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首創中國行政法學的白鵬飛
發布日期:2020-01-31  來源:《廣西日報》2008年4月22日第11版  作者: 潘茨宣

     在桂林市七星區普陀山北麓,有一座樸素莊重的陵墓。這里安葬著一位令人仰慕、治學嚴謹,正氣凜然,愛憎分明,不畏強暴的愛國民主人士白鵬飛先生。白鵬飛先生墓右側立有桂林藉我黨秘密工作戰線上的卓越工作者、原白崇禧的機要秘書謝和賡題書的“學人楷模 高風亮節”八字贊刻。
   白鵬飛(1889-1948),我國著名法學家,廣西桂林人,幼年家境貧寒,苦讀成才。早年在廣西蠶業學堂,桂林陸軍測量學校、廣東高等化工學堂學習。從1911年起, 懷著一腔愛國熱情,尋求濟世救民的真諦,赴日本留學共11年,遍習獸醫、統計、政治、經濟、法律,獲得了5個碩士學位。1924年在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畢業回國,先后任無錫國學專科學校、江蘇民眾教育館教授、接著任暨南大學校長。
   一次在進步學生集會上,白鵬飛發表支持學生反對軍閥的講話,被特務學生掏出手槍來威脅和毆打,從而對國民黨的專制獨裁及特務政治深惡痛絕,憤而辭去校長,到了北平,先后任北京朝陽大學、民國大學、法政大學、輔仁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平大學等高校教授。后來,又出任北平大學法商學院院長、廣西大學校長、廣西政府顧問、國民政府中央監察員等職。
   一、創建中國行政法學
   我國“對行政法學的研究,大約從清末戊戌變法開始。”共翻譯、編譯出版外國行政法學著作8部。進入民國后,法科興盛,行政法被列為必修課程之一,受過日本教育的中國行政法學者開始登臺執教。白鵬飛等最早在朝陽大學、北京大學等校講授行政法,還撰寫教材和教學大綱。到上世紀20、30年代,舊行政法學基本完成了創建工作。主要形成了較大規模的行政法學者群體。其中,白鵬飛是這一群體的代表人物,也被后人譽為“中國現代行政法學家和教育家”。
   他的行政法學理論體系,師承日本行政法學家美濃部達吉。他“認為法學貴在發現,不貴在創設。他不屑于記誦、探究北洋政府和國民黨政府的現行行政法令,認為這是刀筆小吏的事,作為行政法學者的責任,在于探究法理,闡明它的規律。”
   白鵬飛的著作有《法學通論》、《行政法總論》、《勞動法大綱》《比較勞動法學大綱》、《行政法大綱》等10余種。都是中國行政法學的開創性著作。時至今天,仍是研究中國行政法學的必讀經典書。
   二、支持學生抗日救亡
   北平大學校長徐誦明是白鵬飛留日的同窗,對白鵬飛的才識很了解,請老同學助一臂之力。于是,白鵬飛便在1931年到北平大學法商學院當了院長。這一年,“九·一八”事變爆發,一夜之間,河山變色。敵人步步進逼,蔣介石步步投降。全國學生民眾掀起抗日救亡運動。白鵬飛在法商學院召開記者招待會,駁斥北師大一教授污蔑愛國學生的漢奸謬論,反對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政策,支持愛國師生的抗日救亡運動。北京各報都在顯著位置全文刊登了白鵬飛的講話,大長了愛國師生的志氣。
   1933年,國民黨特務到法商學院逮捕中共黨員學生張友漁、韓幽桐。白鵬飛冒險親自用汽車將二人從北京送至天津港登上開往日本的輪船。建國后,張友漁、韓幽桐夫婦成了我國法律界的權威。
   1935年7、8月,白鵬飛和李達秘密赴泰山為抗日將軍馮玉祥講課。這一年。日本人侵略華北的野心更露骨了。北平愛國學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于12月9日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示威游行,掀起了抗日救國運動的新高潮。這就是有名的“一二·九運動”。 在“一二·九運動”前后。領導運動的中共地下黨組織在學校里的活動,都得到白鵬飛的積極支持配合和掩護。
