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次 | 科研單位 | 總篇數 | 他發數 | 作者 | 期刊名稱 | 期數 | 文章標題 |
1 | 中國政法大學 | 11 | 6 | 解志勇 | 比較法研究 | 3 | 反向行政訴訟:全域性控權與實質性解決爭議的新思路 |
李季紅 | 政法論壇 | 1 | 庭審中心主義視角下的行政審判流程再造 | ||||
林鴻潮 | 政治與法律 | 4 | 個人信息在社會風險治理中的利用及其限制 | ||||
馬懷德 | 法學 | 9 | 中國行政法治四十年:成就、經驗與展望 | ||||
馬懷德 | 中外法學 | 5 | 改革開放四十年行政訴訟的成就與展望 | ||||
馬顏昕 | 現代法學 | 1 | 論公物公眾使用收費的標準 | ||||
石亞軍 | 政法論壇 | 2 | 深化機構和行政體制改革 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創新 | ||||
王青斌 | 法商研究 | 5 | 行政訴訟被告認定標準的反思與重構 | ||||
謝立斌 | 政法論壇 | 6 | 論國務院的職權立法權 | ||||
張力 | 政治與法律 | 8 | 黨政機關合署辦公的標準:功能、問題與重構 | ||||
趙鵬 | 比較法研究 | 4 | 搜索引擎對信息傳播的影響及其法律規制 | ||||
2 |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 7 | 7 | 曹煒 | 中國法學 | 6 | 環境監管中的“規范執行偏離效應”研究 |
曹煒 | 清華法學 | 2 | 轉基因食品風險規制中的行政裁量 | ||||
王貴松 | 法學研究 | 6 | 行政行為無效的認定 | ||||
王貴松 | 法制與社會發展 | 1 | 論行政訴訟的權利保護必要性 | ||||
王貴松 | 政治與法律 | 9 | 論我國行政訴訟確認判決的定位 | ||||
王留一 | 政治與法律 | 6 | 論行政立法與行政規范性文件的區分標準 | ||||
王世杰 | 政治與法律 | 6 | 論行政行為對刑事審判的拘束 | ||||
3 | 東南大學法學院 | 6 | 6 | 劉春 | 政治與法律 | 4 | 行政協議中“權利處分”條款的合法性 |
劉啟川 | 中外法學 | 2 | 獨立型責任清單的構造與實踐 | ||||
孟星宇 | 法學 | 9 | 風險治理視域下禁止性規范的正當性考量——以校園網貸“三部規范性文件”為切入 | ||||
熊樟林 | 中國法學 | 1 | 權力掛起:行政組織法的新變式? | ||||
于立深 | 中外法學 | 5 | 臺灣地區行政契約理論之梳理 | ||||
周佑勇 | 政法論壇 | 3 | 裁量基準的變更適用是否“溯及既往” | ||||
4 | 華東政法大學 | 5 | 4 | 陳越峰 | 法學研究 | 6 | 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的合作治理 |
渠瀅 | 中國法學 | 1 | 不動產被征收人參與權的價值定位與制度重構 | ||||
魏瓊 | 比較法研究 | 1 | 雙重改革背景下警察執法監督的新模式——兼論檢察監督與監察監督的協調銜接 | ||||
張璐 | 環球法律評論 | 5 | 環境司法專門化中的利益識別與利益衡量 | ||||
章志遠 | 法學 | 9 | 中國特色行政法法典化的模式選擇 | ||||
4 | 西南政法大學 | 5 | 5 | 陳翠玉 | 法學評論 | 5 | 政府誠信立法論綱 |
劉藝 | 法學研究 | 3 | 構建行政公益訴訟的客觀訴訟機制 | ||||
王學輝 | 政治與法律 | 5 | 行政法秩序下行政批示行為研究 | ||||
溫澤彬 | 政治與法律 | 9 | 論行政訴訟履行判決的重構 | ||||
張祺好 | 法學 | 2 | 互聯網新業態的“軟法”興起及其規制 | ||||
4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 5 | 4 | 查云飛 | 比較法研究 | 5 | 人工智能時代全自動具體行政行為研究 |
戚建剛 | 中外法學 | 4 | 反恐行政認定行為的不可訴性商榷 | ||||
譚冰霖 | 現代法學 | 1 | 論第三代環境規制 | ||||
譚冰霖 | 法學研究 | 4 | 環境行政處罰規制功能之補強 | ||||
