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耶林:個人和國家要為權利而斗爭
發布日期:2013-09-17  來源:檢察日報  作者:林 海

  魯道夫·馮·耶林(Rudolph von Jhering,1818-1892)和薩維尼并稱為19世紀西歐最偉大的法學家。他的《為權利而斗爭》在世界各地廣為流傳。有人說,這部《為權利而斗爭》是激勵法律人生活和行為的最好讀物,值得今天的中國法律人反復品讀,以之為鑒。

  曾是薩維尼的再傳弟子

  耶林于1818年8月22日生于德國北部奧利西的一個法律世家。他的父親是一名執業律師。遵循家庭傳統,1836年耶林進入海德堡大學學習法律,隨后又在柏林、哥廷根、慕尼黑等大學學習。這種游學的方式在當時的德國比較流行。因為既可以聽風格各異的教授講課,也可以結交形形色色的同窗好友,并且建立起有益于未來法律職業的人脈網絡。

  1840年,耶林在柏林大學開始他法學博士階段的學習。他的導師霍邁爾是薩維尼的學生。因此后來有人戲稱耶林為薩維尼的再傳弟子。1842年,耶林獲得了柏林大學的博士學位,博士論文的題目是《論遺產占有人》。次年,耶林通過論文審查,獲得柏林大學的教職。從1844年開始,耶林以教授羅馬法為主。他繼續發揚年少時游學的習慣,不斷地變換工作地點,1868年到了維也納大學。在維也納的四年之間,他的講課堂堂爆滿。加上耶林交游廣泛,熱愛藝術、音樂,他很快成為了當地法律界、政界以及藝術、社交界極受歡迎的人士。由于耶林對奧匈帝國法律教育的貢獻,奧匈帝國授予耶林一個世襲的貴族爵位,這是在德、奧極少數非因政治或軍事貢獻,而是因學術成就授予爵位的例子。

  耶林是個非常勤奮的學者,其著作極其豐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為權利而斗爭》,是迄今為止流傳最廣的法學著作之一。他還喜歡撰寫一些法律雜文,既起到普法的功能,又向同行們傳遞最新的研究思路。其中最值得一讀的,莫過于1884年的《法學的戲謔與認真——獻給法律讀者的一份圣誕禮物》。

  1857年開始,他和他人共同經營《當代羅馬私法及德國私法教義學年鑒》。這份年鑒很快成為最為重要的德國法律期刊之一,并且改名為《耶林年鑒》。然而,耶林涉獵的領域絕不只限于羅馬私法。他的研究范圍非常廣泛,就像他的一個學生所描述的那樣,“從法律史到法哲學,然后從法哲學到法社會學,在晚年又返回法律史,然后又放棄了法律史而把最后的精力投入到文明史中去”。

  成就經典的告別演講

  1872年,耶林打算離開維也納,返回德國任教。作為道別,耶林于1872年3月11日在維也納法學會上發表了一篇演講。這就是后來名震天下的《為權利而斗爭》。

  在演講中,耶林提醒聽眾們,沒有什么權利是與生俱來的。只有靠斗爭去爭取權利,去呼喚法律,才能真正實現權利。與此同時,他強調國家對于保障人民權利的至上義務。他說,一個“對外保有威信、對內堅如磐石的國家,再也沒有比國民法律感情更寶貴、更需要培育、獎掖的財產了。培養國民的法律感情就是培養國家的健康和力量,當然這種培養不是學校和課堂上的理論培養,而是把正義原則實際地貫徹于一切生活關系”。這樣的國家,才會成為偉大的、國際法上受尊重的國家。如果不能很好地保障國民的生命、自由和財產,那么一個國家永遠無法真正做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演講的最后,耶林引用一位詩人的話作為點睛:“人必須不停地開辟生活與自由,然后才配有生活與自由的享受。”速記員記錄下了當時人們的反應:“暴風雨般的、持續數分鐘的喝彩和鼓掌。”

  遺憾的是,此文進入中國頗費一番周折。演講問世65年之后,才被吳經熊先生介紹到了中國。臺灣民法學家王澤鑒將該文引用于他的《民法總則》之首,并稱“余特別愛好是書富有感情,而且創見極多,能夠說出別人所不能說出的話……(此書)可作為初習民法的‘精神教育’。”

  離開維也納之后,耶林拒絕了萊比錫、海德堡等大學的邀請,選擇了哥廷根。在這里,耶林獲得足夠安靜的環境和大學給予的充裕的時間從事學術研究(這也是耶林受聘哥廷根提出的條件)。在哥廷根這個由約翰·斯特凡·皮特和古斯塔夫·胡果等法學家耕耘了一個多世紀的地方,耶林找到了他的學術之根和最終歸屬。而他也幫助哥廷根大學走出1837年“七君子事件”的陰影,再次登上歐洲學術高峰。

  哥廷根人將一條街道以“魯道夫·馮·耶林”的名字命名(耶林是少數獲此殊榮的法學家,哥廷根大部分街道以自然科學界的泰斗冠名),以此來紀念他為哥廷根所作出的貢獻。這段相得益彰的佳話,一直延續到1892年9月17日耶林溘然長逝,才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作者為北京大學法史學博士)

本站系非盈利性學術網站,所有文章均為學術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權利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