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陽市警方10月8日發布通報,今年國慶、中秋假期期間,該市男子高某某攔截婚車索要錢財涉嫌違法,被警方抓獲。經查,高某某10月2日和4日在城區內多次攔婚車索要錢財,其行為已經涉嫌違法。
類似的“趁囍打劫”被依法懲治者并非個案。如去年5月,浙江長興縣三名老人攔截婚車強討“喜錢”不給不讓走,短短1小時內就有5批婚禮車隊被截停,數次造成該路段交通堵塞,而涉事三名老人被當地警方處以行政拘留4日。由此可見,攔截婚車即便有時并無惡意,但其存在的法律風險須引起重視。
從法律層面來講,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行人不得扒車、強行攔車或者實施妨礙道路交通安全的其他行為。治安管理處罰法同樣規定,反復糾纏、強行討要或者以其他滋擾他人的方式乞討的,可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基于此,迎親車隊被素不相識者攔截要錢,對于當事人來講,完全可以報警處理,以維護自身權益。
從情理角度講,在民間雖然攔截婚車的風俗其目的就是為了沾一沾喜氣。不過,有的人行為已經超出了“陳規陋俗”的范疇。比如,有的攔住婚車索要煙、紅包等,甚至不給就不放行。如此,不僅給主家辦喜事帶來干擾,更有可能因此鬧得雙方不愉快。攔截婚車看似是風俗,一旦過度就是對他人權益的侵害。
誠如媒體評論認為,攔婚車要紅包,別拿陋習不當違法,其中道理不言而喻。遏制這樣的趁“囍”打劫行為,一則有賴于相關部門的整治。去年以來,多地開展嚴厲打擊攔截婚車專項行動,對于維護交通秩序、遏制不良陋習,以及懲治不法行為起到了積極作用。
二則有賴于移風易俗深入推進。政府相關部門及媒體當做好相關知識的普及。比如,攔截婚車之所以有市場,一方面在于有些人不知道其中的利害關系,尤其是法律風險;另一方面在于法不責眾的心理存在。所以,既要做好相關法律知識的普及,又有必要加強對婚育新風的積極引導,從而減少趁“囍”打劫現象的發生。
另外,受害者也應善于主動維權。唯有讓違法行為得到應有懲治,類似的攔擋婚車戲耍、索要香煙、紅包、飲料或現金等現象才能大幅減少。(楊李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