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法學期刊引證分析報告 ——基于“北大法寶—法學期刊庫”引證研究
發布日期:2020-12-22  來源:北大法律信息網

  作者 | 北大法寶法學期刊研究組

  感謝北大法律信息網副總編郭葉對本文的指導

  “北大法寶”于2020年11月制作完成了 《法學期刊引證分析報告——基于“北大法寶—法學期刊庫”引證研究》 ,該報告已在中國法學會法學期刊研究會2020年年會上正式發布。北大法律信息網編輯部副主任、《北大法律信息網文粹》副主編孫妹受邀參會并作發言。現將報告全文奉上,歡迎批評指正。

  摘要:法學期刊作為法學學術研究的主要陣地,研究法學期刊的引證情況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本文以“北大法寶—法學期刊庫”作為統計源,綜合CLSCI/CSSCI(含擴展板)/北大中文核心/AMI綜合4種期刊評價標準,結合期刊實際出刊情況同時排除歷史過刊,選取了192家[1]期刊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法學專刊、法學集刊、英文刊、高校學報及社科類綜合刊2017年、2018年發表的法學文章在2019年的引證統計,分析法學期刊整體被引情況、高被引期刊、高被引文章、高被引作者及所屬機構等,總結歸納高被引期刊的共同特征,以期為法學期刊的發展提供相應的實證依據。

  關鍵詞:法學期刊;學術影響力;期刊評價;引文分析;引證研究

  一、2017-2018年期刊整體被引情況

  192家統計源期刊中包含法學專刊81家、法學集刊54家、英文刊4家以及高校學報及社科類綜合刊53家,2017-2018年總發文量22427篇,其中被引期刊共150家(法學專刊78家、法學集刊23家、英文刊1家、高校學報及社科類綜合刊48家),被引文章6048篇,累計被引14955次。 從年度情況來看,2017年被引文章2979篇(總占比49.3%),被引頻次7206次(總占比48.2%);2018年被引文章3069篇(總占比50.7%),被引頻次7749次(總占比51.8%)。通過數據分析,192家期刊2018年相較2017年被引文章上升90篇,被引頻次上升543次。

  (一)核心期刊被引文章占八成,被引頻次占九成

  通過2017-2018年被引文章6048篇統計,被引文章以法學核心專刊為主,非核心尤其集刊和英文刊相對較少。150家被引期刊中核心期刊100家(法學專刊47家、法學集刊12家、高校學報及社科類綜合刊41家),被引文章5048篇(總占比83.5%),被引頻次13557次(總占比90.7%);非核心期刊50家(法學專刊31家、法學集刊11家、英文刊1家、高校學報及社科類綜合刊7家),被引文章1000篇(總占比16.5%),被引頻次1398次(總占比9.3%)。

  

  (二)法學期刊、高校學報及社科類綜合刊被引文章量和被引頻次均有上升

  2018年法學期刊、高校學報及社科類綜合刊在被引文章量和被引頻次上均比2017年略有上升。從被引文章量上看,102家被引法學期刊(含法學專刊、法學集刊、英文刊)2017-2018年被引文章5367篇,其中2018年被引文章2702篇,占比50.3%,相較2017年被引文章上升37篇。48家被引高校學報及社科類綜合刊(法學文章)2017-2018年被引文章681篇,其中2018年被引文章367篇,占比53.9%,相較2017年被引文章上升53篇。

  從被引頻次上看,102家被引法學期刊(含法學專刊、法學集刊、英文刊)2017-2018年被引頻次13457次,其中2018年被引頻次6903次,相較2017年被引頻次6554次上升349次。48家被引高校學報及社科類綜合刊(法學文章)2017-2018年被引頻次1498次,其中2018年被引頻次846次,相較2017年被引頻次652次上升194次。

  

  (三)被引文章學科分布情況

  2017-2018年被引文章涉及民商法學等14個學科,主要集中在民商法學、刑法學、訴訟法學、理論法學、司法制度、經濟法學6個學科,累計被引頻次12433次,占比83.2%。

  憲法學、行政法學、國際法學、環境法學4個學科2017-2018年被引頻次2357次,占比15.7%。勞動與社會保障法、法律史學、安全法學、軍事法學4個學科2017-2018年被引頻次165次,占比1.1%。

