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由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市司法局和北京市朝陽區聯合主辦的涉外法治基地建設推進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啟動中國政法大學涉外法治基地(北京朝陽)(以下簡稱朝陽基地)并簽署涉外法治人才協同培養合作協議。
中國政法大學黨委書記姜澤廷在致辭時表示,此次三方協同打造朝陽基地,致力于完善以實踐為導向的涉外法治人才教育培養機制。支持朝陽區升級“高端商務+頂級法務”雙輪驅動模式,助力打造全國首個“商務區+法務區”法商融合創新生態樣板。未來,朝陽基地將逐步構建實踐、實訓、實戰“三圈”賦能,“教學+業務+場景”有機統一的高素質涉外法治人才協同培養模式,實現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的深度融合與創新發展。同時,建立“人才支撐、機制創新、價值輸出”的戰略布局,積極推動我國從國際規則適應者向全球治理引領者的跨越,為國家的涉外法治建設提供新的增長極和更強大的戰略支撐力。
中國政法大學校長馬懷德介紹說,朝陽基地將創新構建“三位一體”創新服務體系,聚焦國際經貿規則與商事爭端解決領域,培養大批在經貿規則談判和商事爭端解決領域有“戰斗力”的后備人才。聚焦數據跨境流動合規領域,全面推進培訓、研究、人才培養工作。聚焦知識產權跨境領域,搭建服務平臺,助力高精尖產業“走出去”。
會議發布了《中國政法大學涉外法治基地三年行動計劃》,確定了基地高質量發展的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同時,會議舉行了與權威仲裁機構、知名律師事務所等涉外法治人才協同培養單位的簽約儀式,并為來自國家部委、國際組織、涉外仲裁機構、涉外企業和律所的40余位實務導師頒發聘書。
據了解,中國政法大學入選教育部首批“涉外法治人才協同培養創新基地(培育)”,是國家級涉外法治研究基地。朝陽基地將整合學校現有的“國家級涉外法治研究基地”“涉外法治人才協同培養創新基地(培育)”兩個國家級基地和中央政法培訓學院資源優勢,組建成立涉外法治基地,堅持“實踐、實訓、實戰”教育理念,聚焦國際經貿規則重構與數字時代法律挑戰,構建“三位一體”創新服務體系,打造國際爭議解決和法律服務新高地,形成國際(涉外)法務區的朝陽探索和首都實踐。(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蒲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