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次 | 科研單位 | 總篇數 | 他發數 | 作者 | 期刊名稱 | 期數 | 文章標題 |
1 | 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 | 9 | 9 | 王家駿 | 法律科學 | 1 | 我國保險法告知義務“全有全無模式”之批判與制度改革選擇 |
劉維 | 法商研究 | 4 | 論軟件干擾行為的競爭法規制——基于裁判模式的觀察 | ||||
侯利陽 | 法學 | 1 | 共同市場支配地位法律分析框架的建構 | ||||
許多奇 | 法學 | 5 | 中國財稅法學研究路徑審視與展望——基于2009~2017年CLSCI論文的統計分析 | ||||
朱軍 | 法學 | 7 | 認定“嚴重違反勞動規章制度”的因素及規范構成——基于相關案例的實證分析 | ||||
孔祥俊 | 法學家 | 1 | 論反不正當競爭的基本范式 | ||||
李劍 | 法學家 | 1 | 中國反壟斷執法機構間的競爭——行為模式、執法效果與剛性權威的克服 | ||||
李劍 | 法學評論 | 2 | 市場支配地位認定、標準必要專利與抗衡力量 | ||||
許多奇 | 法學研究 | 5 | 互聯網金融風險的社會特性與監管創新 | ||||
2 | 北京大學法學院 | 8 | 8 | 郭靂 | 中國法學 | 3 | 中國式影子銀行的風險溯源與監管創新 |
馬強偉 | 法學 | 3 | 環境污染侵權中預防性請求權的解釋與適用 | ||||
張守文 | 法學 | 8 | 改革開放與中國經濟法的制度變遷 | ||||
張守文 | 法制與社會發展 | 2 | 中國經濟法治的問題及其改進方向 | ||||
劉劍文 | 清華法學 | 4 | 學科突起與方法轉型:中國財稅法學變遷四十年 | ||||
彭冰 | 清華法學 | 6 | 重新定性“老鼠倉”——運動式證券監管反思 | ||||
郭靂 | 清華法學 | 6 | 證券執法中的公共補償——美國公平基金制度的探析與借鑒 | ||||
張守文 | 現代法學 | 6 | 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經濟法補缺 | ||||
3 | 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 | 6 | 6 | 邢會強 | 中國社會科學 | 4 | 內幕交易懲罰性賠償制度的構造原理與現實選擇 |
繆因知 | 法學家 | 3 | 資產管理內部法律關系之定性:回顧與前瞻 | ||||
邢會強 | 法學評論 | 3 | 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的目標定位與職能完善——以金融法中的“三足定理”為視角 | ||||
邢會強 | 環球法律評論 | 6 | 新三板市場的合格投資者制度及相關制度改革 | ||||
周游 | 清華法學 | 3 | 企業單位制變遷理路的厘清與反思 | ||||
邢會強 | 現代法學 | 1 | 新三板市場的法律適用與“新三板監管法”的制定 | ||||
4 | 清華大學法學院 | 5 | 4 | 張晨穎 | 中外法學 | 6 | 行政性壟斷中經營者責任缺位的反思 |
張晨穎 | 法商研究 | 2 | 壟斷協議二分法檢討與禁止規則再造——從軸輻協議談起 | ||||
沈朝暉 | 法學家 | 4 | 上市公司私有化退市的“安全港”制度研究 | ||||
周光權 | 環球法律評論 | 5 | 實務中對托盤融資行為定罪的誤區辨析 | ||||
張晨穎 | 清華法學 | 5 | 損失視角下的壟斷行為責任體系研究 | ||||
4 | 武漢大學法學院 | 5 | 5 | 孫晉 | 中國法學 | 6 | 謙抑理念下互聯網服務行業經營者集中救濟調適 |
寧立志 | 法商研究 | 4 | 《反不正當競爭法》修訂的得與失 | ||||
李安安 | 法學 | 5 | 地方債務置換風險分配的理論檢討與法治化改造 | ||||
崔曉靜 | 環球法律評論 | 5 | 論外籍高管雙重雇傭的個稅征收 | ||||
袁康 | 現代法學 | 3 | 主體能力視角下金融公平的法律實現路徑 | ||||
