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民國法學家之伍廷芳——香港首位華人大律師
發布日期:2012-11-27  來源:青島晚報  作者:佚 名

  

民國法學家之伍廷芳——香港首位華人大律師

清末民初著名外交家、法學家伍廷芳

  廣州越秀公園的山頂,有一座人物的雕像,是廣東新會的伍廷芳。他曾經在清廷李鴻章手下搞洋務和外交,當過法律大臣、商務大臣。辛亥革命后,贊成共和,被推選為光復各省臨時外交代表參加南北和談。1912年,任南京臨時政府司法總長,后又任外交總長、外交部長,還曾代行過總理、廣東省長等職,最后在廣州去世。

民國法學家之伍廷芳——香港首位華人大律師

伍廷芳雕像

  1、18歲辦香港第一份中文報紙,后成為香港首位華人大律師

  1842年,伍廷芳在新加坡的合都亞南的個雜貨鋪里出生了。他父親伍社常早年從故鄉來到這里謀生,開了雜貨鋪,娶了客家婦女余娜為妻。3歲時,父親帶著妻兒回到了故鄉新會。

  伍廷芳從小非常聰明。那年,被土匪綁架。在土匪窩里,發現伙夫與自己口音一樣,便想方設法搞好關系,才知道他也是被擄來的,悄悄一起商量出逃辦法。終于,等到大幫土匪再外出時,伍廷芳給伙夫出了主意。買好菜,把兩個土匪灌醉,再用鐵鏈捆住他們……這樣,伍廷芳回到了離開一個多月的家,大家驚訝的是,他才13歲。

  雖然在私塾讀書,但他對中國傳統的科舉并不感興趣,聽課時常昏昏欲睡,放學后卻到書坊讀史鑒、小說等。父親是開明人,干脆送他到香港接受西方教育。1856年,他進入香港圣公會辦的圣保羅書院,“治英文、算學、格致諸科”,漸漸,西方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扎在了他的心中。1860年,18歲的他和黃勝合辦了《中外新報》,是香港第一份中文報紙,后來又協助陳言辦《華字日報》。1861年,經過嚴格選拔,伍廷芳又成為香港高等審判庭譯員。以后他又到倫敦四大法學院之首的林肯法律學院,獲得博士學位,從而成為英國大律師。一步領先,步步領先,這是中國人第一次獲得這種殊榮。1877年,37歲的他乘船回香港。也巧,船上遇到前往香港上任的第八屆總督軒尼詩,一聊便相見恨晚,軒尼詩從伍廷芳口中了解不少香港的風土人情,心里對這個人有了很好的印象。

  伍廷芳被批準為香港執業大律師,步入社會上層,成為華人領袖。1878年底,軒尼詩又委任他為“太平紳士”。當然,這個職位他又是第一位中國人。后來,再被軒尼詩任命為立法局第一個華人議員,引起英國國內猛烈抨擊。結果,軒尼詩提前被調到毛里求斯去了。

  2、40歲進入李鴻章的幕府,被倚為左右手

  殖民主義者歧視華人的事,激起伍廷芳極大的憤慨,他決心離開香港,到中央政府去服務,報效國家。1882年2月,40歲的他來到天津進入李鴻章的幕府,一干就是十四年。李鴻章得知這位廣東人的經歷,十分看重,“倚為左右手,凡有新建議,必咨而后行”。當時的大事,籌建津沽鐵路、北洋大學、北洋武備學堂、電報局等,都離不開伍廷芳的參議。

  既然學法律出身,伍廷芳先后參與中法談判,簽定《中越邊界通商章程》,參與中日天津交涉。《馬關條約》簽定后,朝廷一片反對聲,也有主張延期簽的,日本人氣急敗壞,馬上連同列強施加壓力,清政府只好派伍廷芳為換約大臣,往煙臺去換約。1895年5月7日下午,伍廷芳與日方使者伊東會晤。伊東迫不及待要求在下午五時換約,否則要中國承擔一切責任。伍廷芳義正詞嚴:“既然停戰協議規定8日深夜12時,閣下憑什么要求五時前換約?”后來還是在深夜11時30分換了約,伍廷芳完成了朝廷的差使。