張忠民 | 法商研究 | 6 | 能源監管生態目標的維度及其法律表達——以電力監管為中心 | ||||
4 | 中南大學法學院 | 5 | 5 | 陳海嵩 | 法制與社會發展 | 6 | 環境侵權案件中司法公正的量化評價研究 |
陳云良 | 政治與法律 | 5 | 基本醫療衛生立法基本問題研究——兼評我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草案)》 | ||||
胡紅玲 | 政治與法律 | 8 | 環境保護按日計罰制度適用反思與完善——以美國環境保護按日連續處罰制度為借鑒 | ||||
黃先雄 | 法商研究 | 4 | 我國行政訴訟中必要參加訴訟第三人制度之構建 | ||||
江必新 | 法學評論 | 1 | 礦業權法律關系調整中的國家干預和私人自治——兼論法律行為效力理論之重構 | ||||
8 | 南京大學法學院 | 4 | 4 | 彭岳 | 中外法學 | 3 | 分享經濟規制現狀及方法改進 |
沈小軍 | 法學 | 2 | 食品安全案件審理中法官的適度謙抑 | ||||
宋亞輝 | 法學 | 10 | 網絡市場規制的三種模式及其適用原理 | ||||
嚴益州 | 環球法律評論 | 6 | 德國《聯邦行政程序法》的源起、論爭與形成 | ||||
8 | 廈門大學法學院 | 4 | 4 | 胡蕭力 | 現代法學 | 3 | “鄰避”沖突的決策難題與法律疏解 |
李剛 | 法律科學 | 5 | 論稅務稽查局管轄權限的認定——基于法律解釋學的分析 | ||||
劉輝 | 法商研究 | 5 | 論互聯網金融政府規制的兩難困境及其破解進路 | ||||
孫麗巖 | 法律科學 | 5 | 警察用槍裁量權規制的法理與程序 | ||||
8 | 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 | 4 | 4 | 程雪陽 | 法學研究 | 6 | 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產權行使機制的完善 |
施立棟 | 法商研究 | 4 | 行政爭議調解過程信息的保密性規則之構建 | ||||
施立棟 | 政治與法律 | 3 | 糾紛的中立評估與行政復議委員會的變革 | ||||
石肖雪 | 法學家 | 5 | 作為溝通過程的行政聽證 | ||||
11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 | 3 | 3 | 王鍇 | 法學家 | 4 | 論行政事實行為的界定 |
王鍇 | 政治與法律 | 9 | 行政訴訟中變更判決的適用條件——基于理論和案例的考察 | ||||
王天華 | 中外法學 | 4 | 司法實踐中的行政裁量基準 | ||||
11 | 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 | 3 | 3 | 楊登峰 | 中國社會科學 | 9 | 行政改革試驗授權制度的法理分析 |
楊登峰 | 法律科學 | 1 | 法無規定時正當程序原則之適用 | ||||
張鵬 | 政治與法律 | 5 | 概括準用規則的合法性研判與規范化設置——以燃放煙花爆竹行為的拘留處罰為例 | ||||
11 | 上海政法學院 | 3 | 3 | 關保英 | 法學 | 12 | 行政相對人介入行政行為的法治保障 |
關保英 | 法學評論 | 1 | 行政法典總則的法理學分析 | ||||
關保英 | 現代法學 | 1 | 行政相對人基本程序權研究 | ||||
11 | 武漢大學法學院 | 3 | 3 | 范偉 | 政治與法律 | 9 | 行政黑名單制度的法律屬性及其控制——基于行政過程論視角的分析 |
江國華 | 法商研究 | 2 | 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合同性質及爭端解決機制 | ||||
彭霞 | 政治與法律 | 10 | 走向司法審查:行政解釋的困境與出路 | ||||
11 | 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 | 3 | 3 | 葛洪義 | 法學評論 | 3 | “地方法制”的概念及其方法論意義 |
鞏固 | 法學 | 10 | 公法責任視角下的土壤修復——基于《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分析 | ||||
章劍生 | 法學家 | 6 | 作為擔保行政行為合法性的內部行政法 | ||||