4 | 西南政法大學 | 5 | 1 | 胡元聰 | 現代法學 | 1 | 納稅信用修復制度的理論解析與優化路徑 |
肖順武 | 法學評論 | 5 | 混淆行為法律規制中“一定影響”的認定 | ||||
陳治 | 現代法學 | 2 | 邁向財政權實質控制的理論邏輯與法治進路 | ||||
肖順武 | 現代法學 | 3 | 從管制到規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的理念轉變與制度構造 | ||||
王煜宇 | 現代法學 | 5 | 金融監管腐敗:結構性制度成因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 ||||
4 |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 5 | 4 | 徐陽光 | 中國法學 | 2 | 破產程序中的稅法問題研究 |
邢海寶 | 法學 | 5 | 票據公示催告的限縮與轉向 | ||||
孟雁北 | 法學家 | 2 | 產業政策公平競爭審查論 | ||||
丁曉東 | 環球法律評論 | 4 | 平臺革命、零工經濟與勞動法的新思維 | ||||
姚海放 | 政治與法律 | 12 | 治標和治本:互聯網金融監管法律制度新動向的審思 | ||||
4 |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 | 5 | 4 | 王小梅 | 比較法研究 | 6 | 我國廣播影視規制對人權的保障及其完善 |
鐘維 | 法學家 | 3 | 跨市場操縱的行為模式與法律規制 | ||||
金善明 | 環球法律評論 | 6 | 反壟斷法解釋中經濟學分析的限度 | ||||
陳潔 | 清華法學 | 6 | 內幕交易事實認定中自由裁量權的適用及其規制——以內幕交易“知悉”要件的推定為視角 | ||||
王曉曄 | 中外法學 | 5 | 市場界定在反壟斷并購審查中的地位和作用 | ||||
9 | 南京大學法學院 | 4 | 4 | 張力毅 | 法律科學 | 3 | 交強險中受害人直接請求權的理論構造與疑難解析——基于解釋論的視角 |
彭岳 | 法學 | 1 | 稅收情報自動交換中的個人數據保護問題 | ||||
劉勇 | 法學 | 2 | 契稅征收與返還的解釋論 | ||||
張婉蘇 | 政治與法律 | 9 | 我國財稅法中轉移支付的公平正義——以運行邏輯與實現機制為核心 | ||||
10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 | 3 | 3 | 江山 | 現代法學 | 6 | 論反壟斷法解釋的知識轉型與方法重構 |
馮輝 | 政治與法律 | 12 | 公共產品供給型監管:再論金融監管的理念變革與法制表達 | ||||
趙莉莉 | 中外法學 | 2 | 反壟斷法相關市場界定中的雙邊性 | ||||
10 | 華東政法大學 | 3 | 2 | 歐陽天健 | 法律科學 | 1 | 比較法視閾下的一般反避稅規則再造 |
伍堅 | 法學 | 5 | 論我國大額持股披露制度的完善 | ||||
陳婉玲 | 現代法學 | 6 | PPP長期合同困境及立法救濟 | ||||
10 | 上海財經大學法學院 | 3 | 3 | 王全興 | 法學 | 4 | 我國“網約工”的勞動關系認定及權益保護 |
張占江 | 法學 | 6 | 政府行為競爭中立制度的構造——以反壟斷法框架為基礎 | ||||
鄭少華 | 法學 | 11 | 中國環境法治四十年:法律文本、法律實施與未來走向 | ||||
10 | 香港中文大學法律學院 | 3 | 3 | 黃輝 | 比較法研究 | 1 | 強化監管背景下的中國證券市場禁入制度研究:基于實證與比較的視角 |
習超 | 清華法學 | 4 | “旋轉門”影響證券監管執法嗎? | ||||
黃輝 | 清華法學 | 6 | 網絡借貸平臺的風險保障金機制研究 | ||||
10 | 中國政法大學 | 3 | 2 | 王顯勇 | 法學 | 12 | 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法律制度的完善路徑 |
席濤 | 政法論壇 | 1 | 產業政策、市場機制與法律執行 | ||||
