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學術傳承與學人使命——紀念馬克昌先生
發布日期:2016-10-19  來源:法大社  作者:賈宇

本文選自賈宇、西原春夫主編《當代日本刑事法譯叢》總序

法律是人類的微縮歷史。法律既是人類文明的成果積淀,也是多元文化的綜合匯聚;不同的國家雖然可能采用不同類型的法律制度,但是都大致共享著同樣的法治倫理。因此,不同國家的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需要并且可以相互進行交流與借鑒,甚或移植。

眾所周知,中華法系起于秦漢,盛于唐宋,解于清末,曾經一度是世界領先的法制文明,覆蓋了泛東亞儒家文化圈。日本在公元八世紀初開始學習和接受唐朝的律令,成為律令制國家,之后直至明清時期,日本的律令制度一直深受中華法系的影響。但是明治以后,日本開始維新政治,轉向西學,取法歐陸,勗行法治,成為亞洲最早轉型成功的近代國家。清末時期,修律大臣沈家本邀請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的岡田朝太郎博士擔任顧問,日本法學的思想理念開始回饋襄助中華。自此之后,中日兩國的法律交流,出現了“師襄彼此,各有優長”的局面。

在當代,中日兩國刑事法的交流與合作,主要是由日本早稻田大學前任校長西原春夫先生與中方的馬克昌先生、高銘暄先生聯合確立推動的。西原先生是日本杰出的刑法學家、教育家以及社會活動家,曾經入選福田政府的顧問團,是立場鮮明的“和平主義者”,也是我們眼中的“知華派”。馬克昌先生是新中國第一代刑法學家,是武大刑法學的領軍人物,與高銘暄先生并稱中國刑法學界的“南馬北高”,馬先生能夠廣納天下英才而育之,門下弟子眾多,被學人戲稱為刑法學界的“馬家軍”。馬先生雖未出國留學,但是精通日語,能夠通暢交流。因此于1998年與西原先生在東京相逢之后,兩人一見如故,彼此引為知己。兩位先生志趣相合,心意相連,高山流水遇知音,肝膽相照兩學人。因為馬先生的關系,西原先生曾經十余次訪問武漢,并親自出席馬先生八十華誕學術研討會,尤其是在馬先生生病住院期間,西原先生更是曾經兩度越洋探訪,這在兩國學界都十分鮮見。兩位先生的學術友情,實不讓于管鮑之交、鐘伯之誼,業已成為中日學術史上的傳奇美談。

馬克昌先生是我的授業恩師,不僅引領我踏入法學研究的學術殿堂,而且對我更有人生際遇上的知遇之恩。先生高風雅量,寬厚待人,愛才惜才,醉心學術,在古稀之年,仍然用手工書寫的方式完成了80余萬字的鴻篇巨制——《比較刑法原理——外國刑法學總論》一書,震動學界。先生看重學問,常懷克己之心、追賢之念,秉學人高格、務法律之實,對我等弟子亦各有期許。

2011年6月22日,先生因病不治,駕鶴仙游。學門弟子,悲痛心情,無以言表。我曾以詩紀念先生:“先生累矣,溘然長眠;學門興盛,師心所牽。吾儕弟子,克勤克勉;事業有繼,慰師安然。師恩難忘,一世情緣;恩師音容,永駐心間。”為了告慰先師,身為弟子,理應承繼先生志業,竭盡綿力于一二。

中日刑事法的交流圈子,是先生親自將我領入。早在2002年的中日刑事法學術研討會上,馬先生就將我鄭重介紹給西原先生,并囑我日后要多多參與、支持中日刑事法的學術交流活動。因此,在2007年我專門邀請西原先生赴西安講學,并為西原先生舉辦了八十華誕學術研討會。此后,常常在各種不同的學術會議的場合與西原先生遇見,相知益深,被先生引為忘年之交,不勝榮幸。

2011年10月1-5日我受日本中央大學的邀請訪學東京,期間專門擇時拜訪了西原先生,先生在東京日比谷公園著名的松本樓接待了我。松本樓是中國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摯友梅屋莊吉的故居,是孫中山先生與宋慶齡女士的結發場所和旅居之地;在當代,則一向是日方對華友好人士接待中國來賓的重要場所,具有很強的文化意象。其時,恰遇中日關系出現了些許波折,又逢我的恩師馬克昌先生新近離世,西原先生設宴松本樓,深具厚意與情懷。席間念及馬先生,西原先生不禁肅穆滿懷,把酒遙祭,深情追憶了與馬先生相識相交的詳細過程,言之諄諄,意之切切,令我深為感動。因此,我當場向西原先生提出合作主持出版一套《當代日本刑事法譯叢》的意向,一來以此紀念馬克昌先生,二來為中日刑事法學的繼續深入交流做些實事。西原先生毫不猶豫,欣然應允,答應聯署譯叢主編并愿意承擔一些組織工作。

本套譯叢的編委會委員,邀請了部分日方著名的刑法學家,特別是譯著的作者;中方編委會成員主要是馬克昌先生的部分學生,也邀請了中國刑法學界熱心此項工作的部分專家學者。副主編則由黎宏教授與本鄉三好先生擔任:黎宏教授是馬先生的高徒,早年留學日本,如今已成長為中國刑法學界的青年領軍人物;本鄉三好先生長期擔任久負盛名的成文堂出版社的編輯部長,協助西原先生為中日刑事法學的交流發展做出過大量工作,對中國學界有巨大貢獻。我的學生付玉明擔任本套譯叢的執行主編。玉明聰明好學,治學刻苦,曾受馬克昌先生與西原先生的惠助,留學日本。他為這套叢書的聯絡、組織、翻譯、出版付出了巨大努力。譯叢編輯部主要由留日歸來的青年刑法學者組成,他們精研刑法,兼通日文,是中國刑法學界的后起之秀,其中大多也是本套譯叢的譯者。

法律的故事就是人類的故事,法治的歷史實際上就是法律人奮斗的歷史。堅硬的法律背后,更多的是溫情的人間故事。讓我們記住這段當下史,記住這些名字。

是為序。

責任編輯:于濤
本站系非盈利性學術網站,所有文章均為學術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權利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