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3年的CLSCI期刊發文情況,中國法學創新網在采納法學學術前沿團隊統計報告的基礎上,繼續委托其團隊結合往年法學創新網的統計標準進行了進一步的更新和核定,最終確定了2023年CLSCI期刊發文統計分析系列報告。如發現有數據信息不準確或評價不妥之處,請發郵件至:zgfxcxw@163.com
五院四系優勢明顯 新興院校亮點突出
——學科建設均衡度:各高產單位入選學科數量表現
教育部將法學二級學科劃分為:法學理論、法律史、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刑法學、民商法學(含:勞動法學、社會保障法學)、訴訟法學、經濟法學、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國際法學(含:國際公法、國際私法、 國際經濟法)和軍事法學共10類。但為了更好展示學科特性、參考不同知名法學院教研室劃分、與法學創新網保持一致、延續報告觀察以往劃分標準,綜合考慮,本次觀察將學科領域劃分如下,共計14類。
由于不同學科存在邊界性、交叉性,新興研究不斷產生等原因,難免存在同一篇論文可以歸屬不同領域、本觀察歸類與讀者理解不同的情形,需要說明敬請讀者理解。本次觀察分類,以本報告上述14類領域劃分為原則,以作者自身專業領域、研究方向、所屬單位與教研室為輔助,部分直接征求作者本人意見,進行個別調整,力求最貼近作者、讀者認識。
考慮到多所高校在評價學科發展時,會參考該領域法核論文發文量是否能達到國內前10位,所以以下各學科領域年度高產單位將統一列舉前10位;如遇末位有多個單位數量并列,將一并列舉。但考慮到部分學科發文總數較少,高產單位列舉將設置2篇及以上的底線要求。將以上各學科領域高產單位匯總,可以觀察到各單位學科建設均衡度情況。各學科領域第一名的單位,相應學科領域將加粗以示區別。詳見下表。
從整體情況來看,2023年共有47家單位有學科入選高產單位,相較于2022年減少5家單位。共有27家單位有2個及以上學科入選高產單位,相較于2022年增加1家單位。其中,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仍然位列各高產單位入選學科數量前三甲,展示出頭部院校二級學科建設齊頭并進的雄厚實力。“五院四系”占據各高產單位入選學科數量前十的單位中的八所,同樣體現了老牌院校在二級學科建設質量和均衡度上的巨大優勢。除此之外,從各高產單位入選學科角度來看,新興院校的學科建設亮點仍然突出。例如,以上海交通大學的法理學和行政法學、南京大學的民法學和國際法學、東南大學的行政法學、浙江大學的刑事訴訟法學、華南理工大學的經濟法學為代表的新興院校二級學科,連續兩年均入選高產單位學科,體現了這些院校在二級學科建設上取得的突出成績。值得注意的是,各學科領域第一名的單位仍然集中于北京地區的頭部院校,京外其他院校廣泛存在著“有高原而無高峰”的問題,在建設高峰學科上仍需持續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