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李浩培:假我一十載,了此萬年心
發布日期:2014-04-23  來源:《檢察日報》2014-3-4  作者:林 海

1997年11月13日,滿天薄霧籠罩著初冬的荷蘭海牙。一隊著白色禮服、騎白色摩托的荷蘭禮儀警察從設在海牙的國際法院出發,引領著國際大法官李浩培的靈車緩緩進發。國際法院內高高飄揚的聯合國旗幟徐徐降下,對他下半旗志哀。這位以87歲高齡當選為聯合國前南斯拉夫問題國際刑事法庭大法官的法學泰斗,逝世的那天,離他大法官四年任期屆滿只差10天。

1909年,家住上海江灣的公司職員凌先生喜得千金,取名為凌日華。日月輪回之間,凌家小姐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少女。她的聰慧漂亮、知書達理引起了許多大戶人家的注意。此時,凌先生的妹妹向她提親。她的兒子正是比凌日華大三歲的李浩培。親上加親是當時的時尚,再說兩人年齡相當,李家提出這個要求是有很大把握得到回應的。但凌先生考慮到自家的親戚本來就少,再把女兒嫁到親戚家,今后的親戚更少,于是拒絕了。

但是,從此凌先生倒格外關心起外甥李浩培來了。他發現這孩子聰明過人,又很用功,不久即以高分考上了東吳大學。李浩培的聰明與勤奮一點點打動了凌先生,事隔多年之后,他答應將女兒嫁給李浩培。李浩培大學畢業的第二年,迎娶了自己的新娘。

1936年初,第四屆“庚款留英”的考試開始報名。在妻子的鼓勵下,李浩培過關斬將金榜題名。1936年8月,他赴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留學。此時他已是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的父親了。家中的重擔都壓在了凌日華的身上。二戰爆發后,武漢大學法學院院長周鯁生邀請他回國任教。1939年,蘊滿了一腔思念之情的李浩培回國。然而戰事頻仍,他沒能回家看看,就直接去了因武漢淪陷遷至四川樂山的武漢大學任教。硝煙遍地,家書難抵,直到四年之后凌日華才接到了李浩培的家書,讓她帶著孩子前往四川團聚。沒想到,這一路走來異常艱難。凌日華帶著三個孩子輾轉穿過八個省市才到了樂山。一家人終于得以團圓。

李浩培主要研究的領域是國際私法。晚清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讓一部分有識之士開始認識國際法的重要性。為了達到“以夷法治夷”的目的,國際法的完備成為當務之急。當時,學術界對于國際私法的研究相當不成熟,仍處于翻譯日本國際私法論著的階段,幾乎沒有自主研究。李浩培這一代學者,以在歐洲期間所學,梳理國外的先進法學理論,介紹國際社會最新立法動態,針砭中國的國際私法立法及其外交中的相關實踐問題,開創了中國國際私法研究先河。其間,李浩培有多部學術專著問世,并開始有針對性地探討跨境司法活動遇到的問題。其中最為出色的一本,便是李浩培在武漢大學時著的《國際私法總論》。

1946年,李浩培任武漢大學法律系主任,并赴浙江大學籌辦浙江大學法學院,任首任院長,其間主要教授國際私法,發表了一批國際私法論著。

建國后,李浩培先后任國務院法制局專門委員,國際關系研究所國際私法研究員以及外交學院教授,講授國際私法。20世紀60年代始,他任職外交部法律顧問,直至1993年赴荷蘭海牙就職前南斯拉夫問題國際刑事法庭法官。凌日華有文化,完全能找個合適的工作,可為了照顧李浩培,就心甘情愿地做了家庭主婦。李浩培每天晚上伏案讀書寫作,凌日華則在一旁幫他把寫出來的書稿抄寫得清清楚楚。

凡是接觸過李浩培的人,無不認為他如一部鮮活的法律字典和教科書。作為法學教授,他為中國培養造就了一大批法律專業人才,可謂桃李滿天下。

1993年,聯合國安理會決定成立前南斯拉夫問題國際刑事法庭。經過甄選,聯合國安理會選出包括李浩培在內的23位資深法律界人士作為前南斯拉夫問題國際法庭大法官的候選人。9月15日,李浩培在聯合國大會第一輪選舉中當選。11月,作為11名國際法官之一的李浩培在海牙和平宮宣誓上任。

主持前南國際法庭的庭長在李浩培去世后曾對他予以了這樣的評價:“他是國際法官的楷模,他是真正獨立的法官,具有絕對完整和深邃的國際法造詣。”這并不是禮節性的溢美之詞。法庭開始審理案件不久,李浩培即展現出了不同于其他法官的見識與勇氣。檢察官向南聯盟政府提出要求,責令其向法庭提供有關證據。一名法官簽名同意檢察官將文件發出。南聯盟政府對此提出抗議,認為國際刑事法庭無權要求政府提供這一證據。在法庭討論這一案件時,李浩培的觀點十分明確:“南聯盟政府的意見是正確的,我們無權這樣對待一個主權國家。”有的法官雖同意他的觀點,但不主張撤銷那個決定,怕因此損害國際法庭的權威,李浩培卻堅持認為應該撤銷:“該怎么樣就怎么樣。真正的權威建立在公正之上!”大多數法官最終贊同了李浩培的意見,法庭否決了檢察官的申請。

此時的李浩培法官還兼任海牙國際法學院的教授。這一學院創辦于1923年,院址在荷蘭的和平宮。衡量國際法研究者在國際學術活動上的影響力,最有說服力的例證之一是其在海牙國際法學院的授課經歷。在此任教是對李浩培作為一個國際法學者的學術水平的充分肯定。

李浩培的小女兒凌巖回憶:“父親在世時的最后計劃和心愿是在他從國際法庭退休之后,用10年時間寫一部全面的國際私法著作,把他一生研究的心得留給后人。”1996年,李浩培90歲生日那天,他也賦詩:“天道好仁愛,人生喜晚晴。假我一十載,了此萬年心”。可是,上天并沒有給他那么多時間。1997年11月7日,這位自幼習法、桃李滿天下的法學家,這位堅持信念和法學追求的大法官永遠停止了呼吸,享年91歲。

(作者為北京大學法學博士)

本站系非盈利性學術網站,所有文章均為學術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權利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