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記國際法庭的中國大法官王鐵崖先生
發布日期:2012-09-27  來源:北京大學法學院網站  作者:王 利

王鐵崖是我院國際法教授,在北大首創全國國際法本科專業,并主編了新中國第一本國際法教科書。他70歲加入了中國共產黨,83歲還站在講臺上,84歲高齡時當選聯合國前南國際刑事法庭大法官。王鐵崖于今年1月12日在北京辭世,享年90歲。他在生前就被譽為中國國際法學界的一代宗師。)

提起王鐵崖,中國國際法領域的學者幾乎無人不知曉,許多學界“名人”都直接受過他的教誨。人們異口同聲:王鐵崖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前南問題國際刑事法庭的大法官

1997年11月17日,前南問題國際刑事法庭第二屆大法官就職儀式上,84歲高齡的王鐵崖鶴發童顏、神采奕奕,格外引人注目。他是當年5月,在有160多個國家代表參加的聯合國選舉大會上當選的。在新上任的第二屆法官中,他以123票名列第一。有人說,這是對王老在國際法領域辛勤耕耘60載所付出的心血的回報。王鐵崖卻動情地說,“這是因為在當今國際事務中,中國的影響和作用不可替代!

早在70年代末,王鐵崖就活躍在中外國際法學術交流的舞臺上。1990年,他以中國國際法學家的身份登上了海牙國際法學院夏季講習班的講壇,該學院是國際上公認的國際法最高學府,每年聘請世界上最著名的國際法學者講課。那一年,他以《國際法與中國》為題,縱橫捭闔,全面講述了中國國際法的方方面面,在國際上引起了強烈反響。講稿被收入《海牙國際法演講集》,成為國際法學界權威的參考文獻。

1993年,為祝賀王鐵崖80壽辰,加拿大著名國際法教授麥克唐納主編出版了一本裝幀精美的“禮品”書,名為《王鐵崖紀念論文集》,收錄了24個國家和地區的59位國際法學界的一流學者的紀念論文。這是國際法學界第一次給一位中國學者的特殊禮遇,王鐵崖格外珍惜,他說:“這是我最寶貴、最崇高的榮譽,”“它不僅是我的光榮,更是北大、中國的光榮”。

王鐵崖就任大法官期間,每天都要分析、翻閱厚厚的卷宗,絲毫不敢懈怠,“我雖然不是代表政府來出任前南法庭法官,但別人可以從我身上看到中國學者的風貌,我要為國家爭口氣!蓖蹊F崖很自信,他說:“我的任務就是充分準備,認真研究,發表公正的法律意見”。前南法庭的院長、檢察長和書記長官都很敬佩、尊重這位最年長的中國法官,1998年王鐵崖發起、組織中國第一次“國際人道主義法國際研討會”時,他們都愉快地應邀參加,要知道,這是他們第一次同時參加學術研討會,也是第一次來中國。

中國國際法的領軍人

在中國國際法學科近20多年的建設發展中,許多個“第一”與王鐵崖的名字聯系在一起:1978年他第一次在北大招收中國國際法碩士生,中國國際法碩士專業由此誕生;1979年他在北大首創全國國際法本科專業;1980年他協助宦鄉先生創立了中國國際法學會;1981年他主編了新中國第一本國際法教科書,確立了中國國際法理論體系的雛型;1982年他同陳體強教授共同創辦了中國第一個國際法學術刊物《中國國際法年刊》;1983年在北大創立了全國第一個國際法研究所;同年開始第一次招收國際法博士生。1981年,王鐵崖被選進國際權威學術機構——國際法研究院,成為該院建院一百多年以來的第一位中國院士;1987年他成為世界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中第一位中國大陸學者;他還是國際常設仲裁法院仲裁員中的第一批中國學者之一……

王鐵崖從27歲開始國際法的教學與研究,一輩子都在孜孜追求創立有中國特色的國際法學科體系。即使在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離開教學科研崗位近20年,他也未放棄跟蹤國際學術前沿,編輯海洋法資料,翻譯國外著作。正是有了充分的學術準備,1979年作為中國代表團顧問出席聯合國第三次海洋法會議時,他在談判中發揮了很大作用,捍衛了國家利益。他的傳世名作《中外舊約章匯編》被國內外學術界視為瑰寶,是自1689年尼布楚條約后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最完備的中外條約匯編。

學生的平等朋友

王鐵崖和學生打了62年的交道,在北大呆了56年。他以北大為家,以學生為友。給學生簽名、寫信都只署“鐵崖”兩字,慈愛平易之心躍然紙上。學生點滴的困難王鐵崖都會記掛在心,他早年的學生薛謀洪沒有實習路費,當時生活并不富裕的他就送了兩袋面粉給薛謀洪換取路費。

83歲高齡的王鐵崖仍上講臺,開大課,主持國際法專題講座。在他主編的《中國國際法年刊》上,常有名不見經傳的在校學生的作品。王鐵崖有個心愿,就是培養出更多的國際法一流人才。1982年春節前后,愛才的王鐵崖冒著風雪騎車到校黨委書記家中,要求留下兩名心愛的學生,以充實北大國際法的研究力量。在海牙當大法官期間,他每年都要回國幾次當面指導研究生。

北大教授饒戈平是王鐵崖1978年招收的碩士生,在學習“國際法與中國近代外交”時,王鐵崖要求他閱讀最原始的外交史料和外交檔案,每看完一個奏折、一個條約談判過程,都要寫閱讀筆記。饒戈平硬是用了一個學期時間翻閱了大量的線裝書,查找清末年間外交史料,枯燥的閱讀夯實了學術功底,使他受益終身。王鐵崖常說,學術結論和觀點都應建立在史料和國際法的根據上,而不是個人感受。

王鐵崖生命的最后20個月一直臥病在床,他的喉管被切開,不能講話,眼睛也看不清東西。但只要有人來探視,他就用筆不停地在紙上寫著、劃著,他要布置學術課題,要交待研究所的工作。他憂慮國際法的后繼無人,他惦記著需要建設的國際法資料庫……

“熱愛祖國,熱愛國際法專業,熱愛北大,熱愛學生”,45年前的弟子馬駿教授對恩師精辟的概括,是王鐵崖滄桑一生的真實寫照。

本站系非盈利性學術網站,所有文章均為學術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權利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