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鑫賢(1923-2003)先生,是我國著名法學家、法律教育家,也是中國法律思想史學科的帶頭人。饒老師性格溫和,講話平穩,就是給我們上課時,他的講話也一直是慢慢的,聲音是細細的,語音語調起伏不大。聽饒老師的課,需要慢慢品味,才能感覺到其中的內涵、豐富、博學、深刻,以及非常強的邏輯性。
饒老師在學術上達到了相當高的境界,但許多人并不知道,饒老師不是中國法律思想史的科班出身。他原來是南京市中級法院的法官,負責審理刑事案件,后來對中國法律思想史感興趣了,才來教授這門課程。從刑事法官到中國法律思想史的老師,這個角色的轉換確實很大。有一次,我忍不住問饒老師:同樣是轉崗位,您為什么不轉為刑法教師呢?饒老師回答說,他對法律史有興趣,而興趣是人生道路的出發點,加上他在政治大學讀書時古文功底比較深厚,所以就來教這門課了。事實確實如饒老師所說,由于有興趣,他后來在中國法律思想史的教學和研究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
作為北大法律系77級的主要任課老師,饒鑫賢老師和張國華老師一起,當時承擔了一學年的中國法律思想史的課程。饒老師喜歡下圍棋,修養很好,非常儒雅,給人感覺就是一位謙謙君子。饒老師雖然已經駕鶴仙去,但他和張國華老師等開創的中國法律思想史學科、專業,已經越來越壯大。他們當時一手培養起來的“四大金剛”,除了張銘新老師不幸英年早逝外,其他三位武樹臣、李貴連、段秋關,都已成為中國法律思想史學界的泰斗級人物。他們的再傳弟子,就更是遍布全國各行各業。
今年,是饒老師去世10周年祭日,北大法學院召開專門紀念會議,并建立以饒老師名字(號)命名的基金,以此緬懷老師的生平事跡,懷念老師教學、科研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謹以上述文字,表達我對老師的懷念之情,牽掛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