  1896年11月6日,朝廷降旨,敕封四品卿銜伍廷芳出使美國。經過長途的風浪,到1897年5月1日,伍廷芳向美國25屆總統麥金萊遞交國書擔任駐美公使。到任后,他在保護華僑權益和生命安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抗議美國歧視華人的措施。1897年6月左右,中國頭等欽差大臣張蔭桓到英國參加維多里女王即位60周年,途經紐約轉華盛頓。離開酒店之后,在馬路上一幫婦女,對黃龍旗的馬車用石頭投擲,還叫“中國佬”。沿途雖有美國警察,卻任由婦女兒童叫罵,陪同著欽差的伍廷芳十分氣憤,馬上向美國遞交照會,指出美國雖然號稱“文明之都”,但這次是“野蠻之舉”,他要求美國“飭令警察嚴緝侮辱華人的匪徒”。美國政府派人虛言安慰一番,然后不了了之。不久,兩位中國官員途經紐約,被海關扣留。伍廷芳勃然大怒,趕往美國財政部據理力爭,最后美國只好放人。

  其實,清政府一共任命伍廷芳三個職務,還要兼西班牙、秘魯的公使,但因形勢緊張一直未到西班牙。到1899年5月,終于從美國到了馬德里,來到王宮,用熟練的英語向西班牙女王轉達中國皇帝、皇太后對她的問候。女王對中國來的外交官規范的英語和熟練的外交禮儀給了高度的評價,和他談了幾十分鐘。

  3、建立中國特色的近代法律體系,67歲決定回上海歸隱林苑

  1902年底,伍廷芳完成了駐美的外交使命,回國投入“清末新政”的改革,在擔任修律大臣的職務中,與法律家沈家本一起,按照西方法學原理,對中國法律進行全面刪改和增設。比如,刪除嚴刑酷罰,停止刑訊,定立《商律》及《破產律》,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近代法律體系。

  1907年,光緒又下令伍廷芳任美、墨、秘、古的公使。次年,和美國簽定《中美公斷專約》,為中國加入荷蘭海牙國際和平組織鋪平道路。在第二次出使美國的期間,伍廷芳各處拜訪朋友,找到電話的發明者貝爾,還找到發明大王愛迪生,邀請他訪問中國。愛迪生非常感動,用留聲機為伍廷芳錄音,今天,我們還能聽到伍廷芳的聲音:“一千九百零九年十二月二十四號愛迪生君示我以種種新發明之機器……愛君尚系青年,余甚樂得而觀云。伍廷芳”

  1909年,67歲的伍廷芳終于完成了他的使命,奉命回國。這次,他沒有了上次回國那種投身新政的激情,沒想到為政府服務28年,中國已經病入膏肓,滿目瘡痍。他決定回上海歸隱林苑,自任“觀渡廬老人”,從事靈學的研究。這期間,他還上書朝廷,疾呼降旨剪發,表現他革新的思想。

  4、年事已高,被孫中山任命為政府臨時司法總長

  當辛亥革命爆發之后,伍廷芳革新的思想終于有了表達的機會,他上書要求清帝退位,旗幟鮮明地擁護共和。

  1911年宋教仁、陳其美等人商量在上海起義,成立“滬軍都督府”。考慮外交總長人選時,躊躇良久,有人提出伍廷芳,大家一致同意,于是派伍廷芳的老朋友李平書前去。伍廷芳顯得遲疑,自稱年老力衰,難以再任,被李苦苦相勸,才勉強答應。畢竟是個外交老將,他上任后立即照會各國領事,加派警力保護租界,告知各國在中國內部的斗爭中應嚴守中立,還發電要外國政府承認中華民國。1912年,孫中山擔任臨時大總統,伍廷芳被任命為政府臨時司法總長。他高舉以法治國的大旗制訂頒布一系列的法令法規。

