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行政法學泰斗王名揚
發(fā)布日期:2010-04-27  來源:《檢察風云》2009年第2期  作者:張 偉、張 雪
這是2008年初一個朔冬的上午,當隨手輕掩房門,將刮面刺喉的北京寒流拒于門外時,我們終于到達了今天的目的地——惠新里的一套老式樸素的寓所。

  對面安詳坐在手扶椅上的老人,就是我們今天要拜訪的行政法學泰斗王名揚先生。我并非先生的弟子,沒有接受耳提面命的機會,也非攻讀行政法專業(yè)的學子,故無法更多從學術的角度考察先生深邃的思想。和大多數(shù)人一樣,我是通過先生的作品認識先生的。那時曾因寫一篇關于法國法方面的文章,手頭上收集了七八種資料,但細細閱讀推敲時,竟發(fā)現(xiàn)無一不是參考了先生的《法國行政法》。

  采訪前夕,師母孫景岐老師表示,由于年齡原因,先生現(xiàn)在只能使用紙筆交流。而今天我們圍在先生的膝下時,病魔已經(jīng)剝奪了先生這點僅剩的權利。對于我們的到來,先生露出了一絲禮儀性的微笑,這或許是目前先生的體力允許他所能做的唯一的事情了。隨即,先生又陷入了他那寂寥的無聲世界……

  蓄勢,十年一劍

  王名揚出生在軍閥割據(jù)、世事動蕩的民國初年。王家祖輩是老實巴交的農(nóng)民,老父親是鄉(xiāng)村教員。家境貧寒的王名揚是在族人的資助下才有了讀書的機會。放牛、打豬草等農(nóng)活占據(jù)了王名揚大部分的時間,從這空隙里擠出的時間里,王名揚如饑似渴地讀著一切可以獲得的書,王名揚的童年就是在這繁重的勞動和緊張的學習中度過的。慶幸的是,這種努力最終還是獲得了回報——初中畢業(yè)時,王名揚以全縣第一的成績考入了湘南五中,這意味著畢業(yè)后他可以獲得一個體面的教書先生的飯碗,而不必再像祖祖輩輩那樣面朝黃土背朝天了。1936年,王名揚師范畢業(yè),順理成章地成了一名小學教員,但他的志向好像并不限于此。一年后,王名揚考入了武漢大學攻讀法律本科,從此開啟了他或心酸或輝煌的學術人生。

  入學后不久,“盧溝橋事件”爆發(fā),抗日戰(zhàn)爭全面展開,武漢面臨失守淪陷。王名揚和當時許多愛國青年一樣熱血澎湃,正好這個時候國民黨華北抗戰(zhàn)部隊在武漢招政治工作人員,王名揚報了名,隨軍來到了山西靈石一帶,接受了國民黨的政工干部培訓。1938年培訓結束后,王名揚離開山西,此時武漢大學已遷到大后方四川樂山,王名揚幾經(jīng)輾轉,終于回到了母校繼續(xù)學業(yè)。

  1940年,王名揚大學畢業(yè),隨即考入(重慶)中央大學,師從當時的行政法權威,留美博士張匯文攻讀行政學和行政法學碩士學位,1943年獲得該學位,并順利在武漢大學法律系執(zhí)教,但王名揚的志氣似乎也不局限于此。1946年,他又考取了國民黨政府的最后一批公派留學生,從1948年赴法留學,到1958年回歸故國,王名揚在法國整整待了十年。可以說,這十年改變了他的一生,成為日后歷盡坎坷和學術騰飛的總源頭。

  法國是行政法的母國,法制史學界一般以法國國家參事院的成立作為行政法產(chǎn)生的標志。經(jīng)過數(shù)年行政法博士課程的緊張學習,1955年,在巴黎大學導師埃贊曼的指導下,王名揚完成了其博士論文《公務員的民事責任》,并順利通過了由眾多法國行政法權威組成的答辯組的答辯。獲得博士學位以后,王名揚再接再厲,又在法國東方語言大學學習了三年俄文和日文。

  此時的王名揚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自己的祖國,可是由于當時中法尚未建交,聽到的消息、看到的報紙多是來自中國臺灣,王名揚對新中國充滿了渴望。時機很快就來了,1956年新中國在法國舉行國際博覽會,王名揚主動擔任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博展團團長李涿之的法語翻譯。日后的回憶中,王名揚一直認為這是他一生中最值得引以為榮的事情。此后,為了進一步向外界宣傳新中國,王名揚還擔任了以在法華僑為主要讀者群的《僑眾》責編,不遺余力地向海外同胞展示新中國真實的面貌。在日內(nèi)瓦會議上,周恩來總理向海外留學生發(fā)出了報效祖國的號召,王名揚積極響應這一號召。1958年在周總理的直接關懷下,王名揚秘密從中國駐瑞士大使館取得護照,只身回到了闊別已久的祖國。在他的行李中,除了一臺半導體收音機以外,其余全部都是厚重的書籍。

