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得到董必武多次親自指點
1945年秋,建立聯合國的籌備會議在美國舊金山召開,董必武作為中國代表團成員參加了會議。會議結束后,董老應邀到紐約演講。在演講過程中,一些親國民黨的留美學生別有用心,提了一些無理取鬧的問題。當地的華文報紙還進行了歪曲報道。韓德培感到非常氣憤,提筆給董老寫了一封信。信中說,那些無理取鬧的人根本不能代表留美的中國學生。韓德培知道董老曾經在日本研修過法律,本身也是個法學家,所以還在信中向董老請教:未來的新中國是否需要法制建設?應該怎樣進行法學研究?
董必武很快回信:“我能辨別會場上的人,我能區別鳳凰和烏鴉。”董老還很明確地告訴韓德培:新中國當然需要法制,沒有法制不行;研究法學需要理論聯系實際,研究中國的法學就必須聯系中國的實際。新中國成立初期,韓德培任武大法律系主任,但怎么從事法學研究和法學教育才能適應建設新的國家的需要,他心里沒譜。于是他又請教主持全國政法工作的董老。
1955年前后,董老到武漢視察,專門把韓德培叫到他身邊聊天。韓德培還向董老談了武漢大學法律系的改革情況。
挽回上億美元損失
韓德培造詣最深的領域是國際私法。利用自己的學識,他為我國挽回了上億美元的損失。1981年,我國國民經濟計劃進行了幅度較大的調整,需要終止“文革”后期簽訂的幾個重點工程項目的涉外合同。合同的另一方———日本、聯邦德國等公司提出,終止合同可以,但要賠償100%的經濟損失,還要加上因與中國簽訂合同而未接受第三國訂貨的間接損失。賬算下來,多達好幾億美元。
有關部門想到了韓德培。韓德培和助手到京后,和另一位研究國際公法的法學家周子亞先生一道,仔細研究了合同書和國際上有關法律條文,寫出了一份報告。報告引用《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和日、德兩國民法典,充分說明了中國公司不是根本違反合同,不應當承擔100%的賠償責任。報告還指出,對方也具有采取合理措施幫助減輕損失的責任。中方只能“適當補償”,而非對方提出的“充分、有效、即時的賠償損失”。這份報告有理有據,經過談判,將損失減少了3/4。
特別喜歡和學生交流
韓老特別喜歡和學生們一起交流。每次都是在保姆“強令”下,交流才結束。老先生每次都特別舍不得他的學生離開,眼巴巴地看著他們走出門。2007年6月,三位學生要出國做訪問學者。
臨行前,去看望老先生,時間約好在下午2時30分,他們下午2時剛過就到了韓老家樓下。準備按門鈴時,門突然自動彈開。保姆說,老先生那天沒有午休,一直在陽臺上等他們。每個月,博士生們都要去看望他一次;每次學生離開,韓老都是依依不舍。
養身養心得長壽
生活有規律,恐怕是韓老先生得以長壽的重要原因之一。他每天有3件事必做:練氣功、在室內走上幾百步、看看書讀讀報。數十年如一日。前兩者是養身,后者則是養心。走進韓老先生的家里,迎面撲來的就是書香。幾個大書柜裝滿了各種書。韓德培愛書、愛看書、愛藏書。
辭世之前的牽掛
“還有幾個博士生的論文沒有答辯”、“法學院還有許多事情要處理”。在他辭世之前的那一段時間里,韓老反復嘮叨著這幾句話。盡管是90多歲的高齡,但近幾年來韓老還一直堅持帶博士生,2007年他帶了4個,2008年他帶了3個。盡管小病時時有,但一直以來,他的身體都很好。他喜歡親自指導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