  在南北議和中,孫中山處于劣勢,只好退讓,而伍廷芳也辭職回“觀渡廬”著書立說,寫出《延壽新法》、《中華民國圖治芻議》、《美國觀察記》等。

  當時任總統府顧問的有日本人賀長雄與美國人古德諾,他們發表文章,為袁世凱上臺造輿論。伍廷芳洞悉這一陰謀,發表演說:“北京現有的政府,只算得上是戲場,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僚只算得上是戲子。我們看戲則可,若聽了戲子的話當真就不可……問問過路的行人,有哪一個是喜歡人家做皇帝的。我們要努力堅持,不管他是洪憲,還是憲洪,只曉得今年是民國五年,明年是民國六年,維持這個年號以至萬年,萬萬年!”雖然袁世凱還是當了“皇帝”,但在全國聲討中,很快命歸九泉。1917年,張勛率領辮子軍北上,逼迫總統黎元洪解散國會,伍廷芳知道,張勛其實是想取消共和制。所以,黎元洪讓他解散國會,他是萬萬不能同意的。新任國務總理江朝宗帶領士兵包圍伍廷芳的住所,讓他交出總理印信,伍廷芳堅決不交,士兵們高聲呼喊所要印信,直至深夜。伍廷芳無法休息,一怒之下把印信從樓上扔下,讓他們回去交差。次日,他向黎元洪遞交辭職信,回山海關去了。沒料到在山海關聽到張勛復辟的消息,便決心與北洋政府決裂,到南方去尋找新的出路,再次與孫中山會合了。

  5、80歲乘鶴西去,永豐艦上的孫中山悲言:無異代我先死

  1917年9月1日,被孫中山的護法軍政府任命為中華民國外交總長,兩個月后回到廣州。但西南軍閥岑春煊組織“西南各省聯合會”,取代孫中山的護法軍政府。這時的伍廷芳站在岑春煊一邊,責備孫中山不顧大局。結果,1918年5月,軍政府被改組,廢除大元帥,孫中山離開廣州。很快,伍廷芳也意識到自己在西南軍閥前也是形同虛設,他這個“政務總裁”不過是個“伴食總裁”。1920年3月底,也離開了廣東,找孫中山去了。在上海,他受到孫中山的熱情歡迎,與其他革命者一起宣布西南軍政府為“非法政府”。這年年底,與孫中山重回廣州組織護法軍政府,次年5月5日,孫中山在廣州宣誓就職,伍廷芳被任命為外交部長和財政部長。這時他年事已高,還是不斷向外國政府聯系,爭取他們的承認。

  1922年6月16日,陳炯明炮轟總統府,孫中山避入永豐艦。第二天,80歲的伍廷芳立即上艦看望孫中山,共商反叛大計。回家之后,還憤怒不已,次日接到陳炯明來電,要求他向孫中山勸說,讓他下野,言辭中對伍廷芳也頗為不敬。一氣之下,他病臥不起,兒子伍朝樞立即送他進廣州新公醫院,被確診為肺炎。6月23日,伍廷芳終于乘鶴西去。

  在永豐艦的孫中山悲痛萬分,艦上他發表演說:“今日伍總長之歿,無異代我先死,亦即代諸君而死,為伍總長個人計,誠死得其所;惟元老凋謝,此后共謀國事,同德一心,恐無如伍總長其人矣。惟全軍惟有奮勇殺賊,繼成(承)其志,使其瞑目于九泉之下,以盡后死者之責而已。”

  紀念伍廷芳的活動在全國展開,1922年12月17日,上海開了追悼大會。

本站系非盈利性學術網站,所有文章均為學術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權利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