  

  2018年累計被引頻次7749次,相較2017年上升543次。其中刑法學、理論法學、司法制度、經濟法學、憲法學、勞動與社會保障法、 安全法學等7個學科2018年比2017年均略有上升。民商法學、訴訟法學、行政法學、國際法學、環境法學、法律史學、軍事法學等7個學科2018年比2017年有所下降。

  

  二、高被引期刊分析[2]

  圍繞高被引期刊的分析主要從被引頻次、被引文章量和篇均引三個維度進行分析。根據北大法寶的引證統計分析結果,從被引頻次來看,高被引期刊主要集中在《中國法學》等26家法學核心專刊。 被引頻次均在200次以上,占總體被引量的六成以上, 其中前五位分別為《中國法學》《法學》《法學研究》《政治與法律》《法律科學》。從被引文章量來看,被引100篇以上有《法學》等21家法學專刊,占總體被引文章量的近一半。從篇均引來看,篇均引2次以上的期刊共12家,“法學三大刊”[3]篇均引都在4次以上。

  (一)高被引期刊被引頻次分析

  1.高被引期刊集中在《中國法學》等26家法學核心專刊,總占比68%

  根據引證統計結果,192家統計源期刊中被引期刊共150家,其中102家法學期刊(含法學專刊、法學集刊、英文刊)合計被引13457次;48家高校學報及社科類綜合刊合計被引1498次。從期刊類型上看,102家被引法學期刊中包括核心期刊59家和非核心期刊43家。

  從被引頻次上看,200次以上的期刊共計26家,合計被引10172次,總占比68%。其中被引頻次在600次以上的期刊共5家,分別是《中國法學》《法學》《法學研究》《政治與法律》《法律科學》,累計被引頻次3384次,其中《中國法學》被引頻次最高,812次。被引頻次在300次至599次的期刊共11家,分別是《東方法學》《法學評論》《法學家》《中外法學》《華東政法大學學報》《法商研究》《當代法學》《比較法研究》《清華法學》《法學雜志》《政法論壇》,累計被引頻次4153次。被引頻次在200次至299次之間的期刊共10家,分別是《中國法律評論》《法律適用(理論應用)》《知識產權》《中國刑事法雜志》《河北法學》《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現代法學》《法制與社會發展》《法學論壇》《行政法學研究》,累計被引頻次2635次。

  

  2.高校學報及社科類綜合刊中《中國社會科學》(法學文章)被引頻次達306次

  從期刊類型上看,48家被引的高校學報及社科類綜合刊中核心期刊41家(占85.4%),非核心期刊7家(占14.6%)。其中,被引頻次30次以上的期刊共有17家,合計被引1139次,總占比7.6%,《中國社會科學》(法學文章)被引頻次最高,306次。被引頻次50-99次的期刊有《浙江社會科學》等8家,合計被引531次,總占比3.6%;被引頻次30-49次的期刊有《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法學文章)等8家,合計被引302次,總占比2%。

  

  (二)高被引期刊被引文章量分析

  1.被引文章100篇以上有《法學》等21家法學專刊,總占比47.3%

  102家被引法學期刊的被引文章共5367篇。被引文章在100篇以上的期刊共21家,合計被引文章2865篇,總占比47.3%。其中,被引文章150篇以上期刊有6家,分別是《法學》《政治與法律》《河北法學》《法律適用(理論應用)》《法學雜志》《中國法學》。《中國法學》被引文章150篇,占其發文量的81.1%。被引文章100-149篇的期刊有《法律科學》等15家(被引文章1803篇),50-99篇的期刊有《法學論壇》等22家(被引文章1556篇)。

  

  2.高校學報及社科類綜合刊(法學文章)被引文章20篇以上13家,總占比6.2%

  48家被引高校學報及社科類綜合刊(法學文章)的被引文章共681篇。被引文章20篇以上期刊13家,合計被引374篇,總占比6.2%。其中被引文章40篇以上期刊2家(合計被引文章84篇),分別是《中國社會科學》《浙江社會科學》,《中國社會科學》被引文章44篇,占其法學文章發文量的97.8%。被引文章20-39篇的期刊有《江西社會科學》等11家,合計被引文章290篇。

