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化南教授是新中國早期著名的法學工作者,曾任中國政治法律學會書記,并于1953年至1960年期間擔任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主任。楊化南教授畢生致力于國家法的研究、教學、推廣,為新中國早期法律人才的培養和法制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楊化南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為國家法,曾經擔任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國家法教研室主任。國家法教研室的主要工作內容是講授蘇聯國家法、中國國家法、人民民主國家法、翻譯教課參考書、進行科學研究等。在法律系任教期間,楊化南教授帶領本教研室工作人員認真鉆研、總結經驗,制定出詳細的、符合中國實際的教學步驟和教學講義,使教員的業務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楊化南教授本人也身體力行,長期活躍在教學一線為法律系學生講授中國國家法。值得一提的是,在學校決定停止對蘇聯教材翻譯的時候,楊化南教授等同志據理力爭,請求學校保留翻譯工作,保障了對蘇聯先進教材的翻譯和出版,同時也為順利完成高教部委派給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為全國政法學院供應蘇聯教材的任務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楊化南教授擔任法律系主任后,曾多次主持法律系系代會,并在大會上做工作報告,向系代會系統報告上學年法律系科學研究工作執行情況與新學年科學研究工作計劃。在報告中,楊化南教授詳細總結上學年取得的成績和進步,同時也誠懇地指出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質量、師資力量和科學研究工作等方面仍存在的問題;他虛心聽取系代會的意見和建議,認真總結不足,積極與其他教員討論問題,交換經驗和心得。楊化南教授還鼓勵本系的教員多參加社會活動或其他工作,拓寬視野,為更好的完成本職工作積累知識和經驗。
楊化南教授在1953年至1960年任人大法律系副主任、主任期間,同時兼任了很長時間的法律系黨總支書記。這個時期,法律系在楊化南教授的帶領下在教學質量、科研質量、招生質量、文體衛生、教育隊伍的培養與干部素質的提高和黨建工作方面獲得了長足發展。作為黨總支書記,楊化南教授還帶領系黨總支深入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社會主義理想,堅定法制建設的信念。
楊化南教授在50年代積極致力于“五四憲法”的推廣工作。學術界較早論及憲法權利的論著就是楊化南教授在1954年《政法研究》第3期上發表的《我國憲法中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一文。該文通過介紹我國憲法上的權利條款來論證人民民主專政的合法性問題,并以此來反駁資產階級國家的宣傳機器和評論家,從而顯示了我國人民民主制度的優越性。1954年憲法頒布后,楊化南教授還發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建設社會主義的根本法——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的體會》、《我國憲法是建設社會主義的根本法》、《我國憲法草案中的國家機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普選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們國家的基本制度》等文章,并與董成美、葛家瑛等合著了《什么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至今仍是學習法律時值得拜讀的佳作。
1964年10月,在中國法學會的前身中國政治法律學會舉行的第四次會員大會上,楊化南教授被選為政法學會的書記,這是對楊化南教授學術貢獻和社會影響的充分肯定。在任期間,楊化南教授做了大量工作,為后來中國法學會的誕生和發展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