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法學家,杰出的法學教育家曾憲義教授離我們而去了,在這個悲痛的時刻,我們聚集在一起,沉痛地悼念曾憲義教授,深切緬懷曾憲義教授!
我在人民大學工作的時間里,80年代,就知道曾憲義教授,但是由于不是一個學科,接觸不多。2000年我回到人民大學工作以后,和曾憲義教授一起共事了10年半的時間。這10年半的時間,他的忠誠、堅定、執著、勤奮、踏實,這樣一種精神和作風,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他對人民大學的貢獻,對人民大學法學院的貢獻,對中國法學教育的貢獻,乃至于對我們國家法制建設的貢獻,都是杰出的、持之以恒的。他的積極的、戰斗性的人生態度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從曾教授那里學到了很多東西。在這個時候悼念他、懷念他好像千言萬語有很多話要說。因為我們對于人民大學法學教育的發展,對人民大學的發展,曾經有多次的長時間的交談,他給了我很多支持。我和他共同走過的這新世紀的頭十年使我感到,人大法學院有今天固然有幾代學人的奮斗,固然有歷屆領導班子的貢獻,但是曾憲義教授的貢獻居功至偉,他使人民大學法學教育成為中國一流、世界知名,使中國的法學教育走向了世界,同時,推動中國人民大學的法學教育更好地結合中國的實踐,也在推動中國的法學教育如何與我們國家改革開放的進程保持與時俱進的態勢,這些方面,曾憲義教授都作出了杰出的貢獻。與此同時,他還受到了廣大師生員工的愛戴,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政法戰線領導人的高度評價。他為學校、為法學院、也為了個人爭得了很多榮譽,我認為他不僅僅是一個著名的法學家,一個杰出的法學教育家,也是我們人民大學的一個杰出的代表.我們怎么樣來紀念他?我認為最重要的事要很好的學習他,繼承他的遺志,把人民大學辦得更好。
曾憲義教授走了后,我就在想,我們首先應該學習他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的精神,人民大學有“立學為民、治學報國”這樣一種傳統、一種精神、一種辦學宗旨,我認為曾憲義教授是實踐這種辦學理念,弘揚這種辦學精神的杰出的代表人物。中國的法學教育走過了曲折的歷程,受到了“文化大革命”的摧殘,在改革開放進程中,中國的法學教育面臨許多新的情況,新的問題,曾憲義教授帶領法學院的廣大教師,共同走過這樣一種曲折的歷程,使人民大學法學院辦得越來越好,使人民大學法學院在中國法學教育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進而對整個國家的法學教育做出了自己特殊的貢獻。
第二,曾憲義教授堅定執著、追求卓越、勇于創新、不斷開拓工作新局面和法學教育新局面,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在他身上看不到甘于平庸,始終高標準、高水平、高質量地要求自己、要求自己工作、要求自己學院,追求卓越可以說是他自己一生的寫照。他要追求卓越就要勇于創新,敢于打破束縛發展的各種模式,敢為天下先,他的理論勇氣、工作上的勇氣都是非常令人欽佩的。正是有這種精神,人民大學法學院才能不斷開拓進取,他與同事們一起,在建設國內一流,世界知名法學院的進程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第三,曾憲義教授勤奮好學、追求真理、崇尚學術、孜孜以求、實事求是進行學術研究、進行教書育人。所以他在學術上也有相當的建樹,特別在法制史方面有杰出的貢獻。所以,他不僅對法學教育的組織、領導方面,顯示了卓越的才能,在個人專業領域中也顯示了卓越的才能,以他卓越的學術建樹為法學學科的發展做出了個人貢獻。他也以這樣的精神來要求他的學生,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合格的人才,不僅保證了整個法學院法學教育的質量,他親自指導的研究生也有很多,成為法學教育的骨干力量。
第四,我還想到,曾憲義教授在一生中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但是如何更好地團結大家?他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敬老一輩、提攜后一輩,法學院可以說幾代人聚在一起共同奮斗。由于各種各樣的歷史原因,怎樣將大家更好地團結在一起,為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奮斗,曾憲義教授有廣博的胸懷,求同存異,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將幾代人團結在一起,共同為建設一流的人大法學院而奮斗。不僅政治上嚴格要求自己,生活上也很關心老師,以建設和諧社會的理念來建設法學院。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總而言之,曾憲義教授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他的去世是人民大學的一大損失,也是中國法學教育的一大損失。我最后見他一面是12月30日,也就是半個月以前。他躺在床上,既清醒好像也不完全清醒。有人問他,紀校長來看你了,你高不高興。他睜開眼睛說,紀校長來看我了,我當然很高興。這是我和他交談,他和我說的最后一句話。他去世后,我就想他和我說的這句話,表明了他對學校的感情,對學校的一種寄托、一種希望。也是對我本人的一種鼓勵,一種鼓舞,怎樣將人民大學辦好,我很感動!所以我和法學院的師生一樣,和人民大學的師生一樣,沉痛地悼念曾憲義教授,他是人民大學一級教授,我們會永遠懷念曾憲義教授,他將永遠地活在人民大學的校史上,活在人民大學師生員工的心中,我們一定繼承曾憲義教授辦好法學教育的遺志,將人民大學法學教育辦得更好,將中國人民大學辦得更好,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