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敬愛的喬偉先生誕辰八十周年,也是先生辭世15周年。在這樣一個年份,曾經(jīng)沐浴過先生教誨的北京部分校友發(fā)起在山東大學校園中敬立了先生塑像,借以表達對先生風骨與精神的永續(xù)緬懷。
“喬偉先生是二十世紀中期以來中國最偉大的法學家。他是山東大學法學學科的奠基人,是新中國法律史學科的開拓者。”徐顯明校長親自撰寫的這段銘文,準確地概括了先生的一生。
我想“最偉大的法學家”這一稱號并不單是送給喬偉先生一個人的,而是送給以先生為代表的那個時代所有的學界鴻儒、法界泰斗的,他們雖飽經(jīng)政治的磨難、人生的坎坷,但他們的法治夢想從未破滅,追求法治的腳步從未停歇,他們在中國法學與法治百廢待興的年代,以無所畏懼的勇氣、超凡的遠見卓識,為后人開辟了前行的道路。
先生是一位博古通今的法學家。早年《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不離左右,經(jīng)、史、子、集均有專攻,古今兩通,中西融貫,著作等身。其對中國法制史研究對象和范圍的厘定、對中華法系禮法合流特點的概括、對唐律的開創(chuàng)性研究,均領當時學界風騷。先生有著卓越的學術洞察力和非凡的理論勇氣,屢破理論禁區(qū),引領學界風潮。1978年,人權問題還是一個禁區(qū),他就撰文指出人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權利,1979年在《人民日報》發(fā)表《獨立審判,只服從法律》一文,引起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關注。先生的思想深邃而超越時空。
先生是一位有著社會擔當?shù)闹R分子。他不僅是法治的思想者、追夢者,更是一位踐行者、推動者。他推動了獨立審判原則入憲,首倡了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為律師制度的完善奔走吶喊,為法學教育的發(fā)展殫精竭慮。先生關注民生人權,一生仗義扶弱,一生為民發(fā)聲;先生的擔當忘我而執(zhí)著無畏。
先生是一位以精神育人、摯愛學生的楷模。一身傲骨,剛強正直是其一生的真實寫照。面對強權氣節(jié)堅貞,為了真理絕不屈服。遇挫折時不怨天尤人,愈挫愈勇;眾生茍且時堅守社會良知,寧折不彎。但先生面對學生,冷峻嚴肅則化為細雨春風,犀利雄辯則化為連珠妙語。于是在論證先生塑像安置方案時,大家不約而同地選定了讓先生面向法學樓頷首微笑的方案。
面向青松翠柏環(huán)抱、芬芳鮮花簇擁中的先生塑像,先生的生前友好深深鞠躬,慨嘆好友的一生坎坷,贊嘆好友的錚錚鐵骨;面向先生塑像,學校與司法界的領導深深鞠躬,他們追憶先生為中國法治作出的卓越貢獻,扼腕他的英年早逝;面向先生塑像,先生的學生們深深鞠躬,不是父子勝似父子的情感在他們的心中彌漫……
故人已去,斯風永存。喬偉先生永遠與我們在一起!
來源: 法制網(wǎng)——法制日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