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人類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對于各個國家實現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法治與中國式現代化有著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系,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對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一,我國憲法確立了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和建設現代化強國的奮斗目標。現行憲法明確規定,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治,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要毫不動搖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全面貫徹實施憲法,健全保證憲法全面實施的制度體系,充分發揮憲法在治國理政中的重要作用,為把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第二,法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法治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方面。法治興則民族興,法治強則國家強。只有把社會主義法治和全面依法治國的各項要求,深入貫徹到治黨治國治軍、內政外交國防等各方面,全面落實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等各領域,具體運用于制約監督公權、尊重保障人權、維護公平正義、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等各環節,才能確保在法治軌道上順利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目標。
第三,法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制度保障。法治既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重要保障。法治對中國式現代化的保障作用,是多層次、全方位、制度化、體系化的。例如,弘揚法治蘊含的民主平等、公平正義、尊嚴安全、和諧美麗、文明大同等價值理念,對于在全社會形成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法治共識,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加強民主立法,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原則、重大訴求、重大利益、重要任務等納入法律調整范圍,使之獲得法治上的穩定性、規范性和權威性,可以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基本法律遵循。必須毫不動搖走中國式現代化法治道路,深入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更好發揮法治對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
第四,法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發展目標。一個現代化國家必然是法治國家。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其中就包括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階段性目標;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現代化強國,其中就包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成現代化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發展目標。要圍繞保障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堅持加強法治經濟建設,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夯實各項制度基礎、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第五,法治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不可或缺的“軌道”。法治對于中國式現代化的“軌道”作用,重點體現在兩大方面。一是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有效保障國家治理體系的系統性、規范性、協調性和法治化。二是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積法治之勢,確保現代化建設各項事業依法運行。
邁上新征程,深入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一要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涉外領域立法,加強國家安全、科技創新、公共衛生、生物安全、生態文明、防范風險等重要領域立法,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二要深入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司法制度,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執法決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三要加強對立法權、執法權、監察權、司法權的監督,加快構建系統完備、規范高效的執法司法制約監督體系,確保執法司法各環節、全過程在有效制約監督下進行。四要完善法治人才培養體系,加快發展律師、公證、司法鑒定、仲裁、調解等法律服務隊伍,推進法治專門隊伍革命化、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加強法治專門隊伍管理教育和培養。五要堅持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按照急用先行原則,加強涉外領域立法,推動我國法域外適用的法律體系建設。
全面依法治國既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也是中國式現代化中的一個系統工程。我們要學習借鑒人類法治文明有益成果,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全面深化法治領域改革,從思想觀念、體制機制、實踐方式等各方面實現法治現代化,更好發揮法治對中國式現代化的導引、規范、促進和保障作用。
作者:李林,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會長。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2023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