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2年的CLSCI期刊發文情況,中國法學創新網在采納法學學術前沿團隊統計報告的基礎上,繼續委托其團隊結合往年法學創新網的統計標準進行了進一步的更新和核定,最終確定了2022年CLSCI期刊發文統計分析系列報告。如發現有數據信息不準確或評價不妥之處,請發郵件至:zgfxcxw@163.com
老中青學者梯隊結構合理
法大人大華政高產三甲
——2022年度CLSCI來源期刊高產學者觀察
法學全領域發文量在5篇及以上的高產作者,共計29位。從單位來源來看,分別來自中國人民大學(4位),清華大學(4位),北京大學(3位),華東政法大學(2位),中國法學會(2位),武漢大學(2位),上海政法學院(2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吉林大學、南京大學、天津財經大學、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上海交通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大學、中央財經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四川大學、煙臺大學、天津大學、山東師范大學各1位。部分學者來自多個單位。從學科領域來源來看,分別來自法理學(6位),刑法學(6位),行政法學(4位),民法學(4位),環境法學(3位),經濟法學(2位),法律史(1位),商法學(1位),刑事訴訟法學(1位),民事訴訟法學(1位)。其余學科沒有上榜。
綜合考慮到高產的學術規律,2022年度法學領域高產學者的標準定為發文量在3篇及以上,據此,法學領域高產學者共計133位。
從單位來源來看,分別來自中國政法大學(13位),中國人民大學(11位),華東政法大學(11位),北京大學(10位),中國社會科學院(7位),武漢大學(7位),清華大學(6位),吉林大學(6位),上海交通大學(5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5位),西南政法大學(4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4位),南京大學(3位),山東大學(3位),中央財經大學(3位),上海政法學院(3位),天津大學(3位),中國法學會(2位),四川大學(2位),復旦大學(2位),蘇州大學(2位),廣東財經大學(2位),浙江大學(2位),廣州大學(2位),上海財經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西北政法大學、上海社會科學院、南京師范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河海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深圳大學、安徽財經大學、江西財經大學、天津財經大學、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南大學、湖南大學、煙臺大學、山東師范大學、北京物資學院各1位。部分學者來自多個單位。
從學科領域來源來看,分別來自民法學(22位),法理學(19位),刑事訴訟法學(17位),刑法學(16位),行政法學(13位),憲法學(9位),環境法學(8位),民事訴訟法學(7位),經濟法學(6位),商法學(5位),知識產權法學(5位),法律史(4位),國際法學(4位),社會法學(2位)。部分學者來自多個領域。(詳見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