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紀念劉瀚教授
發布日期:2010-04-06  來源:中國法學網  作者:李 林

為即將出版的《劉瀚文集》作序,是我作為劉瀚教授的學生、下屬和學仁的莫大幸事,也是對我與劉瀚教授相交二十年的最好紀念。

作為導師的劉瀚教授

一九八四年八月,我從西南政法大學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師從吳大英教授六年,先后獲得法學碩士和博士學位。從一九八四年我踏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法理學(當時叫"國家與法")研究室門檻、見到劉瀚教授之時起,開始了我與劉瀚教授整整二十年的交往。

劉瀚教授雖然不是我"法定"的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指導教授,但20年來,他對我在學業、學術方面的指導和關心,許多方面都不亞于法定導師。作為法學研究所法理學專業的導師,劉瀚教授在學術上有這么幾個突出特點:

一是他強調法理學與國情的結合。法理學是一門以抽象思維見長的學科,常常被稱為"法哲學"。枯燥、思辨、理性和晦澀,是許多人對法理學的印象,也是人們在法理學面前望而卻步的主要原因。如何恰當處理法理學與現實、與國情之間的關系,是法理學者必須面對和回答的一個重要問題。劉瀚教授對于中國法理學的理解,最深刻的,莫過于他對法理學與中國國情相結合的認識。他多次對我說過,任何法理學都是抽象與具體的結合、理性與現實的統一。中國法理學的生命力在于用法學的理論來解釋、回應和服務于中國的現實,在于法理學對于中國國情的感悟和適應,在于用法理來引導和指導各個部門法學,從而在這個過程中發展法理學。

二是他強調用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法理學研究,建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理學。為此,既應當反對教條主義式的、"貼標簽式""語錄式"的對待馬克思主義,也應當反對全盤否定馬克思主義對中國法學和法理學的指導地位。劉瀚教授認為,在中國從事法學研究,就必須堅持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法理學研究中的指導思想地位。

三是他強調要學習和借鑒人類法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劉瀚教授認為,民主、法治、人權、憲法等不是資產階級的專利,而是人類政治文明的共同成果,社會主義國家和馬克思主義者應當汲取這些積極成果,從自己的國情出發來借鑒和學習它們,使之為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中國法理學的繁榮發展服務。

四是他強調研究中國法理學的基本范疇和問題,同時注重法學與其他學科(如哲學、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等)的交叉研究,推動中國法理學的理論、方法和學術創新。一個最典型的例子,是劉瀚教授對開創中國"法政治學"的貢獻。

在劉翠霄、謝鵬程和溫珍奎合寫的紀念文章--《悼念劉瀚先生》一文中,是這樣評價劉瀚教授在創立中國法政治學方面的成就的:現實的需要正在呼喚著法學與政治學新的綜合,一個新的邊緣學科--法政治學的孕育,一種新的研究路徑和方法論的確立和成長。它不是向"國家與法的理論"的回歸,而是蘊含著法學與政治學分工的新趨勢:法學更加注重微觀層面的合法性問題,政治學則更加注重宏觀層面的合理性問題;它也不同于二十世紀中期西方興起的法律政策學,把法律作為"社會中權力決策的總和",而是把法律作為政治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主張把法律放在特定的政治架構和政治生態環境中來研究。法政治學作為法學與政治學交叉與結合的產物,能夠使我們將微觀的法學思路與宏觀的政治思路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更加切實可行的新的理論和思路。劉瀚教授在《中國社會科學》發表《法學中的政治學問題》,正式提出建立法政治學的倡議。雖然劉瀚教授來不及提出一個完整的法政治學理論體系,但其內核和框架都完全具備,作為交叉學科的法政治學已經噴薄欲出,為后人深化和推進法政治學研究搭建了廣闊的舞臺。劉瀚教授是當之無愧的中國法政治學奠基人。我當時作為《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的副總編輯,曾審讀并對上述論文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議,同時也獲得了"先睹為快"的享受。從一個學術期刊編輯的角度來看,他們對劉瀚教授的評價是相當到位的。