  

  (三)高被引期刊篇均引分析

  從2017—2018年篇均引來看,篇均引2次上的期刊共12家,“法學三大刊” 篇均引均在4次以上。其中《中國社會科學》(法學文章)6.8次、《法學研究》4.8次、《中國法學》4.4次。

  從法學期刊上看,篇均引在4次以上的期刊共2家,分別是《法學研究》《中國法學》。篇均引在2-4次的期刊共9家,分別是《法律科學》《法學家》《清華法學》《中國刑事法雜志》《東方法學》《中外法學》《比較法研究》《法學評論》《當代法學》。篇均引在1-2次的期刊共13家,分別是《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華東政法大學學報》《政治與法律》《法學》《法商研究》《法制與社會發展》《政法論壇》《行政法學研究》《現代法學》《中國法律評論》《法學論壇》《交大法學》《知識產權》。

  

  從高校學報及社科綜合刊物(法學文章)上看,篇均引6.8次的1家為《中國社會科學》。篇均引在1-2次的4家,分別是《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浙江工商大學學報》《浙江社會科學》。

  

  三、高被引文章及學術研究熱點分析

  通過高被引文章及高被引期刊特色欄目以及研究熱點的分析,可以看到二者相輔相成,呈現出高度一致性。高頻詞中出現次數較多的是人工智能、個人信息、民法典等熱點問題,在法學期刊中都有策劃相應的特色專題欄目。

  (一)被引頻次10次以上文章178篇,單篇最高被引頻次66次

  2017-2018年法學期刊被引文章為6048篇,總被引頻次14955次。其中被引頻次10次(含10次)以上的文章共178篇,總占比僅2.9%;合計被引頻次2705次,總占比18.1%。

  

  被引頻次30次以上的文章共8篇。被引最多的是吳漢東教授在《法律科學》2017年第5期發表的《人工智能時代的制度安排與法律規制》,被引頻次66次。第二位是程嘯教授在《中國社會科學》2018年第3期發表的《論大數據時代的個人數據權利》,被引頻次42次。被引頻次30次至39次的文章共6篇,被引頻次215次。張文顯教授在《清華法學》2017年第4期發表的《法理:法理學的中心主題和法學的共同關注》,被引頻次37次。另外,被引頻次20次至29次的文章共19篇,被引頻次453次。被引頻次10次至19次的文章共151篇,被引頻次1929次。

  

  (二)高被引文章主要來自《中國法學》等32家,高被引文章在20篇以上有2家

  被引頻次10次(含10次)以上的文章共178篇,涉及期刊共32家(法學專刊28家,高校學報及社科綜合期刊4家)。其中高被引文章(10次以上)20篇以上的期刊共2家,分別是《中國法學》22篇,被引頻次331次;《法學研究》20篇,被引頻次313次。被引文章10-19篇的期刊共4家,分別是《東方法學》13篇,被引頻次216次;《法學評論》13篇,被引頻次184次;《法律科學》12篇,被引頻次262次;《中國社會科學》10篇,被引頻次158次。

  

  (三)被引頻次10次以上文章集中在民商法學、刑法學、訴訟法學,總占比66.5%

  2017至2018年被引頻次在10次(含10次)以上被引的文章178篇(被引頻次2705次),涉及民商法學、刑法學、訴訟法學、理論法學、憲法學、司法制度、經濟法學、行政法學、環境法學、國際法學共10個學科。

  高被引文章(被引10次以上)相對集中在民商法學、刑法學、訴訟法學3個學科,合計被引文章113篇,合計被引頻次1799次。其中民商法學被引文章46篇,被引頻次819次(占比30.3%);刑法學被引文章41篇,被引頻次589次(占比21.8%);訴訟法學被引文章26篇,被引頻次391次(占比14.5%)。

  

  (四)被引文章研究熱點集中在“人工智能”“個人信息”“認罪認罰”等內容

  通過對6048篇被引文章中的14593個關鍵詞進行統計,被引頻次在100次以上的高頻詞共計13個,分別為“人工智能”“個人信息”“認罪認罰”“土地經營權”“民法典”“監察委員會”“監察體制”“大數據”“民法總則”“三權分置”“值班律師”“智能機器人”“網絡犯罪”。