   白鵬飛堅決擁護中共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1936年1月27日,白鵬飛、馬敘倫、張申府、許德珩、李達等一批各校抗日愛國教授發起組織了“北平文化界救國會”,推選馬敘倫為主席,白鵬飛為副主席。大會發表了由馬敘倫、白鵬飛等149人署名的《宣言》。明確支持愛國學生發動的救國運動,指出:“中國的危機顯然已到最后關頭。”向全國人民發出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壯烈誓言:“我們寧為自由而死,不為奴隸而生!”(北京《晨報》)
   1月28日,馬敘倫、白鵬飛、張申府等出席北平學聯召開的“一·二八”抗戰四周年紀念會,誓愿和同學們共赴國難。接著,“北平文化界救國會”與“北平學聯”共同發起組織“華北民眾救國聯合會”,于1月30日在燕京大學舉行成立大會。從此,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愛國學者和青年學生聯合起來,共同發動群眾進行抗日救亡斗爭。
   三、參加桂林抗戰文化運動
   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爆發,北平淪陷。白鵬飛拒絕日奸的誘逼,秘密回到廣西。由于他的淵博學識及在國內學界的巨大威望,廣西省政府聘請他擔任廣西大學校長。白鵬飛就職后,首先聘中共一大代表李達為經濟學教授兼系主任,講授馬克思主義哲學和經濟學,深受學生歡迎。白鵬飛還準備聘用陳豹隱、郭沫若、夏征農、馬寅初、馬敘倫、許德衍等30多位進步教授到廣西大學任教。眾所周知這些教授都是中國頂尖的學者,但桂系廣西當局卻害怕他們的共產黨背景會帶來麻煩,于是便通過教育部免掉白鵬飛的校長職務,任命他為閑職的“省府顧問”。白鵬飛雖怨氣沖天,但也樂得有時間和精力投入正在轟轟烈烈開展的桂林抗戰文化運動中去。出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桂林分會名譽理事、中蘇文化協會桂林分會理事等職。
   1937年底,馬君武、白鵬飛等組織成立了“廣西戲劇改進會”,由馬君武出任會長,白鵬飛、陳俊卿為副會長。白鵬飛出面邀請在國內早負盛譽,并有“南歐陽,北梅蘭”之稱的歐陽予倩來桂林,對桂劇進行全方位的改革。后建南華劇院為桂劇改良基地,以演出傳統的桂劇為主,同時也演出改良桂劇及京劇。曾演出田漢編劇的《江漢漁歌》。1938年夏天歐陽予倩來桂后,應邀編導戲劇,首次上演的劇目為《梁紅玉》,融桂劇、平劇、話劇于一爐而編成,一改桂劇守舊的作風,兼有號稱“四大名旦”的如意珠、小金鳳、小飛燕、金小梅扮演梁紅玉,反映了軍民聯合共同抵御外患的愛國行動和民族氣節。
   1944年2月15日至5月19日,西南八省上千名戲劇工作者匯聚桂林,舉行了轟動一時、震動中外的“西南第一屆戲劇展覽會”(簡稱“西南劇展”)。它既是中國抗戰戲劇運動的一次大檢閱,又是國統區進步戲劇運動的一次大總結,是標志中國抗戰戲劇運動走向成熟的一個里程碑。白鵬飛為“西南劇展”做了很多幕后工作,“劇展”期間還寫了一封信給劇展會,說:“前宵一瞥《戲劇春秋》,不勝感佩,坎坷艱困,初不限于劇人也。”還捐了四百元作招待戲劇工作人員之用。
   中共領導的抗日報紙《救亡日報》已于廣州淪陷前夕被迫停刊。要在桂林復刊。與國民政府政治部長陳誠幾番交涉,只同意每月津貼二百元。這點錢實在太少了。為此,白鵬飛又煞費苦心,到處籌款募集資金,《救亡日報》終于在桂林復刊了,白鵬飛是出了大力的。
   共同的抗日救亡目標使白鵬飛和在桂林的文人學者們融合成一體,并肩戰斗共度歡樂。1942年1月23日下午,梁漱溟、陳淑芬舉行婚禮。當時在桂林的文藝界和學界名流大都參加了慶祝儀式。婚禮由李濟深將軍主持。接著由白鵬飛致詞。他的聲音洪亮又不乏幽默。他說:“梁先生原籍桂林,……抗戰開始后方歸故里。但他在桂林并無家室,既無家室,何言回家。那么最好就是著手建立家庭。敞開的心扉自然容易被人占據。陳女士出閣甚晚,因為她一直要嫁給一位哲學家……于是,她就乘虛而入了。”話畢,大家都歡樂大笑起來。然后柳亞子和田漢宣讀“賀婚詩”。田漢不愧為藝術大師,“賀婚詩”被他念得甚為動人,屢屢引起雷鳴般的掌聲。
   四、要蔣介石辭職