趙鵬 | 環球法律評論 | 4 | 平臺、信息和個體:共享經濟的特征及其法律意涵 | ||||
10 | 中南大學法學院 | 3 | 3 | 陳飛宇 | 法商研究 | 5 | 資產證券化中將來債權交易規則的完善 |
王紅霞 | 法學評論 | 4 | 從引人誤認到引人困惑:經營者新型不當信息行為及其規制 | ||||
陳云良 | 現代法學 | 5 | 反壟斷民事公益訴訟:消費者遭受壟斷損害的救濟之路 | ||||
16 | 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 | 2 | 2 | 裴洋 | 法學評論 | 5 | 歐足聯財政公平政策的合法性問題研究——兼評中國足協“引援調節費”制度 |
邢鋼 | 政法論壇 | 1 | “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PPP項目中融資機構介入權法律問題研究 | ||||
16 | 華南理工大學法學院 | 2 | 2 | 劉長興 | 法學 | 6 | 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法律責任基礎與合理界分 |
蔣悟真 | 環球法律評論 | 5 | 論中國預算法的現代化 | ||||
16 | 廈門大學法學院 | 2 | 2 | 劉輝 | 法律科學 | 5 | 金融稟賦結構理論下金融法基本理念和基本原則的革新 |
廖益新 | 現代法學 | 2 | 轉讓定價文檔規則正當性研究——兼議納稅人協力義務 | ||||
16 | 山東大學法學院 | 2 | 2 | 沈偉 | 比較法研究 | 1 | 后金融危機時代的全球反避稅措施:國別差異路徑和全球有限合作 |
沈偉 | 現代法學 | 3 | 金融科技的去中心化和中心化的金融監管——金融創新的規制邏輯及分析維度 | ||||
16 |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政法學院 | 2 | 2 | 湯潔茵 | 中國法學 | 2 | 形式與實質之爭:稅法視域的檢討 |
湯潔茵 | 法學 | 4 | 資管產品增值稅的納稅人之辨——兼論增值稅的形式主義 | ||||
16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 2 | 2 | 侯卓 | 法學 | 1 | 論稅法分配功能的二元結構 |
彭學龍 | 法學研究 | 5 | 作品名稱的多重功能與多元保護——兼評反不正當競爭法第6條第3項 | ||||
22 | 安徽大學法學院 | 1 | 1 | 畢金平 | 法商研究 | 6 | 美國州際稅收競爭的司法規制及其啟示——以美國憲法“潛伏貿易條款”為中心 |
22 | 福建師范大學法學院 | 1 | 1 | 王新紅 | 政治與法律 | 2 | 不干預、規制與自律:限制自帶消費品入場消費行為的法解釋學分析 |
22 | 復旦大學法學院 | 1 | 1 | 趙立行 | 中國社會科學 | 2 | 歐洲中世紀教會經濟立法及其倫理 |
22 |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法學院 | 1 | 1 | 楊浩楠 | 法學 | 6 | 完善我國解雇保護制度的路徑選擇 |
22 | 廣州大學法學院 | 1 | 1 | 應飛虎 | 法學 | 3 | 歧視性召回行為終結的制度回應——兼論產品缺陷的定義 |
22 | 湖南大學法學院 | 1 | 1 | 王曉曄 | 現代法學 | 3 | 論相關市場界定在濫用行為案件中的地位和作用 |
22 | 華東師范大學法學院 | 1 | 1 | 于浩 | 法商研究 | 3 | 論消費者索賠權的邊界 |
22 | 華南師范大學法學院 | 1 | 1 | 張雙梅 | 政法論壇 | 4 | 中國互聯網金融立法與科技樂觀主義 |
22 | 華僑大學法學院 | 1 | 1 | 張駿 | 法學 | 12 | 轉售價格維持規制路徑選擇的評判標準 |
22 | 吉林大學法學院 | 1 | 1 | 李劍 | 法商研究 | 1 | 論反壟斷法對標準必要專利壟斷的規制 |
22 |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法學院 | 1 | 1 | 張繼恒 | 法制與社會發展 | 2 | 走向“經濟法法理學”:經濟法研究進路反思 |