  被引文章學術研究熱點相對集中在“人工智能”“個人信息”“認罪認罰”“土地經營權”4個方面研究。其中“人工智能”關鍵詞被引頻次707次,被引文章79篇;“個人信息”關鍵詞被引頻次577次,被引文章66篇;“認罪認罰”關鍵詞被引頻次346次,被引文章66篇;“土地經營權”關鍵詞被引頻次334次,被引文章34篇。

  

  (五)被引文章學術研究熱點專題欄目設置情況

  學術熱點在法學期刊的欄目設置與專題策劃上有非常直觀的體現。2017-2018年多家期刊通過設置常設欄目或特色專題關注學術研究熱點。

  從法學期刊來看,有7家期刊開設“人工智能”相關特色專題,分別是《法律科學》《法學》《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河北法學》《華東政法大學學報》《上海政法學院學報》《西南政法大學學報》,被引文章21篇,被引頻次263次。有10家期刊開設“認罪認罰”相關特色專題,分別是《東方法學》《法律適用(理論應用)》《法商研究》《法學雜志》《法治研究》《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華東政法大學學報》《政法學刊》《中國法學》《中國刑警學院學報》,被引文章26篇,被引頻次241次。有5家期刊開設“監察制度”相關特色專題,分別是《法律科學》《法學論壇》《法學評論》《法學雜志》《政治與法律》,被引文章9篇,被引頻次116次。有6家期刊開設“個人信息”相關特色專題,分別是《東方法學》《法律適用(理論應用)》《法學論壇》《法學研究》《河北法學》《華東政法大學學報》,被引文章11篇,被引頻次112次。有16家法學期刊開設“民法典”相關特色專題,分別是《當代法學》《東方法學》《法律科學》《法律適用(理論應用)》《法商研究》《法學》《法學論壇》《法學雜志》《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華東政法大學學報》《交大法學》《經貿法律評論》《蘇州大學學報(法學版)》《知識產權》《中國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學報》,被引文章26篇,被引頻次106次。

  《東方法學》《法律適用(理論應用)》通過組織專題共同關注 “認罪認罰”“個人信息”“民法典”“網絡犯罪”學術熱點,被引文章17篇。

  

  

  從高校學報及社科類綜合刊(法學文章)來看,有5家期刊開設“個人信息”相關特色專題,分別是《甘肅社會科學》《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浙江社會科學》《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被引文章12篇,被引頻次57次。有4家期刊開設“人工智能”相關特色專題,分別是《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求是學刊》《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浙江社會科學》,被引文章8篇,被引頻次51次。有2家期刊開設“監察制度”相關特色專題,分別是《河南社會科學》《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被引文章4篇,被引頻次36次。有2家期刊開設“民法典”相關特色專題,分別是《甘肅社會科學》《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被引文章4篇,被引頻次19次。

  

  四、高被引作者及所屬研究機構分析

  圍繞高被引作者分析主要從高被引作者的被引頻次、被引文章量、所屬機構、職稱分布以及期刊分布等進行了多維度的深入分析。

  (一)被引頻次在30次以上的高被引作者有60位

  2017-2018年被引文章共計6048篇,涉及作者3668位。被引頻次30次以上的高被引作者有60位,被引文章520篇,合計被引頻次3324次,占比22%。

  從被引頻次上看,被引頻次在100次以上的,作者有4位,被引文章77篇;被引頻次在70次-99次的,作者有10位,被引文章133篇;被引頻次在50次-69次的,作者有9位,被引文章84篇。被引頻次在40次-49次的,作者有13位,被引文章90篇;被引頻次在30次-39次的,作者有24位,被引文章136篇。被引頻次在30次以下的,作者有3608位,被引文章5526篇。

  

  (二)高被引作者來自25家研究機構,以教授為主

  從所屬機構來看,60位作者涉及研究機構共25家。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有12位,清華大學法學院有9位,中國政法大學有7位,華東政法大學有6位,北京大學法學院有4位,武漢大學法學院有3位。四川大學法學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天津大學法學院、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法學院、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和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各有2位。東南大學法學院、中國法學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暨南大學法學院、上海財經大學法學院、南京大學法學院、大連海事大學法學院、廣州大學法學院、吉林大學法學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各有1位。

