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愛刊如子的潘念之——回憶潘老與《政治與法律》
發布日期:2009-09-20  來源:《上海社會科學院院報》  作者:封曰賢

懷念法學前輩潘念之

潘念之

懷念法學前輩潘念之

我國第一部法學?圃~典《法學詞典》第一次編委會合影,前排左起:駱靜蘭 丘日慶 周子亞 潘念之 解鐵光 張友漁 芮沐 曾昭瓊 陳盛清 巢峰 王珉燦

原上海社會科學院顧問潘念之同志于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那時全國共產黨員只有500多人),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革命老前輩。他在政法學界享有崇高的聲譽,素有“南潘北張”之稱,就是南方為潘念之,北方為張友漁。我們對他十分崇敬,稱他為潘老。他在1979——1984年間任法學所副所長,持法學所工作。他嚴謹審慎的工作態度,一心為事業的工作精神,堪稱楷模。我有幸于1982年3月起,從籌辦創刊到出版發行《政治與法律》期間在潘老直接領導下工作,他兢兢業業的敬業精神和一絲不茍的辦刊風格,使我難以忘懷。

一是說《政治與法律》的刊名。潘老十分重視所辦刊物的名稱,他征求了所內外許多專家學者和政治部門領導同志的意見,希望他們為刊名建言,他從許多刊名中斟酌再三,挑選了幾個,要求內涵有政治學與法學的意思,報送上級領導部門審批,最后由時任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兼本院黨委書記洪澤同志拍板,那就定名為《政治與法律》,潘老興奮不已連聲叫好。因為當時社會上有一股新時尚?似乎法律可以不講政治的思潮,其實任何政黨都是講政治的,法律本身就是一種政治,離不開政治的。同時,這個刊名也符合鄧小平同志關于政治學、法學都要“補課”的講話精神。所以,潘老就同編輯部同志一起根據這個刊名確定辦刊宗旨,運作各項編輯業務,使《政治與法律》成為將政治學與法學融于一爐的全國唯一的一家政法類刊物,這同潘老的辦刊指導思想是分不開的。

潘老對《政治與法律》編輯部的工作十分關心,從選題的確定到組稿,編稿等都傾注了他的大量心血。為了給作者撰稿提供思路,發動本所研究室的同志為刊物出題目,并吸收所外專家意見,由編輯部歸納整理成數百個思考題,最后由潘老定稿,印制成冊數千份,分發給政法學界專家學者和有關單位,這既使編輯部工作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又給作者以啟發,提供了方便,受到他們的熱烈歡迎。對于組稿潘老也悉心認真,他到外地出席有關政治學、法學的學術性會議,往往會給刊物組織一批稿子。有時候為了適應形勢的需要,他親自給知名學者寫信,要求他們為《政治與法律》寫稿,這給《政治與法律》提高質量,擴大社會影響發揮了重要作用。潘老的字有功夫,專業知識有功底,對編輯工作悉心指導,親自操作,字斟句酌,一絲不茍,有時候身體不適,也要編輯部同志把重要稿子給他修改,審定。對于研究生的稿子,潘老也關懷備至,認真對待,有的還整段整段加以重寫,充實、修改,直到能達到發表要求為止。潘老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要求研究生不要將連自己也不滿意的稿子往編輯部送,體貼編輯處理稿子的難處,在潘老的嚴格要求下,他所培養的研究生中現在有的已成為上海法學界的領軍人物。特別令人感動的是,當潘老晚年身患絕癥在病榻上還看稿子,改稿子,找《政治與法律》編輯部同志談稿子。他這種視事業重于生命,愛刊如子的敬業精神,永遠是晚輩敬仰和學習的榜樣。

潘老愛刊如子的敬業精神還表現在對待刊物的出版發行工作上。在有人看來,只要把稿子編好就行了,出版發行嘛,還不是一些事物性工作,做的好不好關系不大。潘老不這么看,他說這是不對的,總是諄諄教誨我們,出版發行工作做的好不好,是關系到刊物能否站住腳,能否生存下去的大問題,人家不知道你的刊物,不買你的刊物,你在政法學界就站不住腳,就要被淘汰。所以潘老強烈的事業心在《政治與法律》的發行工作中也有突出表現,潘老除了要求在本市和全國主要黨報和法制報刊上刊登《政治與法律》的征定廣告以外,還要求以編輯部名義向全國縣級以上公、檢、法、司機關、黨政機關,政法部門、高等政法院校(系)、黨校、律師公證團體以及圖書館等單位寄送《政治與法律》的征訂單3萬張,這3萬張的印刷、信封、郵資、勞務費,再加上廣告費,就是一筆不小的支出。有人提出這樣做值不值得,會有效果嗎?對此,潘老斬釘截鐵地嚴肅指出,經費用在發展事業上就值得,不用在發展事業上花一分錢也不值得。發3萬張征訂單就是要使全國政法有關單位都知道上海社會科學院有一本《政治與法律》,即使人家不訂你的刊物,這也是一個收獲,這就是效果。在潘老的關心下,《政治與法律》創刊不久,發行量呈上升的趨勢,最多時達34000多本。至于出版方面,潘老也是行家。他一方面鼓勵年輕同志大膽工作,另一方面,又細心具體地作指導。諸如,哪個標題字大了,哪個標題字小了,哪兒字跡深了,哪兒字跡淺了,哪兒行距寬了,哪兒行距窄了,哪個版面過于呆板等等。他都要具體過問,耐心指導,力求把刊物辦活,辦出風格,辦出特色。

