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定格在2014年2月7日零時18分。馬年春節后上班的第一天,尊敬的康樹華教授永遠離開了我們。這一天,北京普降瑞雪,天地同悲!
大年初一上午,我和愛人到醫院向先生和師母拜年。躺在病床上的先生尚能叫出我的名字,但神智已有些不清,口中不時說出“另一個戰場”。當時,還沒明白何意?今天翻出先生曾送給我的《犯罪學》,看到扉頁上先生“拼搏、奮斗”四個遒勁大字,才恍然大悟。原來先生知道時日不多,但仍不忘到另一個世界去拼搏、奮斗!
先生的學識和人品令人敬仰。無論是在校期間就讀,還是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先生的言傳身教始終是我們這些弟子們的指路明燈。我清楚記得那是2011年2月19日的中午,剛過了正月十五,先生和師母召集弟子們聚會。弟子們來了不少,既有先生的博士生,也有先生的碩士生;有在北京工作的,也有專門從外地趕來的。二十多人圍坐在一個大圓桌前,很是熱鬧。弟子們請先生說幾句開場白。先生欣然同意。他說,“我作為‘80’后,首先說幾句”。其實,先生已是85歲高齡,除了頭發有些花白,但身體硬朗、聲音洪亮,從外表根本看不出是年逾古稀的老者。他說,“人生有幾大喜事: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我再加上一句,師生歡聚時。我本名康德華,少年時目睹日本侵略者占領家鄉的暴行,立志振興祖國、樹立中華,改名為康樹華。我一生雖經歷坎坷,但對共產黨的忠誠一生不變,無論身處順境還是逆境,始終堅定信念,我希望各位同學也是一樣,不管無論遇到什么挫折,都要始終堅定理想信念,永遠忠于黨、忠于祖國、忠于人民!蔽抑,先生年輕時就才華出眾,是新中國最早的一批政法干部,很早就在北京大學法律系擔任領導職務。但60年代在反右中被錯誤打成右派、開除黨籍,文革期間又被下放到北大圖書館改造,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才被平反。先生對于自己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很少提及,更沒有抱怨。
先生說,“過去我給同學們送書時總會寫上四個字,就是‘拼搏、奮斗’。今天,我同樣把這四個字送給大家,也與同學們共勉!蔽抑,先生這四個字,不僅是對我們的鼓勵,也是他一生都在踐行的座右銘。文革期間他利用在北大圖書館改造的時間,翻譯了多部憲法、環境法、犯罪學著作;1978年重返北大法律系后,人過半百的他全身心投入教學科研,率先在北大法律系開設犯罪學、青少年法學課程,為我國犯罪學、青少年法學及比較犯罪學的形成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雖80多歲高齡,仍筆耕不輟,每年都有新作出版。幾十年來,他出版的著作和譯作等身。特別是不辭辛苦,克服種種難以想象的困難,聯絡組織全國學術同仁,發起設立中國犯罪學研究會并擔任首任會長,離開學會一線領導崗位后仍一直為我國的犯罪學事業奔走呼吁。先生說,“最近我又寫了一本書,書名就叫《犯罪學——歷史·現狀·未來》。國外犯罪學的研究經過了上百年,對犯罪學的認識越來越深化,美國的高等院校都開設這門課。中國目前處于經濟轉軌社會轉型時期,犯罪問題很嚴峻,作為專門研究犯罪問題的犯罪學,沒有理由不受到重視。”我知道,先生作為中國犯罪學研究會首任會長,青少年法學的創始人,對犯罪學的形成和發展傾注了畢生的心血。這本書既是先生幾十年學術研究的結晶,也寄托了對我國犯罪學未來發展的期盼。
先生仙逝,精神永存!特別是他的堅定信念和拼搏精神將激勵我們克服困難,砥礪前行!
安息吧,恩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