  磨煉,浮沉春秋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人生往往會有太多的無奈。1958年王名揚回國后,正趕上“反右”和“教改”,經(jīng)過“反右”的沖擊,這時的政法界已經(jīng)缺乏必要的兼容并包精神,排斥一切外國的東西,王名揚的處境可想而知。王名揚剛剛回國時,對國內(nèi)的局勢并不了解,加之其秉直的個性,所以回國后不久就被人揭發(fā)了數(shù)條“反動言論”,1960年11月21日,北京政法學院“國家與法”黨支部列舉了王名揚“極其反動”的幾大“罪狀”:一、回國后從未主動交代其國內(nèi)外社會關系;二、對黨的知識分子政策反抗、抵觸;三、對各種運動抵觸不滿,對政治十分抵觸;四,聽資本主義國家廣播,可能是美國之音,而且聽時將門關上,有人找他也不開門;五、差不多每天吃過晚飯后出去,干什么不清楚,11點才回來;六、對工資待遇級別不滿;七、對黨的各項措施均不滿意;八、暑假中有緊急翻譯任務,領導叫他參加,他說暑假是他的,他還有自己的事情要辦。

  事實表明,至少在1962年北京政法學院解散前,國內(nèi)法學教育的政治色彩濃于學術成分,回國后的這段時間里,王名揚并沒有多少研究學術的空間。所以王名揚到來不久即一腔委屈:“我現(xiàn)在感覺非常空虛,從前所學的東西,現(xiàn)在很多不能應用了。對于新東西的學習又才開始,程度實在太淺了,情緒上不免伴有青黃不接時期的苦悶。”也正由于如此,王名揚才不經(jīng)意地給人留下了“反動”言論,如“自從胡風事件發(fā)生以后,海外許多知識分子引為警惕,像胡風這樣與共產(chǎn)黨有淵源而且‘左傾’的人尚有問題,其他人就不必說了”等等。

  盡管王名揚是留法博士,學富五車,但基于種種原因,回國后,他被分配到了北京政法學院,但并沒有能夠走上法學教育的講臺,反而不得不接受了四年的“洗腦”,意識形態(tài)高于一切,洗不好腦的不能教法律。“由于王名揚留法十年,受萬惡的資本主義毒害太深”,組織對他的結論是“腦子洗得不好,不能教法律”,隨即,王名揚被調到了北京外貿(mào)學院(現(xiàn)對外經(jīng)貿(mào)大學),成了一名法語教員。從此,法語課上多了一名講課妙趣橫生的外語老師,法學教研領域卻少了一位杰出的科研人員。

  “文革”中王名揚被定性為“里通外國”,理由是與法國友人通信。這項罪名讓他失去了十幾個春秋的人身自由,被視為“牛鬼蛇神”關入“牛棚”,多年辛辛苦苦寫就的書稿在動亂中也被付之一炬。1969年,王名揚被下放至河南固始縣和息縣的“五七干校”,開始了十年的勞動改造生涯。

  當我們向孫景岐老師問起這辛酸的十年時,孫老師講,當時外經(jīng)貿(mào)學院的許多老同志都去河南固始縣“五七干校”了,她在1969年的時候曾去探望過王名揚。“五七干校”掛有“學校”的名,其實并沒有校舍、老師,更不會開課程,他們在那里成天下地干活。因為家屬到來,組織上將王名揚從集體宿舍搬出來,暫時給他們一間當街的門面房。那段時間,看著王名揚瘦弱單薄的身體在田間地頭奔波,她不禁淚流滿面。但當著王名揚,她依舊微笑著鼓勵說:“再熬一段時間吧,國家不會讓一個博士總擔大糞的。”

  出山,老驥伏櫪

  1958年王名揚回國被分配在北京政法學院,在填報“工作的可能范圍”一欄時,王名揚填寫道:“資產(chǎn)階級行政法、法學理論、國際法,可以一面準備一面工作;資產(chǎn)階級民法、刑法及憲法,略加準備即可工作;資產(chǎn)階級商法,準備后即可工作。”學貫中西,公、私法貫通如斯者實屬罕見。正如孫景岐老師所言,“國家是不會讓一個博士一直擔大糞的”,國家的確沒有忘記王名揚的淵博學識。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的法制建設百廢待興,62歲的王名揚再次煥發(fā)了勃勃的學術生命力。他參加了我國第一部行政法統(tǒng)編教材《行政法概要》的編寫工作。由于當時國內(nèi)對“行政行為”一章的編寫認識尚淺,王名揚挺身而出承擔了該章節(jié)的編寫。