22 | 江西理工大學環境資源研究中心 | 1 | 1 | 徐忠麟 | 法商研究 | 5 | 我國環境法律制度的失靈與矯正——基于社會資本理論的分析 |
22 | 遼寧大學法學院 | 1 | 1 | 劉劍文 | 法學 | 9 | 《個人所得稅法》修改的變遷評介與當代進路 |
22 |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法學院 | 1 | 1 | 奧利·洛貝爾 | 環球法律評論 | 4 | 分享經濟監管:自治、效率和價值 |
22 | 美國康奈爾大學公共事務研究院 | 1 | 1 | 賽思·D.哈瑞斯 | 環球法律評論 | 4 | 美國“零工經濟”中的從業者、保障和福利 |
22 | 南京審計大學法學院 | 1 | 1 | 朱娟 | 法學 | 11 | 我國區塊鏈金融的法律規制——基于智慧監管的視角 |
22 | 南開大學法學院 | 1 | 1 | 許光耀 | 法學評論 | 1 | 互聯網產業中雙邊市場情形下支配地位濫用行為的反壟斷法調整——兼評奇虎訴騰訊案 |
22 | 南開大學法學院競爭法律與政策研究中心 | 1 | 1 | 陳兵 | 法學 | 8 | 大數據的競爭法屬性及規制意義 |
22 | 日本早稻田大學法學學術院 | 1 | 1 | 土田和博 | 環球法律評論 | 4 | 分享經濟與經濟法、勞動法 |
22 | 上海師范大學哲學與法政學院 | 1 | 1 | 劉岳川 | 政法論壇 | 6 | 投資美國高新技術企業的國家安全審查風險及法律對策 |
22 | 上海政法學院經濟法學院 | 1 | 1 | 丁茂中 | 政治與法律 | 7 | 論我國行政性壟斷行為規范的立法完善 |
22 | 四川大學法學院 | 1 | 1 | 段鴻斌 | 法學 | 1 | 全國人大常委會監督貨幣政策之改革 |
22 | 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 | 1 | 1 | 孫國平 | 法學 | 11 | 論工資爭議中的小費問題 |
22 | 天津財經大學法律經濟分析與政策評價中心 | 1 | 1 | 馮博 | 法商研究 | 3 | 沒收違法所得與罰款在反壟斷執法中的組合適用 |
22 | 西北政法大學 | 1 | 1 | 馬寧 | 法學研究 | 1 | 環境責任保險與環境風險控制的法律體系建構 |
22 | 湘潭大學法學院 | 1 | 1 | 肖峰 | 法律科學 | 2 | 我國食品安全懲罰性賠償立法的反思與完善——以經濟法義務民事化歸責的制度困境為視角 |
22 | 意大利帕勒莫大學法學院 | 1 | 1 | 圭多·斯莫爾托 | 環球法律評論 | 4 | 平臺經濟中的弱勢群體保護 |
22 | 云南大學法學院 | 1 | 1 | 周昌發 | 法商研究 | 4 | 論互聯網金融的激勵性監管 |
22 |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法學院 | 1 | 1 | 肖竹 | 環球法律評論 | 6 | 第三類勞動者的理論反思與替代路徑 |
22 | 中國浦東干部學院 | 1 | 1 | 周仲飛 | 法學研究 | 5 | 金融科技背景下金融監管范式的轉變 |
22 |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所 | 1 | 1 | 孫南翔 | 政治與法律 | 7 | 論作為消費者的數據主體及其數據保護機制 |
22 | 中國應用法學研究所 | 1 | 1 | 潘靜 | 法律科學 | 1 | 從政府中心規制到社會共治:互聯網金融治理的新視野 |
22 | 中南民族大學法學院 | 1 | 1 | 葉金育 | 法學研究 | 6 | 稅收構成要件理論的反思與再造 |
22 | 重慶大學法學院 | 1 | 1 | 袁文全 | 政法論壇 | 1 | 共享經濟視閾下隱蔽雇傭關系的法律規制 |
中國法學會法治研究所對2018年CLSCI上發表的1443篇論文進行了初步分類,現向法學法律界同仁公開征求意見。對個別論文的初步分類如有異議,請直接在中國法學創新網發布頁面進行評論,或者致電我所。聯系人:王麗娟,電話:010-66511806;陳燕,電話:010-66188646。電郵:faxuepandian@163.com。