11 | 重慶大學法學院 | 3 | 3 | 鄧可祝 | 法學評論 | 2 | 重罰主義背景下的合作型環境法:模式、機制與實效 |
秦鵬 | 法律科學 | 2 | 未經行政審批之礦業權轉讓合同的效力認定:裁判實踐與應然路徑 | ||||
唐紹均 | 現代法學 | 2 | 論環境保護“三同時”義務的履行障礙與相對豁免 | ||||
17 | 北京大學法學院 | 2 | 2 | 沈巋 | 環球法律評論 | 3 | 行政機關如何回應公眾意見?——美國行政規則制定的經驗 |
俞祺 | 中國法學 | 6 | 復議機關作共同被告制度實效考 | ||||
17 | 東北財經大學法學院 | 2 | 2 | 丁軼 | 法學家 | 1 | 承包型法治:理解“地方法治”的新視角 |
劉福元 | 中國法學 | 3 | 城管柔性執法:非強制框架下的效益考慮與路徑選擇 | ||||
17 |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法學院 | 2 | 2 | 馬騰 | 法商研究 | 2 | 我國生態環境侵權責任制度之構建 |
石佑啟 | 中國社會科學 | 1 | 中國政府治理的法治路徑 | ||||
17 | 廣州大學法學院 | 2 | 2 | 蔣銀華 | 政法論壇 | 5 | 人權行政訴訟保障的路徑選擇及其優化 |
張澤濤 | 中國法學 | 5 | 行政違法行為被犯罪化處理的程序控制 | ||||
17 | 山東大學法學院 | 2 | 2 | 鄭智航 | 中國法學 | 2 | 網絡社會法律治理與技術治理的二元共治 |
鄭智航 | 政治與法律 | 5 | 行政法上不確定性法律概念具體化的司法審查 | ||||
17 | 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 | 2 | 2 | 杜群 | 現代法學 | 6 | 環境保護法按日計罰制度再審視——以地方性法規為視角 |
吳宇 | 法商研究 | 2 |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有效性的法律保障 | ||||
17 | 浙江財經大學法學院 | 2 | 2 | 陳無風 | 中國法學 | 2 | 司法審查圖景中行政協議主體的適格 |
錢葉芳 | 法學 | 4 | 論公共管制權——構成社會法核心范疇的新型國家權力 | ||||
17 |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 | 2 | 2 | 陳甦 | 清華法學 | 3 | 籍合組織的特性與法律規制的策略 |
盧超 | 法商研究 | 5 | 從司法過程到組織激勵:行政公益訴訟的中國試驗 | ||||
25 | 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 | 1 | 1 | 劉毅 | 政法論壇 | 5 | 電影審查或電影分級?——中美比較法視野的研究 |
25 | 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 | 1 | 1 | 邢鋼 | 比較法研究 | 2 | PPP項目中政府介入權法律問題研究 |
25 | 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 | 1 | 1 | 程琥 | 環球法律評論 | 2 | 我國網約車監管中的法律價值沖突及其整合 |
25 | 大連理工大學法律系 | 1 | 1 | 陳國棟 | 中外法學 | 3 | 作為公共資源配置方式的行政合同 |
25 | 復旦大學法學院 | 1 | 1 | 杜儀方 | 法商研究 | 2 | 行政賠償中的“行使職權”概念——以日本法為參照 |
25 | 甘肅政法學院 | 1 | 1 | 史玉成 | 現代法學 | 6 | 流域水環境治理“河長制”模式的規范建構——基于法律和政治系統的雙重視角 |
25 | 廣東財經大學法治與經濟研究所 | 1 | 1 | 李丹 | 政治與法律 | 10 | 從環保督察問題反思環境法治中的利益配置 |
25 | 廣東海洋大學法政學院 | 1 | 1 | 杜承秀 | 政治與法律 | 1 | 執法檢察建議機制法治化問題探析 |
25 | 廣東金融學院法學院 | 1 | 1 | 詹國旗 | 法學 | 10 | 我國社會救助資金供給法制的完善——基于財政政策的視角 |
25 | 廣西大學法學院 | 1 | 1 | 熊超 | 政法論壇 | 4 | 激勵機制在我國環保部門職責履行中的法律適用 |