作為領導的劉瀚教授

多年以來,劉瀚教授都是我的領導:他在法學研究所法理學研究室擔任室主任時,我是研究室的成員;他擔任法學研究所和政治學研究所聯合黨委書記時,我是法理學研究室的副主任和黨支部書記;他擔任"民主問題研究中心"副主任兼辦公室主任時,我是劉瀚教授的副手--辦公室副主任;他擔任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秘書長時,我是副秘書長;他擔任法理學研究會會長時,我任秘書長(后來任副會長);作為成員,我還參加了劉瀚教授主持的多項國家課題。可以說,我的進步和成長與劉瀚教授近二十年的領導、扶助、關懷是分不開的。

那么,作為領導的劉瀚教授有什么特點?我的感受和看法是:

--平易近人,全無"領導"的架子。或許劉瀚教授從來就沒有把自己視為官本位(或者"學霸")意義上的"領導",或許劉瀚教授從來就認同了"領導就是服務"的理念,或許他的人生哲學與他的現代"民主""平等"的政治哲學本來就是相通一致的……。總之,大凡與劉瀚教授交往過的人,尤其是那些后生晚輩們,都覺得他沒有任何"官架子"。和藹可親、平易近人、慈眉善目、豁達開朗、熱情待人,是他作為領導、更是作為長者的風范。

--以身作則,寬容大度。與劉瀚教授合作共事,是輕松、愉快和愜意的。你不用過多地顧慮做錯了什么而受到他的批評,也不用擔心在你盡力之后完不成任務,因為劉瀚教授會用自己以身作則的行動,默默地為你糾錯,事后再曉之以理;或者耐心細致地指導你完成任務,絕無諷刺挖苦之言。劉瀚教授身為領導,我多次聆聽過他講述自己遵循的"領導"信條: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記得有一次赴某地參加法理學年會,承辦單位提出,因為劉瀚教授參加年會是為了研究會的工作,因而要免除他的住宿費和會務費,他堅持要與大家一視同仁,固執地按照會議統一標準交了各項費用。在同一次年會上,有的研究生提出經濟有困難,劉瀚教授就與承辦單位多次商量,合情合理地解決了他們的經濟困難問題。

--認真履責,堅持原則。劉瀚教授是一位盡職盡責的領導,對于上級布置的任務、自己承擔的課題、職責范圍的事項,他都會恪盡職守,想方設法地去完成。這方面的事例很多,就拿最近的幾件事來說吧。第一件,二OO三年初,法理學研究會在哈爾濱召開換屆年會。會前劉瀚教授正在北京醫院全面檢查身體,為了保證年會的順利召開,他中間抽空參加并主持了這次非常重要的年會,返回北京后旋即知道自己被查出"噴門癌"。第二件,二OO四年七月中旬,我到醫院探望劉瀚教授,他病得十分嚴重,體瘦如柴,與過去的他判若兩人,但還惦記著民主問題研究中心的課題,囑咐我們要安排好有關活動并抓緊完成相關課題。第三件,劉瀚教授七月三十日辭世時,我在外地講學。回京后聽說,他臨終前牽掛并交代的事項之一,是如何完成他主持的中國社會科學院的重大課題,我還慶幸地被劉瀚教授指定為該課題結項的鑒定專家。在劉瀚教授擔任各種角色的領導中,類似的事例不勝枚舉。

他不僅認真履行職責,而且堅持原則。一個記憶猶新的話題,是劉瀚教授任職黨委書記時,多次強調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同時注意把意識形態(政治)問題與學術問題區分開來;如果不能明確區分時,要盡可能地當作學術問題來對待,切忌動輒上綱上線。這種理念,對于在法理學研究中營造寬松的學術環境至為重要。

