不難趕上。事實上,我們正在努力學習發達國家一些先進的法律思想及立法技術,還包括一些司法判例的運用,我們學來之后,好好吸收,為我所用。比如民主的、法治的、人權的、反腐敗的思想,借鑒過來,結合我們的國情,加以創新,變成我們自己的思想。我覺得,在思想方面,沒有獨享的專利。民主的、法治的、人權的、反腐敗的和知識產權方面的先進理念、思想和在我們看來切實可行的制度,我們都要學習,結合我們的國情,學以致用。

目前,我們的研究成果被翻譯成外文的較少,這是我們工作的弱點。將來一旦把這些研究成果都翻譯成英語或者其他外文,情況就會不同。我是一個積極分子,在同外國交流方面不保守,我希望一方面向外國多學習,一方面把我們自己的東西推廣出去,提高我們的影響力。

做一個祖國需要的人,做一個對國家有貢獻的人

《河南教育》(高校版):在您的眾多著作和文章中,您認為哪個是您的得意之作?

高銘暄:得意之作不好說,只能看被人重視的程度。到現在,我還是有幾本書受到重視的。一本是我于1981年7月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孕育和誕生》,這本書從刑法學的理論層面,翔實地評價了我國第一部刑法的理論取向,是我的開山之作;再就是我于1994年10月出齊的3卷本《刑法學原理》。這套書寫作歷經10余年,可以說集新中國刑法學研究精華之大成,對改革開放以來的刑事立法、司法和理論進行了總結。

我覺得,出書要出精品,一本書就是一本書,不能洋洋灑灑寫多少本書,很多書卻經不起推敲。如像狗熊掰棒子,出一本,扔一本,那不行。出的書要能夠經得起歷史考驗,能夠流傳,就算是對社會有所貢獻。

《河南教育》(高校版):您作為刑法界的泰斗,學識淵博,桃李遍地,您還有什么夢想嗎?能否對現今的大學生提一些期望?

高銘暄:談不上夢想,但計劃還是有的。我最大的一個工程就是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孕育和誕生》這本書。我這輩子基本上參與了新中國所有刑事法律的制定和修改活動,刑法中有我的貢獻,所以,我希望把我的刑事立法思想和感想寫進這本書中。《刑法學原理》是本好書,我要對它進行修訂,也希望后人接著對它進行修訂,使之流傳下去。修訂這兩本書是一個浩大的工程,我計劃用很長的時間把它們搞出來,我不希望我出的書太粗糙。

我也知道,一個人的精力有限,能力有限,世界上沒有全能的人。我已經78歲了,也做不了太多事情了,所以不會給自己太多壓力和任務。這項任務完成了,我也就滿足了。孫中山先生講過,年輕人不要立志做大官,要立志做大事。這話說得很好。年輕人不要立志謀求多高的官位,而要立志做些對社會有益的事,多做一些對社會對人民有貢獻的事。大學生在大學期間要珍惜時間,抓緊時間,不要讓光陰白白過去。要踏踏實實做學問,但不要關起門來做學問。要學習多方面的知識,做一些求索的事情,充實自己、豐富自己、提高自己,做一個祖國需要的人,做一個對國家有貢獻的人。

本站系非盈利性學術網站,所有文章均為學術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權利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