  從高被引作者的職稱分布來看,60位作者中有55位教授,2位副教授,2位講師,1位博士研究生。

  

  (三)高被引作者的被引文章來自72家期刊

  被引頻次在30次以上的60位作者的文章涉及期刊共72家,其中核心期刊61家(法學專刊39家,法學集刊2家,高校學報及社科類綜合期刊20家),被引文章491篇,被引頻次3056次;非核心期刊11家(法學專刊9家、法學集刊2家),被引文章29篇,被引頻次268次。

  法學期刊中被引文章在20篇以上的有8家期刊,分別是《比較法研究》《法學》《中外法學》《法學研究》《政治與法律》《中國法學》《法學評論》《中國法律評論》,文章量183篇。被引文章在10-19篇之間的有12家期刊,分別是《政法論壇》《法學雜志》《法律科學》《清華法學》《環球法律評論》《中國刑事法雜志》《東方法學》《法學家》《華東政法大學學報》《現代法學》《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人民檢察》,文章量180篇。被引文章在5-9篇之間的有9家期刊,文章量58篇。被引文章在5篇以下的有23家期刊,文章量43篇。

  

  高校學報及社科類綜合刊中被引文章在10篇以上的有1家期刊為《中國社會科學》,文章量12篇。被引文章在4-9篇的有4家期刊,分別是《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浙江工商大學學報》《中州學刊》《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文章量21篇。被引文章在2-3篇的有7家期刊,文章量15篇。被引文章2篇以下的有8家期刊,文章量8篇。

  

  五、高被引期刊的共同特征

  本文通過研究2017-2018年法學期刊引證情況,發現在法學期刊的引證存在著一些規律,比如高被引期刊和高被引作者大多集中在特定的范圍,高被引文章與法學期刊的欄目策劃及學術熱點研究上呈現出高度一致性。這些高被引期刊呈現出一些共同的特征:

  首先,高被引期刊集中在《中國法學》等26家法學核心專刊,被引頻次總占比達到六成以上,被引文章總占比近五成。這些高被引期刊在引領法學前沿、推動法學理論創新和法學研究繁榮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其次,在學術熱點研究上,法學核心期刊通過選題策劃、欄目設置,充分發揮引領法學研究的“指揮棒”作用。這些高被引期刊大多都通過設置特色專題、特色專欄或專刊等方式,關注“人工智能”“認罪認罰”“監察制度”“個人信息”“民法典”等學術熱點研究,引領著法學研究的方向。

  再次,從文章數量來看,這些高被引法學核心期刊年度總體發文量比較穩定。結合高被引作者和高被引文章的期刊分布來看,這些高被引期刊因為自身的獨特優勢,同時擁有高被引作者和高質量文章,期刊自身發展方面形成良性循環。

  最后,法學核心專刊非常重視通過自有新媒體和第三方平臺進行期刊的宣傳和學術傳播。這些高被引期刊絕大多數都已開通期刊官方微信公眾號,同時也很注重利用“北大法律信息網”“法學學術前沿”等第三方平臺進行多平臺傳播,增加曝光度,最終實現良好的新媒體傳播效果。

  結語

  通過“北大法寶—法學期刊庫”引證研究,再次印證了法學核心期刊是法學學術研究的重要陣地,在引領和服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研究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相信隨著學術期刊質量、編輯策劃以及傳播能力的不斷提升,法學期刊將會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發揮更大的作用。

  注釋:

  [1]截止2020年7月31日,“北大法寶—法學期刊庫”已收錄期刊228家,綜合CLSCI/CSSCI(含擴展板)/北大中文核心/AMI綜合4種期刊評價標準,結合實際出刊情況同時排除歷史過刊,選取了192家期刊作為統計源。

  [2] 本部分統計說明:因版權原因,《環球法律評論》《政法論叢》《國際經濟法學刊》暫未列入高被引期刊分析。

  [3] “法學三大刊” 篇均引:《中國社會科學》(法學文章)6.8次、《法學研究》4.8次、《中國法學》4.4次。

責任編輯:徐子凡
本站系非盈利性學術網站,所有文章均為學術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權利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