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也青,水也清,人在山陰道上行,春云處處生。”明代戲劇家湯顯祖曾這樣刻畫“最后江南秘境”麗水之秀美景象。
現如今,麗水依舊山青水清、藍天白云,但在麗水法院,此“云”已非彼云。
沐浴著浙江大地數字化改革之春風,麗水法院上空的這朵“云”顯得如此引人注目:她蘊含著ODR、移動微法院、數字法庭、數字工作室、數字展廳、數字指揮中心、融媒體中心等多種智慧“大腦”,在麗水市跨山統籌、創新引領、問海借力三大發展新戰略浪潮中,譜寫出山區法院借數字化改革東風變道加速、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創新詩篇。
在2020年最高法發布的評價報告中,麗水中院智慧法院建設綜合指數排名居全國中院第六名、浙江中院第一名。
麗水中院院長蔣衛宇近日向《法治日報》記者介紹說,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按照浙江高院智能化建設部署,麗水法院爭當現代化法院建設領跑者,以數字化改革撬動各領域各方面改革,讓數字賦能司法改革、社會治理,2018年以來,該院榮獲6項“國字號”榮譽,為浙江省“重要窗口”建設努力貢獻麗水法院力量。
全域統籌 數字賦能帶來高效便民
麗水地處浙西南山區,法院審理案件體量小、疑難復雜案件少、人員素質不均衡,一直默默無聞。
數字化改革為麗水法院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藍天白云,心曠神怡。走進麗水中院大樓,如同步入傳統現代交融的“天地人”數字法治殿堂:天是16樓麗法星空——融媒體中心,似是奔向法治彼岸的星辰大海;地是1樓訴訟服務中心——融全國首個法治文化禮堂與一站式現代化訴訟服務于一體;人是中間樓層的文化中心、數字工作室,盡顯以人為本、數字賦能的現代化審判新格局。
在一樓訴服中心,記者切身感受到了“智慧大腦”的魅力、效率:全程刷臉,窗口“柜臺式”叫號辦公、自助服務區配備智能化終端,12368熱線全天候接聽,10個調解工作室提供分層遞進解紛支撐,訴訟信息采集中心提供基礎數據保障……
以數字化改革推動現代司法服務水平提升,通過全業務網上辦理、全流程閉環管理、全方位智能服務,使決策更科學、辦案更高效、服務更周到、管理更精準——這便是麗水法院的改革之道。
麗水中院常務副院長柳啟東說:“司法領域如何實施‘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改革?我們的做法是以數字化改革推進全域統籌發展,實現均質化發展,為群眾提供普惠、共享的優質司法服務。”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挑戰,青田、景寧、慶元等地探索建成“共享法庭”,跨域庭審把法庭搬到了群眾家門口。
慶元縣位于麗水市最南部,一借款合同糾紛當事人吳某對此感慨頗深:“從慶元跑到麗水市區開庭,來回至少要費一整天工夫。有了‘共享法庭’后,本地可就近參加線上庭審,方便多了。”
中國生態茶鄉松陽縣古市人民法庭,外觀生態典雅,4個中式風格四合院被劃分為審判、訴訟服務、辦公、生活、法治長廊5大區塊,內在更是智能化程度不同尋常。數字化立案、數字化調解、智能化合議,使茶事糾紛98%就地化解在家門口,茶農、茶商對此交口稱贊。
改革破題 數字賦能激發審判活力
數字賦能改革,麗水法院的生態系統、審判活力得以全面激活,機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由此駛入快車道。
2020年9月28日,麗水中院數字工作室建成啟用。工作室內,有1臺智能會議平板、1套最新式數字語音識別設備和10臺分機終端,現代科技感撲面而來。
“顯示有擔保單位的那張借條。”話音剛落,那張借條就在浩繁的電子卷宗中被精準定位,喚醒顯示在大屏幕上。
“在這里,可實現在線合議、網上庭審、智慧黨建等多場景無縫轉場。語音識別技術不僅取代了書記員記錄,還架起了智能人機交互橋梁。”該院審判管理處副處長吳斌邊演示邊介紹道,類案查詢、筆錄自動入卷、裁判文書智能生成等嶄新功能,相當于給法官配備了一名眼疾手快、聰慧高效、公正無私的好幫手。
麗水地域面積大,基層法院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有的法院員額空缺,長期虛位以待;有的法院員額緊缺,法官助理入額希望渺茫。
這個一度令人煩惱的問題,如今得到了破解。
麗水中院人事處處長潘曉霞介紹,借助數字化改革,2020年,麗水中院探索開展法官員額動態智能管理,在全市范圍內開展法官員額、政法專項編制劃轉調劑,重新組合人力資源,有效解決了一些基層法院的燃眉之急,及時補齊了工作短板。
數字化改革還撬動了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
吸納基層法院探索創新之舉,麗水中院借助數字化改革,推出了核心戰斗力指數考評體系,即以“一本通”為載體,內容涵蓋服務大局、審執質效等9個板塊、30余項重點工作,所有業績全部進行量化考評,大大激發了各基層法院和所有干警活力,帶來了各項工作比學趕超的喜人新局面。
數字化改革改變了管理方式,推進了機關內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也帶來了案件審判執行質效的大提升。比如,麗水中院自主研發的“執行秘書”管理模塊,公開22個流程節點、建有“黑、黃、紅”三色甄別預警機制,全程實時監管、智能推送,讓群眾真正看得見、感受到法院判決執行的公平正義。
2020年,麗水法院正常審限內結案率99.9%、服判息訴率92.4%,名列全省第一。
創新制勝 數字賦能助推訴源治理
爭當現代化法院建設領跑者,就是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讓非訴挺在訴訟前,能調則調、該立則立、當判則判,注重訴源治理,實現案結事了。
以創新開路,麗水中院聯合銀行、保險、司法行政部門,在各縣矛調中心建立金融糾紛調解平臺,開展訴前調解,3150件金融糾紛通過訴前調解得以成功化解,有效阻斷了金融風險外溢,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
縉云古城素有“黃帝縉云,人間仙都”美譽。縉云縣法院依托微信小程序,開發了“云治”矛盾糾紛調處“一站式”掌上平臺,集云上解紛、法律援助、普法資訊等多項服務于一體,為全縣261個行政村、社區,提供全天候“云”服務。
筧川是一個以花海經濟聞名的美麗鄉村,在變富變美過程中也遇到成長的煩惱。陳某負責村務管理,27名村民不滿他侵占土地征收補償款,連日追討無果,向“云治”平臺求助。專職聯絡員、值班法官徐步茜獲悉后,第一時間奔赴村里調解。兩天后,27件即將涌入法院的案件得以成功化解在訴前,村民們順利拿到了補償款。
古樸清幽的蔡和村,擁有近千年“和文化”。遂昌法院在此開展基層社會治理“信用村”建設試點,一旦發生糾紛,當事人掃一掃門前的二維碼或者撥打“和團”服務電話“100”,就有“和團”成員上門解紛,老百姓足不出戶就可找到說法。
推廣蔡和村經驗,全縣20個鄉鎮已普遍開展“信用村”建設,其中蔡和村所在的蔡源鄉18戶信訪戶已全部息訴罷訪,矛盾糾紛比去年下降了一半。
2020年,麗水全市法院新收各類案件67038件,同比下降15.5%,訴前糾紛化解率58.3%,居全省第一。去年底,浙江省委政法委在慶元縣召開現場會,推廣麗水市數字賦能推進訴源治理的新探索新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