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排從左至右:姜明安、龔祥瑞、陳興良、王建平。后排從左至右:陶景洲、劉鳳鳴、李啟家、王紹光、李克強(照片由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姜明安提供)
龔祥瑞老師是上海人,所以講的是一口帶有上海口音的普通話。龔老師當時給我們開設的是外國憲法與比較憲法課,他講課充滿激情,聲音洪亮,臉上表情生動、豐富、多變,嘻笑怒吼,幽默風趣,全可以在一堂課上表現出來,酣暢淋漓,無所顧忌,所以經常聽得我們一愣一愣的,注意力全部被吸引了過去。我們小組愛好攝影的何山,就將龔老師在課堂上的各種表情拍攝了下來,到現在為止看到的人,都無不拍案叫絕。
由于龔老師上課效果極佳,所以一門課上下來,將我們班上的許多同學都吸引過去了。本來對民商法、法律思想史、刑法感興趣的人,如陶景洲、李克強、陳興良、王紹光、姜明安、李啟家、劉鳳鳴、王建平等人,都被吸引到了龔老師的周圍。許多人后來也都受到龔老師的欣賞,經他推薦到國外攻讀研究生。有的則受他影響,開始從事憲法行政法的教學和研究,姜明安就是一位。
我當時因為一心想回上海,沒有考慮出國,對憲法行政法當時也沒有太大的興趣,所以我沒有參加龔老師組織的興趣小組。因此,和龔老師接觸不多,但因為都是上海人的緣故,我也去過他家幾次。
現在回憶起來,印象最深的是我為了考華東政法學院的碩士研究生,向他請教考試方法的那一次。他對我說,他在華政沒有認識的老師,但考研究生有技巧,就是要去琢磨他們老師的研究興趣和方向。他知道我想報考徐軼民老師的外法史專業,他就說:“你要將徐老師所編寫的著作、發表的論文以及油印的教材、講稿等搞到手,把它們弄熟悉了,甚至把它們都背出來,你就不怕了,保證你考高分。”然后他就和我講道理:考試和研究不一樣,考試就是死記硬背,而研究可以有自己獨立的思想,要有自己的觀點。他非常自信地對我說,你聽我的話沒有錯,保證你考上。后來,我按照他的思路去復習,果然,在華政考試得了第一名。
大學畢業后,我和龔老師在學術會議上見過幾次面。感覺到他在當時中央倡導的政治體制改革中非常活躍,寫了不少關于西方憲政與法治方面的論文。對此,我是非常關注的,他的西方國家文官制度,比較憲法與行政法,以及西方司法制度等著作,我都一一珍藏。
另外,我感覺他的身體也非常好,雖然在讀大學時有一次他告訴我,他曾經有過胃出血,住過醫院,但后來恢復得很好。不幸的是,沒有過多久,他就患病去世了。真的是很可惜。
應該說,龔祥瑞老師的經歷是非常坎坷的。他是英國工黨領袖拉斯基的學生,在英國倫敦經濟與政治學院畢業,和王鐵崖先生是校友,也是當時北方最為著名的法學家錢端升的三大弟子之一(還有兩位就是王鐵崖、樓邦彥)。但是他后來和錢、王、樓三位先生的關系都鬧僵了,原因是在1957年“反右運動”中,他站出來揭發了錢先生,結果,其他三位先生都被劃為右派,而他卻逃過了一劫。也因此,龔老師為許多人所輕視。但是,客觀地說,在“反右運動”(包括文化大革命)那種扭曲人心靈的特殊時期,妻子揭發丈夫、子女批判父母的現象比比皆是,龔老師這么做,或許也有許多無奈和苦衷吧。
龔老師對新中國憲政與法治的發展,還是作出了許多貢獻的。因為如此,我才寫下了這些文字,以示對先生在天之靈的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