  該書出版以后,中國政法大學熱情邀請王名揚返校任教,當時的王名揚已經(jīng)由一個年輕的學者變成了兩鬢帶霜的老先生,王名揚婉言謝絕了回去任教的請求。但當聽到前來請王名揚“出山”的應松年教授問“愿不愿意帶出新中國第一屆行政法研究生”時,王名揚幾乎不假思索地答應了,此時王名揚已經(jīng)67歲了。孫老師回憶這段時間時說:“他這個人在學問上不放松,寫書都是抓緊時間,沒其他事情就坐那邊寫。那時他的精神狀態(tài)十分好,每天早上起得很早,穿個單褲跑步鍛煉,冬天也是這樣。”

  在接下來的12年中,王名揚文思泉涌,老驥伏櫪,以讓所有年輕學者汗顏的速度和不能望其項背的質量,迅速推出了《英國行政法》、《法國行政法》、《美國行政法》。這三部合計近200萬字的巨著奠定了王名揚在中國行政法學界不可比擬的地位,其作品的知名度和引用率可以說明一切。有兩位教授曾對此作過統(tǒng)計。一位是北京大學教授蘇力,他在《從法學著述引證看中國法學》中說,僅僅在1998年至2002年間,王名揚的著作五年合計引證高達494次,這其中著作引證就達491次,在整個中國法學界排名第八位。“他引最多的教科書型著作”中,王名揚的《美國行政法》當之無愧地排在第一位,他引達到194篇;在“他引最多的教科書型著作”前20名的清單中,王名揚的《英國行政法》排在第12位,他引達到104篇。另一位是清華大學教授何海波,他通過自己近日來對王名揚教授在各法學核心刊物上的引用率的統(tǒng)計,證明了在我國行政法領域“王名揚時代”的存在和經(jīng)久不衰。王名揚像“普羅米修斯”,將行政法治的許多概念(如越權原則、陽光政府、行政救濟、正當法律程序、行政訴訟及聽證等等)和精髓“盜”到中國,從而影響了我國的一代法學人。如果說人的自然生命通過子女來延續(xù),當官的政治生命通過秘書來延續(xù),那么,學者的學術生命則通過自己的學術著作或作品來延續(xù)。從這個意義上說,王名揚做到了。

  在2005年2月,陳夏紅訪問王名揚時,王老表示,1985年他作為中國政法大學行政法研究生的導師時,苦于教學材料奇缺,產(chǎn)生了一個個人的學術計劃,即打算在有限的時間里,完成五部行政法學作品,即《英國行政法》、《法國行政法》、《美國行政法》、《比較行政法》和《中國行政法》。但是,時光流逝,“五部作品”的藍圖如今看來已不可能實現(xiàn)。1987年出版《英國行政法》的時候,他71歲;兩年后,又出版《法國行政法》時,他73歲;等到1995年出版《美國行政法》時,他已經(jīng)是快80歲的人了。原計劃的第四本書《比較行政法》書稿已有四章,但令人痛心的是,王老已離我們遠去了。

  尾聲,幽幽愿憾

  據(jù)孫景岐老師介紹,王名揚在1997年不小心摔倒過一次,并引發(fā)了腦溢血,搶救過來以后,王名揚身體就一直不好。

  每天早晨9點左右是王老精神最好的時間,我們正趕在這個時候,當時王老看上去雖瘦骨嶙峋,但面目紅潤,腰桿筆直。待我們兩個多鐘頭的訪談接近尾聲時,王老已經(jīng)體力不支,身體微微向一側傾斜了。我們心疼王老,將他扶到了床上。

  臨行之前,我再次環(huán)顧了這套曾產(chǎn)生了一顆學術之星的古樸寓所:簡陋的兩居室套間,水泥地面因經(jīng)年累月的摩擦而發(fā)出白亮光澤,房間略顯狹窄,擺著床、柜等必要家具,唯一能夠證明這間房屋不平凡經(jīng)歷的是那個書櫥,那也是王老一生最珍愛的財富。如今,書櫥的門把手上已經(jīng)積了一層薄薄的灰,我猜想,可能再也沒有人去開啟這扇學術之門了。

摘自《檢察風云》2009年第2期

本站系非盈利性學術網(wǎng)站,所有文章均為學術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權利問題請與我們聯(lián)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