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德培,著名法學家、法學教育家,被譽為“新中國國際私法學的一代宗師”、“中國環境法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中國法學界的鎮山之石”。1911年2月出生于江蘇如皋,1934年畢業于中央大學法律系。歷任武漢大學法律系教授、主任,現任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法研究所名譽所長、環境法研究所名譽所長,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顧問。
當記者走進韓德培位于武漢珞珈山下的家,第一眼印象便是驚奇于年近百歲的老人竟是如此健朗:書寫、閱讀全靠自己,與人交談時言語清晰,不斷配合以手勢:接下來便驚嘆于老人整潔簡樸居室里沿墻而立的滿架書籍——書架從客廳一直延伸到書房,各類書籍有序排列,這種景象好像也在默默詮釋老人的學術泰斗級身份。對話間,韓德培時而開懷一笑,時而停頓沉思,如祖父般和藹慈祥又語重心長,又如年輕人般思維活躍而富有邏輯……
面對挫折像斗士
在階級斗爭最激烈的年代,法學教育統統被斥之為培養資產階級的“大染缸”。1957年,韓德培成為武漢大學最大的兩個右派之一,被稱為“山中宰相”,意思是他雖沒有出面,實際上是武漢大學右派分子的總后臺。
在做檢查時,韓德培就所有罪狀一條一條地加以反駁,惹得底下哄堂大笑。可這竟成為他最大的一個罪名,“態度極度惡劣”,促成他第一次被劃“右派”。夫人殷昭曾經試圖讓韓德培到學校找當時的負責人,做一個檢討,承認一下錯誤,希望能夠有所挽回。可是“頑固的”韓德培沒有那樣做,還對夫人發脾氣,說“沒什么了不起,頭砍了碗大的疤,不在乎”。
在武漢大學被整整批斗了一個星期之后,韓德培被撤銷一切職務,送沙洋農場勞動教養。面對逆境,韓德培并沒有消沉,相信總有一天,會云開見日。
1960年,韓德培被摘去“右派”帽子,結束了勞動教養,于次年調回武漢大學工作。但1966年,韓德培被第二次戴上“右派”帽子,再次被送往沙洋農場勞動改造。直到1978年,已近古稀之年的韓德培被調回武漢大學,結束了整整20年的不白之冤,也開始了人生中最輝煌的一段歲月。“我也算是為武漢大學爭了光”,說到這兒,老人開心地大笑起來。他坦言幸虧自己心胸開朗,不灰心,精神沒有垮,所以撐下來了。曾有一些在美國的朋友得悉韓德培經歷過的“右派”生涯后說,如果當年他留在聯合國工作,就不會受那么多苦了。事實確實如此,在那時許多人無法面對人生逆境,精神崩潰,甚至還有許多人上吊自殺。但韓德培說自己那時抱定一個信念: “絕不上吊,絕不自殺!”正是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他堅強地支撐了20年艱辛的歲月。
夕陽紅在書里頭
韓德培愛看書,也愛藏書。從哈佛回國前,由于擔心國內法學圖書缺乏,韓德培花了不少錢和精力,認真挑選購買了幾箱圖書運回國內。 “我愛書如命,可書跟著我,卻遭過好幾遭劫難。”早年間,韓德培積攢了好幾箱的書,視如珍寶。沒想到日寇大舉侵華,韓德培逃避戰禍之際,面對浩浩書冊犯了難:扔給日寇,不舍得;帶著走,這顛沛流離中多有不便。思慮再三,還是決定費多大勁也得保住這些心肝寶貝,把它們打包裝箱,運回家鄉如皋。誰知道,書剛剛到家,家鄉也馬上淪陷,韓德培便囑人把書埋到土里。等光復之日,扒土尋書——哪里還有什么書,南方地下濕氣太重,黃土之中,書頁早已零落成泥。
第二次遭劫是在“文革”中,而且不僅是藏書,就連韓德培哈佛的筆記和幾十萬字的手稿都不見了蹤影。現在生活條件好了,買書讀書仍是韓德培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內容。自己研究領域的經典書冊不必說了,就連書店里的時新書籍,也爬上了韓德培的書架。歲數大了不方便,女兒定期過來幫父親整理書架,但整理的速度趕不上父親購買和翻看的速度。韓德培的書房分兩間,里面一間因為“太亂,還有一大堆書沒整理”而被暫時謝絕參觀。
有書為伴,韓德培的晚年沒有寂寞,讀書閑暇他還寫詩。“歲逢庚辰年,九秩入高齡:雖云桑榆晚,猶存赤子心。滿園百花放,盛世萬象新;鞠躬盡余熱,接力有來人。”這首詩既是老人的抒懷之作,又何嘗不是對后來之人的殷殷期盼呢?
安心全靠賢內助
進入晚年以后,韓德培還經常跟家人談到,“在20世紀中國政治風云變幻中,我們這一代法學研究者失去了太多寶貴的年華,我在法學領域的建樹還遠遠未能達到我青年時代對自己的期望”。如今,韓德培仍帶有數名博士生,老人說話直來直去:“過去我看學生的文章連標點的錯誤都看得出來,現在就是用放大鏡也看不出來了。”接著又特別補充說:“我現在只能通過談話指導一下學生。”說到這里,老人睿智的雙眼里竟流露出一些歉意的神情。韓德培是當之無愧的法學泰斗、法學教育家,然而,對自己的孩子他總感到愧疚,“無暇顧家,虧欠子女的比較多”。幸而他有位賢惠、明智的夫人,在最艱苦的歲月里,夫人一方面盡心竭力地和韓德培一道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同時另一方面還始終堅韌不拔地克服種種困難,照顧好韓德培的生活,使韓德培能安然度過這難關,甚至連她的一只眼睛已完全失明都沒有察覺。可以說,韓德培及其子女所取得的每一點成績,無處不凝聚著她的心血。
當初,得知自己將被送往沙洋農場勞動改造,韓德培深感意外。臨走時,他心里感到很不舒服。不過,夫人勸告他,過去的不要想,未來的也不必想,主要注意現在,好好地保重身體。一番話令他感到欣慰,也不得不佩服夫人的處世經驗。
盡管已是高齡,韓德培思維嚴密,吐字清晰且語速很快,談話間不時引經據典,時而發出爽朗大笑,聲震屋瓦,“只是耳朵有點背,吃飯還不錯”,完全看不出如此高齡。他笑言,“我年紀有些大了,但人老心不老,腦子不糊涂!”韓德培沒有午休的習慣,晚上11時才休息,“愛吃素菜、水果”,他生活有規律,每天有三件事必做:早晨練氣功,下午在室內來回走上500步,看《人民日報》、《參考消息》及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焦點訪談”。江蘇如皋是世界有名的長壽村,韓德培說自己也朝百歲努力!韓德培笑著說:“除了聽力有一點問題,其他都稱得上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