作為學者的劉瀚教授

我與劉瀚教授的關系,不僅是學生、下屬,后來也發展為法理學界的學仁。站在一個年輕學者對年長學者學習和觀察的立場上,可以看到作為學者的劉瀚教授的許多特質。

作為學者,劉瀚教授十分注重調查研究。他常說,法理學研究一定要了解國情,為此就應當做調查研究,要到生活和實踐中發現問題,尋找答案。劉瀚教授是這樣說的,在時間和精力允許的情況下,他也是這樣做的。一九九一年,為了完成"依法行政研究"的社科院課題,我和劉瀚教授第一次合作前往福建調研。那次為期半個月左右的考察,學到的許多東西已經記不太清了,但有一點印象很深刻的,就是劉瀚教授在調研閑暇時,經常戴著老花鏡,拿一個手掌大小的袖珍游戲機放在他那突顯的油肚上把玩,在當時還沒有接觸過那東西的我看來,此舉顯得很新潮、很時尚。另一次是他和夏勇教授到海南做"小政府,大社會"課題的調研,回來后劉瀚教授講了許多所見所聞和看法,其中一些被提煉成觀點后寫進了《"小政府大社會"的理論與實踐:海南政治體制與社會體制改革研究》一書。那次海南調研的成果,對于我們思考和實證研究中國現代市民社會與法治建構的關系,很有助益。還有就是在我們共同參加的"民主問題研究"課題中,劉瀚教授不僅多次參加調研,而且常常發表一些很深刻的見解。例如,關于中國基層民主進程與經濟發展的相關性問題,劉瀚教授提出,中國經濟發達地區和經濟落后地區的基層農村民主,與經濟中等發達地區的基層農村民主相比,其發展程度似乎并不高,因此需要實證地研究中國經濟發展與民主政治發展之間究竟是什么樣的關系。

作為學者,劉瀚教授十分注意團結法理學界的絕大多數學仁。他不搞門戶之見,不排斥異己,而是求同存異,鼓勵平等討論,百家爭鳴。這是劉瀚教授一向秉持的立場和原則,也是他能夠在法理學研究會深孚眾望、團結帶領大家開展學術活動的重要保證。只要是學術問題,在法理學研究會的會議上通常都可以獲得平等的發言機會,但絕不允許進行人身攻擊。為了培養和扶持法理學界的后起之秀,劉瀚教授主張法理學年會的優秀成果獎向四十五歲以下的年輕人、女性學者傾斜,并經過努力把這一獎項"升格"為中國法學會"省部級"獎。

作為學者,劉瀚教授也是講授法制課的專家。對于教授而言,語言表達和演講是一門不可或缺的藝術;對于成天同文字打交道的研究員而言,尤其如此。劉瀚教授是一位講授法制課的出色的演說家。他曾多次為各級領導干部講授法制課,最重要的一次是被邀到人民大會堂為國家領導人和全國人大常委們講授《法學理論的幾個基本問題》。侃侃而談,深入淺出,旁征博引,理論聯系實際,生動活潑,引人入勝,是劉瀚教授講授法制課的一大特色。在劉瀚教授的口中,法理學復雜的問題簡單了,枯燥的問題生動了,思辨的問題通俗了,抽象的問題易懂了,具體的問題理論化了……。無論是干部還是群眾,無論是學生還是學者,都能認同劉瀚教授的表達方式,能夠在他輕松而又嚴謹的演說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東西。

斯人已乘黃鶴去。

不,劉瀚教授沒有走!他用六十九個春秋為我們塑造了當代學者做人、做事、做學問的楷模;他用畢生心血為我們留下了無愧于他那個時代璀璨的法理學瑰寶;他用全部智慧、知識和行動詮釋了把中國建設成為現代法治國家這一崇高理想和追求的時代內涵;他用這本紙輕情重的《劉瀚文集》向親朋好友和法學界(法理學界)全體學仁獻上了最誠摯的祝福。

見書如見人。讓我們永遠銘記劉瀚教授吧!

本文為《劉瀚文集》(上海辭書出版社二OO五年版)一書的序言。

作者:李林

作于二OO四年十二月十日

本站系非盈利性學術網站,所有文章均為學術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權利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