潘老愛刊如子的敬業精神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懷念他,紀念他,就是要讓他的這種精神代代相傳,發揚光大。

封曰賢供稿

2006.2.4

附一:

潘念之生平

潘念之(19021988),又名楓涂、湘澄,新昌石磁鄉(今儒岙鎮)石磁村人。1919年,入浙江省立第四師范學校,因思想激進,,被校方逼迫離校。后考入上海江蘇第二師范學校,畢業后在寧波崇德小學任教,同時組織雪花社,出版《寧波評論》。1923年,經張秋人介紹參加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次年轉為中共黨員,先后任寧波團地委書記,主編《火曜》周刊。1925年五卅慘案后,任上海閘北區團委委員,在上海大學附中任教。1926年3月,任國民黨浙江省黨部常務委員、組織部長,兼任中共黨團書記。1928年,遭國民黨通緝逃亡日本,就學于東京明治大學法學部。1929年回國,在上海加入自由大同盟、左聯、社會科學家同盟。一·二八淞滬戰役后,先后赴福建、河南、安徽、汕頭等地教書。1935年重返上海,任天馬書店編輯,主編抗日書刊,鼓動民眾抗日。又赴西南、西北開展抗日救亡運動。1938年5月,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主任科員,負責抗日宣傳隊工作?箲饎倮,在上海從事中共上層統戰工作和情報工作,任教于上海中華工商?茖W校和上海法學院。建國后,先后任華東行政委員會參事室副主任、中央華東局統戰部政治處處長。1953年,受開除黨籍的錯誤處分。1955年后,任華東政治學院和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1979年平反,恢復黨籍,任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所長、上海政法學院副院長、上海市政治學會會長、中國法學會顧問、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委員等職。潘老長期從事政治學和法學研究,為我國政治學和法學基本理論的建設和普及做了大量工作,被譽為法學、政治學領域的開拓者,主要作品有《現代社會發展史》、《世界思想家名人大辭典》、《憲法論初步》、《關于加強社會主義的法制問題》等,主編《法學》雜志、《外國法學知識譯叢》叢刊,組織編寫《法學詞典》、《中國大百科全書·法學卷》等。

附二:

著名法學家潘念之逝世
  新華社上海3月22日電 我國著名法學家、原上海社會科學院顧問潘念之,因患癌癥,于3月10日在上海逝世。今天下午,上海各界人士500余人前往龍華殯儀館,向這位優秀的中國共產黨黨員的遺體告別。
  走完了人生87年歷程的潘念之,是浙江省新昌縣人。他1925年便成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是我黨寧波地區工作的開辟者之一。大革命失敗后,他遭國民黨通緝,流亡日本,就學于東京明治大學法學部。歸國后,他積極進行爭取民主和宣傳救亡的活動?箲痖_始,他奔赴祖國的西南、西北從事抗日救亡活動,后來受黨指派從事統一戰線工作和地下秘密斗爭。新中國成立后,他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建設奮發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潘念之同志對法學、政治學造詣很深,對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建設卓有建樹。多年來,他結合我國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需要,撰寫了大量有關民主與法制的論文,主編了有關的論著,對一些重大法律的制定提出了很有見地的意見和建議。他還曾主編《法學》雜志、《辭海(政治法律分冊)》、《政治與法律》和《國外法學知識譯叢》,參加并領導編寫《法學詞典》和《中國大百科全書·法學卷》,為我國法學與政治學基本理論的建設和普及做了大量工作,在學術界享有很高的聲譽。
  (1988年3月24日《人民日報》)

附三:

說到教師節,我還想在此懷念我的一位沒有見過面的導師,他叫潘念之,當時是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所長、華東政法學院副院長、上海市法學會名譽會長,上海市政治學會會長、中國法學會顧問。我大學畢業時報考了他的研究生,由于外語差了幾分而落榜,在我心情很不好的時候,我收到了他的親筆信,他鼓勵我好好復習,希望在明年的錄取名單里看到我。但是分配到學校后,學校規定3年內不準報考研究生,等到第四年時,我在人民日報上看到了悼念潘念之的文章。作為一名中國著名的法學家,能夠寫信給一名普通的落榜生,其人性的偉大在我后來的工作和生活中產生了善良的影響。

新浪博客

本站系非盈利性學術網站,所有文章均為學術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權利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