   白鵬飛是個疾惡如仇,剛正不阿,正氣凜然的知識分子。在群眾中有“白青天”之譽。桂系當局為了平息白鵬飛被免校長職的怨氣,決定推薦他為國民政府中央監察委員,省主席黃旭初登門動員他先參加國民黨。白鵬飛堅決不參加,說不能為了當官而毀掉名聲。還對黃旭初說,“監委”就是“御史”,你難道不怕我彈劾你?說得黃旭初灰溜溜的。
   過后,中央監察院派人將任命狀送上門,還特別申明不用參加國民黨。白鵬飛才接受了“中央監察委員”任命。
   “皖南事變”爆發后,白鵬飛怒不可遏,憤怒地寫出了《上蔣介石書》,指責蔣介石是破壞團結、破壞抗日的罪魁禍首;要蔣介石引咎辭職。“廣西省建設研究會”是抗戰爆發后廣西當局邀請各界知名人士共同研究、探討“建設新廣西”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參政議政組織。白鵬飛不顧生命危險,將《上蔣介石書》拿到會上宣讀,讀畢,立即囑人郵寄給蔣介石。以下是《上蔣介石書》全文:
   “介公委座麾下:
   今者日寇深侵,全國軍民大團結,鞏固加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此乃爭取最后勝利之根本。當權諸公,拂違民意,不作此圖,而竟大肆分裂,背正道而行,破壞抗日團結力量。‘皖南事變’發生,舉國震驚!長沙則敵未至,而先自縱火焚城,四民憤恨!凡具愛國精神之人,孰不痛心!且目下僅存數省,軍官特權橫行,政員欲財肥己,而百姓則受禍慘痛,凄涼萬狀。主國者亟須施仁政,以圖復興。自古明君,每遇困難深重,喪權辱國之秋,即引咎自罪下詔,以振乾坤,以綱大正。主帥英明,則將士用命,同心同德,眾志成城!奮戰疆場,必能取勝;從事后勤,財物必豐;嚴懲貪官,漏洞必塞。如此,實為去難興邦之道。
   公為國家領袖,當須有此善圖,敬愿效先王之道,通電全國,真誠引咎罪已而退位,則軍民必舉雄師,力戰弩末之敵,焉有不勝之理!鵬飛滿腔熱忱,敢上耿耿忠言,敬望垂察,立即下令施行!如感逆耳,甘愿斬首。此敬頌。
                                                 崇安!
                                            監察委員 白鵬飛謹上”
   蔣介石收到了白鵬飛的上書,氣得暴跳如雷,果然想殺掉白鵬飛。秘書陳布雷卻認為目前官場腐敗,民怨沸騰,軍紀敗壞,禍害百姓,敗壞了黨國形象,卻無人敢認真糾劾。白鵬飛名望很高,辦事認真。應讓他在整飭吏治、整頓軍紀方面發揮作用,“與其殺之,不如利用之”更有利!蔣介石聽了陳布雷的勸說,認為有道理,便委任白鵬飛為上將軍風紀巡察團委員,還給他下了手諭:“凡有違犯軍紀的軍官、貪贓枉法的官員,除軍長及省主席以上者,均可先行處決,再行報案。”
   白鵬飛清楚蔣介石是在利用他,但覺得自己也可以利用蔣介石給他的“監委”、“監軍”和“委座手諭”三把“尚方寶劍”去為民除害,何樂而不為呢。
   白鵬飛接到軍風紀巡察團副團長任命已是桂林大撤退到百色后。日軍向廣西推進,難民如潮水般向西奔逃。一些國民黨敗兵則像土匪一樣欺負百姓。白鵬飛忠于職守,認真查處了一批為非作歹的官兵。
   1944年末,第四戰區部隊也從桂林等地撤到了百色。廣西100個縣市頃刻就被日寇占領了73個。連省府機關都逃到了百色。張發奎司令長官在百色召開了一次總結會。白鵬飛在會上就桂林及廣西大部淪陷,對第四戰區官員大加痛斥:“……韋云淞將軍棄城而逃,是最可恥的民族敗類,夏威將軍從未打過一次勝仗,威在那里?張長官統帥幾十萬大軍,卻慘敗至此,必受到百世的責罵。黃旭初是封疆大吏,在日寇入侵時卻稱病遠至成都休養,也應深自反省……”這些執掌重兵的將軍就當面坐在臺下,面面相覷,無可奈何。
   白鵬飛長期辛勞,生活拮據,患上肺病,卻一直堅持廉潔奉公,從不肯接受公款援助。抗戰勝利后他去臺灣考察,回到桂林,于1948年6月28日逝世,時年才63歲。消息傳出,報界紛紛撰文表示哀悼,認為是中國學界一大損失。

責任編輯:馬毓晨
本站系非盈利性學術網站,所有文章均為學術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權利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