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濤,1949年12月生于北京,我國拍賣法的主要起草人,我國著名古籍善本收藏家、著名法律文獻學專家、拍賣實務與拍賣法專家、中國拍賣行業協會法律咨詢與理論研究專業委員會原主任。生前為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西南政法大學以及上海政法學院兼職教授。 田濤先生長期從事拍賣工作,對拍賣法的專業理論和實務操作有很深的造詣,在中國拍賣界最具權威。多次主持與拍賣法有關的研究課題,并多次出訪日本,美國、法國等多所著名高等學府講學。主要著作有《田藏契約》、《黃巖訴訟檔案及黃巖調查》,并編有《珍稀法律典籍集成》、《中華傳世法典》等法律書籍二十余部,撰寫了拍賣法、法律文獻學相關論文百余篇。
4月18日,中國拍賣行業協會法律咨詢委員會原主任、拍賣法專家、拍賣教育家、著名古籍善本收藏家田濤先生在成都因突發心肌梗塞不幸辭世,享年64歲。
聽聞這個消息,心里愕然,不相信是真的。那個精通琴棋書畫、幽默、淡然,研究橫跨收藏、拍賣與法學研究多個領域、游走于江湖,怡然自得的老田走了?那個始終活蹦亂跳給大家帶來歡樂的“活寶”老田真的走了?那個身價不菲、給兒子辦完婚禮卻拎著個塑料袋挨桌把大家沒抽完的喜煙收拾打包的老田走了?
第一時間給蔣浩打電話求證,他說老田是應四川拍賣協會培訓講課途中,一個人在成都雙流機場因突發心臟病而去世的。如此才信,那個答應繼續在法制日報開專欄的老田真的是離開這個世界了。
4月22日、23日連續兩天在田濤順義家中舉行的吊唁活動,讓前往的各界好友無不在驚詫中難掩悲傷、惋惜與思念。
貨真價實的跨界學者
田濤先生是一位體制外的游學者、自由職業者、邊緣的思想者。他曾自嘲是個體戶。他沒有固定的人事編制,也不與體制內爭權奪勢,僅憑自己實力周游世界講課,用他常講的一句話即“風馬牛為稻梁謀”。但就是這樣一位體制外的自由學者,沒有依托任何行政資源,卻成了橫跨法律史、法律文化、法律文獻、拍賣法等學術領域叱咤風云的人物。
田濤先生生于文人世家,自幼受過良好文化教育,初中時期就在杭州清波門古舊書店淘書,對于古籍收藏極為擅長。不過這個也只能算是他的業余愛好,他的真正專業是法學,尤其是物權法,起草了我國拍賣法的主要條文,在法學界與拍賣界有著崇高威望。
田濤先生曾在法國、美國等國家度過數年時間,最后由于抑制不住故國之思和親友之念而回國。他回國后沒有在大學或研究機構正式任職,只是以兼職教授、兼職研究員的身份在多個大學、研究所以及拍賣行等機構從事教學活動和研究活動。
他在古典契約方面的研究無人能敵,中華書局出版的三卷本《田藏契約》以及他從田野調查中獲取的大量契紙造就了他在契約方面無可爭辯的地位,他在央視主講的系列節目《千年契約》成了他在熒幕上的千古絕唱。而他計劃出版的《中國契約史》也成為了他這一生中未了的心愿。
他撰寫出版的《中華傳世法典之大清律例》、《明清公牘秘本五種》、《中國珍稀法律典籍續編》、《黃巖訴訟檔案及調查報告(上、下卷)》、《龍筋鳳髓判》、《清末北京城市管理法規:1906-1910》、《清朝條約全集》,部部都稱得上是貨真價實的作品,能經得住歷史、實踐和時間的考驗,田濤是學者們研究這一領域都繞不過去的名字。
古籍善本收藏大家
田濤先生是著名的藏書家,在收藏領域素有“江北藏書第一人”的稱號,其收藏重點在法學古籍。田濤來自古籍收藏世家,從其爺爺到其父親再到他,祖孫三輩都一直致力于古籍的收藏。他不僅挽救了大量即將泯滅的古籍,而且整理出版了許多極有價值的古文學(包括有古代契約、司法文書,以及中華書局版的《田藏契約萃編》),使之付之桑梓,化身千百,為中國的文化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他注重實證調查,在田野研究中收集了大量的古籍善本,加上家傳淵源,成就了他古籍善本藏書家的稱號。他私人藏書五萬余冊,其中法學類圖書約三萬冊,宋版書籍約五千冊,在當今一頁宋版值一兩黃金的時代,他的一冊書就可以換來一部寶馬車或一棟別墅,他可謂學術界如假包換的“大腕”、“牛人”。
而有趣的是,他卻視這些書籍如生命、似兒女,萬萬不肯割舍。他早已超越于物質之上,沿著自己的興趣、自己的夢、自己的追求在和真理對話,不為職稱,不為官銜,更不為錢。法律史、法律文化是他畢生研究的心血,但眾所周知這是個清貧的領域,因而拍賣工作成為了輔佐他從事法學研究的重要經濟來源。不管做什么,他只要做就能做到最好。他參與了我國拍賣法的起草工作,出版了《拍賣法案例指南》等書籍,還曾擔任中國拍賣行業協會法律咨詢委員會主任,被稱為我國“拍賣法第一人”。
拍賣界桃李滿天下
作為國內拍賣法的主要起草人以及拍賣教育專家,他曾為我國拍賣領域培育了不知凡幾的拍賣師,在國內拍賣界可謂桃李滿天下。田濤先生的突然離世讓很多人無法接受。法律學者周大偉在其微博上質疑道:“是不是另一個同名同姓的田濤?簡直難以置信。我上周四中午還與田濤先生一起在清華大學法學院開會。”
在北京天問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季濤在其微博發布去世消息之后,數百人進行了轉發與評論,田濤先生生前的故友親朋以及聆聽過田濤先生教誨的學生紛紛表達了自己的懷念之情。
上海國際拍賣公司范干平在其悼念博文中提到:“田濤老師離世后不久,接到了四川省拍賣行業協會馮毅先生的告知電話。當時,我就驚呆了,看看手表,時間是16:59分,一個活生生的人,一個行業中最好的朋友,一個拍賣職業教育的好戰友,就這么走了?我不相信這是事實。”
田濤的學生也在其博客撰文表達了對老師的思念之情,他寫道:“他傲視權貴,蔑視小人,愛憎分明,鋒芒畢露,但卻身懷百姓疾苦,與我們出游時,告訴我們不要和小攤小販討價還價,他是那種人家開價5塊他給10塊的人。他雖很有錢,卻在野馬浜買了一輛自行車,組織我們成立自行車騎行團,帶我們游玩考察世間百態。他是一部活字典,所到之處就能滔滔不絕跟我們講很多知識。他的大氣已經深深植入我的骨髓,每當我與小事糾結時,我就會想到他,告誡自己大氣、大氣、再大氣,于是道路便豁然開朗起來。”
據悉,在田濤先生去世前八日,即2013年4月10日,他還應王振民院長之邀,主講清華法學院“百年中國法律的演變以及中國法律人的無奈”。田濤先生高度概括性地勾勒出百年來中國法律、法學教育的發展軌跡及其代表法律人物的成就與命運。演講之后,他還與清華約定5月1日前進行第二場講座,題目是“誰是獬豸?”,講解中國人的法律圖騰。
無奈,這將是永遠無法實現的一個約定。
來源:《法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