25 | 貴州財經大學公管學院 | 1 | 1 | 吳帥 | 政法論壇 | 4 | 利益競爭下的政府間事權劃分:沖突與化解 |
25 | 河海大學法學院 | 1 | 1 | 王春業 | 法學 | 2 | 政府購買服務負面清單的法治之維 |
25 |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 | 1 | 1 | 耿玉娟 | 政治與法律 | 6 | 論房屋征收補償數額的合理性司法審查 |
25 | 華南師范大學法學院 | 1 | 1 | 孔繁華 | 政治與法律 | 4 | 授權抑或委托:行政處罰“委托”條款之重新解讀 |
25 | 華僑大學法學院 | 1 | 1 | 劉超 | 法學 | 1 | 環境行政公益訴訟訴前程序省思 |
25 | 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 | 1 | 1 | 胡幫達 | 中外法學 | 1 | 安全和發展之間:核能法律規制的美國經驗及其啟示 |
25 | 華中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 1 | 1 | 王虎 | 法商研究 | 1 | 風險社會中的行政約談制度:因應、反思與完善 |
25 | 吉林大學法學院 | 1 | 1 | 亓曉鵬 | 清華法學 | 6 | 行政法官疑難案件審理模型的建構——一項基于扎根理論的實證研究 |
25 | 江西財經大學法學院 | 1 | 1 | 吳鵬飛 | 政治與法律 | 12 | 中國兒童福利立法:時機、模式與難點 |
25 | 南開大學法學院 | 1 | 1 | 王瑞雪 | 法商研究 | 3 | 論行政評級及其法律控制 |
25 |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行政管理系 | 1 | 1 | 馬原 | 環球法律評論 | 1 | 基層信訪治理中的“法治”話語沖突——基于華北S縣的實證觀察 |
25 | 清華大學法學院 | 1 | 1 | 余凌云 | 中外法學 | 2 | 警察權的“脫警察化”規律分析 |
25 | 上海財經大學法學院 | 1 | 1 | 張淑芳 | 法學 | 4 | 行政處罰應當設置“從重情節” |
25 | 上海海事大學法學院 | 1 | 1 | 張先貴 | 法學家 | 4 | 我國土地用途管制改革的法理求解 |
25 | 四川大學法學院 | 1 | 1 | 李成 | 法學家 | 2 | 行政規范性文件附帶審查進路的司法建構 |
25 | 臺灣師范大學 | 1 | 1 | 陳新民 | 法學評論 | 5 | 論行政慣例的適用問題——評最高人民法院“廣州德發房產建設有限公司訴廣州市地方稅務局第一稽查局稅務處理決定案”判決 |
25 | 香港大學法學院 | 1 | 1 | 喬仕彤 | 清華法學 | 4 | 行政征收的司法控制之道:基于各高級法院裁判文書的分析 |
25 | 浙江工商大學法學院 | 1 | 1 | 劉東亮 | 中國法學 | 5 | 過程性審查:行政行為司法審查方法研究 |
25 | 中國法學會 | 1 | 1 | 江必新 | 中外法學 | 6 | 論良法善治原則在法治政府評估中的應用 |
25 | 中國海洋大學法學院 | 1 | 1 | 戴昕 | 中外法學 | 6 | 比例原則還是成本收益分析 |
25 |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政法學院 | 1 | 1 | 張小羅 | 政治與法律 | 11 | 制定我國《基因安全法》的重點與難點 |
25 | 中山大學法學院 | 1 | 1 | 黃澤萱 | 清華法學 | 5 | 現代風險治理框架下的民意困局及其出路探討——兼評張小燕等人訴江蘇省環保廳環評行政許可案 |
25 | 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 | 1 | 1 | 高秦偉 | 環球法律評論 | 4 | 美國政府信息公開申請的商業利用及其應對 |
中國法學會法治研究所對2018年CLSCI上發表的1443篇論文進行了初步分類,現向法學法律界同仁公開征求意見。對個別論文的初步分類如有異議,請直接在中國法學創新網發布頁面進行評論,或者致電我所。聯系人:王麗娟,電話:010-66511806;陳燕,電話:010-66188646。電郵:faxuepandi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